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舅老爺留下的傳家寶被扔糞筐15年,後人無償捐獻,現在價值10億

PubDate:2022-08-11

博物館裡,有著許多的文物都曾散落人間,它們歷經磨難輾轉各地,經歷一個又一個的主人。如果文物會說話,它們一定有很多很多的故事要講,性子烈的會脫口大罵世人對自己的不珍惜,若是柔弱的可能已經哭暈過去,怨世人有眼無珠。但最後它們會欣慰這世間還是有懂它們的人,讓它們不用再顛沛流離。你可知曾有傳家寶被扔在糞筐裡十五年,後人將它找回無償捐獻給國家,現在價值10億。

捐贈這文物的人名叫馮信義,那馮信義又是怎麼得到這件國寶的呢?這就不得不說一個人那就是馮信義的舅老爺。馮信義的舅老爺出身于中醫世家,自小耳讀目染的他醫術超然。在偽滿洲國期間,他還被招進宮中成為了溥儀的醫生,也就是「御醫」。隨著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偽滿洲國的統治走到盡頭,曾經的皇宮亂成一團,溥儀被日軍帶走,曾經的宮女侍衛瘋狂的搶奪宮裡的寶貝,

急著收拾包袱走人,真可謂「大難臨頭各自飛」。

馮信義的舅老爺作為「御醫」自然也捲舖蓋走人,逃命去了。就在逃命的路上,他看到一人為了生火取暖,將從宮裡的畫給燒了作為柴火。馮信義的舅老爺非常的心疼,咬咬牙將這剩下的兩幅畫買下,

將這兩幅畫帶離了火坑,帶回了老家保存,直到後來舅老爺不行了,將畫託付給馮信義的父親,叮囑馮信義父親從此以後這就是他們老馮家的傳家寶,一定要妥善保管,不可大意。可令舅老爺也沒有想到的是,這幅畫的命運中的劫難還沒有度過。在逃離火坑之後,又落入破四舊的行列。馮信義的父親為了完成馮信義舅老爺的囑託,保護好這兩幅畫,他靈機一動,將這幅畫藏在牆縫裡。可事情並是不藏牆縫裡這麼簡單就能解決的,在種種原因和壓力下,不得交代了這兩幅畫的下落,將這畫交了出去。

不幸中的萬幸的是,搜查的人們沒有將它損毀,它被隨意的放置在馮信義工作水電廠的櫃子裡,這一放便是五年。這期間不乏想將這兩幅畫毀掉的人,可令他們沒想到的是,這幅畫被不知名的人,有意或無意的放到了糞筐裡,自此無人問津,無人記得,更無法將其毀掉,這可謂是陰差陽錯的保護了這兩張古畫。儘管時間過去了很多年,但馮信義心心念念地想把這兩樣傳家寶要回來。

終于讓他找到了機會,他向廠長說起這件事情,廠長聽聞了這幾經波折的故事之後,立馬將這傳家寶找了出來,還聯繫了專家進行鑒定,廠長隱隱覺得這傳家寶不簡單。事實果真如此,經過博物館專家劉久庵的勘驗和研究驗證之後,激動的脫口而出:「這是件國寶啊」。

原來這蒙塵的明珠分別是《蠶織圖》和《瑤池醉歸圖》。這兩幅畫作就是曠世佳作,于後世研究有著重大作用,更何況這曾被皇室所收藏傳承,上面還留有各朝各代帝王的印章,這兩幅圖的價值可謂是無價之寶。《蠶織圖》是南宋時期的一副彩色臨摹圖,詳細的記錄了當時蠶絲製品的製作過程。自南宋至明清時期,從上面的印章和題字來看,曾輾轉于多位名家之手,更深受皇室的喜愛,最後收藏與歷朝歷代的皇宮之中仔細保管。這《蠶織圖》備受名家喜愛,他們所留下的印章與題詞更是為這幅《蠶織圖》增色不少。

可就是這樣的一件國寶險些被燒毀,被破壞,在糞筐裡蒙塵已久。若是當時馮信義一家沒有護下這國寶,我們將無法見到這些,知曉這些。而當時被燒毀的字畫之中又不知道有多少就這樣化為灰燼,消散于天地之間,我們又錯過了多少的傳世之作。歷史的動盪會使很多東西成為絕跡,許多的東西毀于戰亂,

戰火,就如圓明園和散落在世界各地無法回歸的文物,就像幾年前被燒的巴黎聖母院。我們能做的就是留住現在所發現的,還存在的文物,典籍,遺跡,不要因為我們的無知兒讓它們在顛沛流離,明珠蒙塵,化為虛無。

再回到這個故事,故事的結局可以說是意料之外卻在情理之中。聽到這傳家寶的來歷之後,馮信義無比震驚,在專家的勸說與建議下,他最後選擇將這兩件國寶上交給國家,最後這兩件文物歸黑龍江博物館所藏,也是該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經過市場估價,這兩幅畫卷的價值超過10億,但這兩件國寶的價值遠遠不止這10億,不論是其文物自身還是對與研究畫卷所繪時代的歷史佐證,研究來說都是無價之寶,是中華民族當之無愧的瑰寶。

聽到這傳家寶的來歷之後,馮信義無比震驚,在專家的勸說與建議下,他最後選擇將這兩件國寶上交給國家,最後這兩件文物歸黑龍江博物館所藏,也是該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經過市場估價,這兩幅畫卷的價值超過10億,但這兩件國寶的價值遠遠不止這10億,不論是其文物自身還是對與研究畫卷所繪時代的歷史佐證,研究來說都是無價之寶,是中華民族當之無愧的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