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生活常識»正文

考慮了多個方面,我最終選擇了影像更強的華為P50 Pro

PubDate:2021-11-14

這個雙11,我也開啟了買買買模式。不知道有沒有人和我一樣,「下單一秒鐘,考察好幾天」,在挑選大件商品的時候,會下足功夫。

比如我雙11手機,看官方介紹、查用戶評價、找科技博主的評測文章……在iPhone13 Pro和華為P50 Pro之間,我最終決定入手華為P50 Pro。

原因多個方面,例如我更加喜歡華為P50 Pro的外觀設計。它的「萬象雙環」的鏡頭設計特別個性,很有辨識度。在配色上,我選了有特殊光效的漣漪雲波。

因為我的筆記型電腦是華為MateBook,平板是華為MatePad,它們都能與華為P50 Pro進行多屏協同。鴻蒙系統生態強大的互聯能力,也促使我選擇華為手機。

還有一個十分關鍵因素,就是影像方面,華為P50 Pro作為移動影像的新標桿,是要優于iPhone13 Pro。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所瞭解的華為P50系列的影像實力。

華為P系列在影像方面一直是行業「天花板」的存在。華為P50 Pro擁有業界領先計算光學(XD Optics)、原色引擎兩大黑科技,還原所見即所得的真實世界,

使影像力向前再跨一步。

計算光學的成功商用,把移動影像推進了「演算法時代」。眾所周知,光線穿過鏡頭模組會產生慧差、球差、象散等衰減問題,這是現階段任何光學鏡頭都會客觀存在的物理缺陷,影響手機的成像效果。華為研發多年的計算光學,

通過計算光的路徑、損耗等資訊而後進行彌補,可以有效解決上述問題。

具體到應用環節,華為P50系列的鏡頭模組在設計、生產環節會通過資料的測量得知鏡頭光學的特性,然後通過演算法一方面提前預測光路導致的像差損失,另一方面還原損失的圖像資訊。

例如華為P50 Pro搭載的潛望鏡模組,圖像原始資訊的損耗約為50%。如果沒有計算光學的加持,僅依靠後期影像處理技術來提升畫質,資訊至多還原55%。而依託計算光學,這一數值可提高到81%。

反映在咱們的拍照體驗上,更高的還原度意味著更好的成像質量。尤其草地、樹葉、遠處建築物輪廓等帶有高頻資訊的場景,圖像清晰度會增強很多。同時,演算法的創新突破實體層面光學設計的上限,更為移動影像行業打開了新的想象空間。

成像之後還要呈現,原色引擎對人眼色彩感知的模擬,使得華為P50系列的圖像呈現趨近所見即所得的理想狀態。人類的視覺感知包括人眼看到、大腦處理兩個階段。機器的成像也是一樣,但是在實際使用中不少用戶還是會感受到拍到的照片與肉眼所見相比存在色差,也就是常說的「失真」。比如社交媒體上經常會看到女生吐槽,「圖元幾千萬,卻拍口紅色號都拍不準。」

理論上來講,失真主要源自機器構造和人體生理結構之間的客觀差距,

理論上機器通過模擬人眼和大腦對色彩的感知,便可以消除。

由此,華為P50系列首先基于圖像感測器和多光譜感測器,對獲取到的環境資訊進行色彩空間轉換,以此完成人眼的模擬。然後,再通過模擬人腦的色適應,對色彩進行增強,使手機拍到的圖像色彩與當時所見的環境色彩一致。

據悉,為了把人眼模擬和大腦模擬技術調校至所見即所得的效果,華為研發團隊用于測試的口紅就買了2000多支。僅憑還原口紅色號這點簡單又不簡單的體驗,華為P50系列的影像力就已完成了領跑。

此外,在鴻蒙系統的加持下,華為P50 Pro還支援多機位拍攝模式。在拍照-更多介面中,可選擇多機位模式,這個模式簡單理解的話就是使用華為P50 Pro可以調用其它的華為手機、平板鏡頭。多機位拍攝讓攝影變得更靈活,告別死板無趣的單機位,實用且有趣。

再加上豐富的焦段支持、完善的防抖策略和更加人性化的 AI 影像創作功能,華為P50 Pro拍攝體驗更加豐富。因此對于像我這樣,

喜歡四處旅行,也習慣用手機記錄的消費者來說,華為P50 Pro會比iPhone13 Pro更值得購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