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生活常識»正文

千古名句「水至清則無魚」,其實後半句才是精華,卻十人九不知

PubDate:2021-11-13

在中國文學裡有大量的名言警句,其中蘊含的智慧無窮無盡,值得世人對其中那含義加以斟酌和運用,為自己的人生多添一道光彩。

就如出自《大戴禮記·子張問入宮篇》的千古名句「水至清則無魚」,句子雖短小,但其背後隱含的內涵卻格外豐富,若能正確地認識其中含義並在日常交際中加以使用,將對我們的人際關係改善起促進作用。

「水至清則無魚」這句詩句的表面意思是指,若河流裡的水過于清澈,則會導致魚群無法生存。因藻類和水草都難以生存在過于清澈的水裡,所以水裡沒有魚類所需要的藻類和營養物質,魚類得不到充足的餌料和養分,自然就無法在這片水域裡生存下去。

在生活中我們常碰到這樣的人——他們對自己的生存環境要求極其苛刻,不容的身邊出現任何一絲錯誤,否則就暴跳如雷。自然,生活在他們身邊的人就會倍感壓力,

時間一長,身邊的朋友寥寥無幾。太過清澈的河水無法養育魚群,太過嚴苛的環境自然也無法容人。

「水至清則無魚」其實只是一個表面的隱喻,詩句的精華在于其後半句,卻十人九不知——「人至察則無徙」。「察」乃精明苛察之意,整句詩的意思是指一個人倘若過于精明苛察,

則很難交到朋友。詩句告誡世人應當寬以待人,在為人處事上不要過分苛責他人,做事也不要太過苛求完美,應當把握好分寸,拿捏有度,對小事不必較真,對大事也不要因看得太重而常常嚴格要求他人。

這句話其實格外適用于當今的社會,現在許多人在社會裡常常處處碰壁,究其原因,不過是因為他們難以容人。在家中對家人極其嚴苛,對生活細節要求過于嚴格,讓家人受累連連。在職場工作時也無法容忍同事的任何一點差錯,導致同事在與他們相處時倍感壓力,如此還談何友好合作?

清朝的曾國藩就是一個極好的例子,他曾經為人極其嚴苛,眼裡容不下一顆沙子,今日彈劾這位大臣,明日又和另一個大臣辯論,導致在官場上處處碰壁。直到中年才明白「人至察則無徙」的道理,懂得圓融通達是何其重要,自此,他手下的人犯小錯誤,他權當沒看見,甚至是為了籌集軍餉,對鄉紳虛報功名的行為視若無睹,也不再像從前過分苛責手下,

最終建立了不世之功。

認真觀察生活中能成就大事業的人,都能發現他們無一例外都是奉行「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徙」這一處事準則的,他們心中的那一方「池塘」,納得了世間清泉,也容得下數道汙流。就像黃河,它的雄偉並不在于它的水有多麼清澈,而在于縱然它有百轉千回和十八彎道,縱然裡面有上億噸的泥沙雜質使其變得渾濁不堪,但依然它能夠滋養萬物,奔騰萬裡然後直湧大海,何其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