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情感勵志»正文

《奔跑吧》口碑兩極分化,節目注水嚴重,被指抄襲四檔綜藝

PubDate:2021-11-12

4月23日,《奔跑吧》第五季和《嚮往的生活》第五季選在同一時間段開播。

從當晚的即時收視率來看,《奔跑吧》第五季不到1%,落後于《嚮往的生活》第五季,

其實從嘉賓陣容來說,李晨、鄭愷、Angelababy、沙溢,蔡徐坤、黃旭熙,加上鄧紫棋、白鹿、吉克雋逸、秦昊四位飛行嘉賓,陣容可謂相當奢華,明顯能感覺到節目組的野心,想通過這組「王炸」陣容為節目打響頭炮。

然而結果不盡人意,不但收視率不理想,豆瓣頁面也折射出了節目不受關注的尷尬情況,截止到發稿節目已經播出兩天,但豆瓣短評只有147條,口碑也出現兩極分化的情況,明星的粉絲們毫不吝嗇地打出四星,並且會在評論中帶上自家愛豆的名字,但將關注點放在節目本身的觀眾,則一邊倒的給出一星或二星差評。

平心而論,節目熱度不足、遭遇差評並不冤枉,確實槽點很多。

回想2014年播出的第一季《奔跑吧兄弟》,鄧超、王祖藍、王寶強、陳赫、鄭愷等嘉賓都還年富力強,當時節目購買了韓國《Running Man》版權,在當時的綜藝市場裡算是開了競技類綜藝的先河,

娛樂性強,有新鮮感,豆瓣拿下7.6的評分,觀眾是比較滿意的。

但名字改成《奔跑吧》重新啟程之後,口碑就再也沒起來過,第一季到第三季豆瓣評5.8、5.6、5.3,第四季評分略有回升,也僅是勉強過了及格線。前面幾季口碑不佳,本身就讓觀眾對新一季的節目沒有太多期待和關注度,

這是第五季哪怕集結了奢華陣容也依然難以挽回頹勢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次,縱觀《奔跑吧》第五季第一期,導演試圖用明星打工的創意為節目注入一點新鮮感,然而這個主題設定反倒讓整期節目節奏變得非常拖遝,嘉賓們相繼進入辦公大樓,

每一位嘉賓都要給一點鏡頭,還要和「公司員工」互動,所以節目開始嘉賓們亮相就用了差不多15分鐘。

接下來的25分鐘,嘉賓們坐在會議室裡開起了「茶話會」,這個環節沒有什麼智力比拼,也不像其他綜藝那樣設置搶答環節,目的只是為了通過六項工作要求,

冗長又缺乏趣味性,前兩個環節其實可以整體拿掉,但就這樣浪費了三分之一的節目時間,節目注水嚴重。

接下來終于開始比賽競技,這一輪設置了三重關卡,分別為從圖片中找出不合理的地方、雙手被間歇電擊中成功壘砌積木,以及掀開被子趴到床墊上只露出頭。

這三重關卡難度實在太低了,也沒有對體能和意志力的挑戰,回顧過往節目,過泥潭、爬滾木、接力跑等環節精彩刺激,新一季第一期給出的竟然是這些小兒科的玩法,如何讓觀眾滿意?難怪有網友質疑節目永久取消任何競技場面,這樣的環節設置,不是讓嘉賓們堂而皇之的劃水嗎?

後面大人頭推落海綿池的環節,以及後面假裝是智慧AI和員工互動,也都缺乏趣味性,看到最後,也沒等到《奔跑吧》的保留節目撕名牌,導致整期節目都索然無味,第一期只靠嘉賓撐場,連個重磅的遊戲環節都沒有,後面的節目還能指望嗎?

除了這些槽點之外,有熟悉韓國綜藝的網友,又指出這一季《奔跑吧》涉嫌多處抄襲。

節目第一個環節,每個嘉賓進入辦公大樓都有特別的歡迎儀式,如眾多「圍觀群眾」在二樓和嘉賓互動、小樂團奏樂歡迎,在電梯裡放上沙發等等,而這些環節創意明顯是來自于2015年就播出的綜藝《無限挑戰》,設定如此雷同,不太可能是編劇和導演碰巧想出來的吧!

後面回答問題,回答正確的會被快速沖過來的大頭人推落海綿池,雖然細節上有所調整,但大體的創意和2012年的《全員遊戲中》大同小異。

旋轉門的環節,無論是兩組嘉賓一邊是羅盤一邊是旋轉門之間的關聯互動,還是後面的「大炮」,都和2016年的《整人大賞》非常相似,幾乎就是照搬過來。

通過AI海報和員工互動,則和2021年1月份播出的《人間觀察》雷同,一期節目就能讓人扒出四檔韓國綜藝的影子,連道具都一樣,還有人敢說《奔跑吧》沒有抄襲嗎?

《奔跑吧》走到第五季,本來可以打造成很好的品牌,也有很好的播出平臺、還擁有很強的明星資源,然而一手好牌就這樣被編劇和導演打爛了,不好好把控質量、遊戲環節上不追求創新,甚至還有抄襲多檔韓國綜藝的嫌疑,實在讓人失望,為什麼就不能爭點氣呢?

這三重關卡難度實在太低了,也沒有對體能和意志力的挑戰,回顧過往節目,過泥潭、爬滾木、接力跑等環節精彩刺激,新一季第一期給出的竟然是這些小兒科的玩法,如何讓觀眾滿意?難怪有網友質疑節目永久取消任何競技場面,這樣的環節設置,不是讓嘉賓們堂而皇之的劃水嗎?

後面大人頭推落海綿池的環節,以及後面假裝是智慧AI和員工互動,也都缺乏趣味性,看到最後,也沒等到《奔跑吧》的保留節目撕名牌,導致整期節目都索然無味,第一期只靠嘉賓撐場,連個重磅的遊戲環節都沒有,後面的節目還能指望嗎?

除了這些槽點之外,有熟悉韓國綜藝的網友,又指出這一季《奔跑吧》涉嫌多處抄襲。

節目第一個環節,每個嘉賓進入辦公大樓都有特別的歡迎儀式,如眾多「圍觀群眾」在二樓和嘉賓互動、小樂團奏樂歡迎,在電梯裡放上沙發等等,而這些環節創意明顯是來自于2015年就播出的綜藝《無限挑戰》,設定如此雷同,不太可能是編劇和導演碰巧想出來的吧!

後面回答問題,回答正確的會被快速沖過來的大頭人推落海綿池,雖然細節上有所調整,但大體的創意和2012年的《全員遊戲中》大同小異。

旋轉門的環節,無論是兩組嘉賓一邊是羅盤一邊是旋轉門之間的關聯互動,還是後面的「大炮」,都和2016年的《整人大賞》非常相似,幾乎就是照搬過來。

通過AI海報和員工互動,則和2021年1月份播出的《人間觀察》雷同,一期節目就能讓人扒出四檔韓國綜藝的影子,連道具都一樣,還有人敢說《奔跑吧》沒有抄襲嗎?

《奔跑吧》走到第五季,本來可以打造成很好的品牌,也有很好的播出平臺、還擁有很強的明星資源,然而一手好牌就這樣被編劇和導演打爛了,不好好把控質量、遊戲環節上不追求創新,甚至還有抄襲多檔韓國綜藝的嫌疑,實在讓人失望,為什麼就不能爭點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