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200名高成就人士告訴你,養育出優秀孩子的父母都選擇了什麼樣的養育方式?

PubDate:2021-11-11

 育兒有沒有一條不會錯且人人可遵循的公式和方法,一直是我很想要知道的問題。

當越來越多人參與到這個話題裡,大家卻感到越來越迷茫了。

這個說的「自由天性釋放孩子」好像有點道理,那個說的「嚴格規劃堅定執行」又好像應該是這樣。

有些家庭很有錢去培養孩子,卻可能比不上那些普通家庭出來的孩子,差距在哪裡?

來自哈佛大學的羅奈爾得教授和《波士頓環球報》記者塔沙也同樣好奇這個問題。

「中式育兒」「西式育兒」「虎媽貓爸」「快樂教育」之間有沒有高低之分,養育出優秀孩子的父母大多會選擇怎麼樣的養育方式?

他們採訪了200名高成就人士,邀請他們談談:「父母在你的成功中扮演了什麼角色?」

1

優秀孩子的定義

既然我們要研究成功孩子的父母養育方式,那我們需要先來確定一下什麼樣的孩子算是「成功」的。(這裡面並不包括天才兒童)

學習階段高學歷,畢業後事業有成,可能會是不少人腦海中出現的第一標準。

但是我們都知道光是有錢,少了幸福和開心也不能算是成功的人生,不可能娃雞起來人沒了。

根據哈佛大學成就差距研究專家給出的意見,成功指的是那些充分實現自我的成人。

簡單來說,把自己的潛力發揮到了極致,並且仍然在成長的。

這會涉及到三個簡單的維度:

使命感,有崇高的目標,比如當上公司的高層,獲得世界級獎項,成為領域中傑出的人才。

自驅力,會不斷向艱難目標前進,有著強烈的主動精神和貫徹執行能力。

才智,有解決道路上遇到的困難問題的能力,並且能從失敗中成長。

當這三者都具備且表現優異時,教授們找到了自己想要研究的物件了。

2

常見的育兒類型

要對比不同育兒類型之間,需要先瞭解一下現在常見的幾種育兒類型。

1、協同培養式

最早應該出現在賓夕法尼亞大學社會學家Annette Lareau《不平等的童年》筆下。

主要發生在中產階級家庭中,父母會給孩子安排許多的興趣班,參加各種的比賽。

像是我們常說的「雞娃」屬于這種類型,孩子自身沒有太大的選擇權,父母會過度地安排孩子的時間。

這種方式不僅阻礙了孩子發展自身的興趣,也削弱了孩子學習利用業餘時間的能力。

2、自然式生長

同樣出自《不平等的童年》一書,自然式生長常見于勞工階層和貧困家庭。

家庭的父母關心的重點在孩子的安全,並不會對其他進行太多的干預,

讓孩子自然生長。

在這樣的環境下,孩子有許多可支配的時間,也可以外出玩耍發展自己的友誼和興趣。

但是這些孩子不能自在地與權威人物相處,也沒有發展出出色的語言技能,同時還顯得有些粗魯。

3、直升機式

Haim Ginott教授《孩子,把你的手給我》一書給很多人留下深刻印象就是這個直升機式的育兒方式。

父母對孩子的生活介入嚴重,幾乎到了無處不在的地步。

雖然這種充分的注意力會讓孩子感覺到來自父母的關心,讓父母有機會監督孩子,並和老師形成密切聯繫。

但是這種做法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孩子學習獨自處理問題的能力,也比別的孩子少了許多對自己能力建立信心的機會。

更重要的是,直升機養育下的孩子會很難建立起真正屬于自己的人際關係,尤其難以建立與成年人的人際關係。

4、虎媽虎爸

2011年耶魯大學教授蔡美兒出版的《我在美國做媽媽》,一下子把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呈現在了世界面前。

在這裡父母會花大量的時間陪孩子閱讀、玩遊戲,幫助孩子養成學習新事物的習慣。

隨著孩子的長大,父母對孩子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甚至最好是臻于完美。

他們並不鼓勵孩子擁有自主性,但這不僅妨礙孩子自身使命感的發展,甚至造成情感傷害。

5、權威式育兒

由心理學家Diana Baumrind提出,她擔心大家被社會上的兒童教養理論誤導所提出。

簡單來說,父母積極地回應孩子的情感,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慈愛,但在制定和執行規則方面,父母要堅定不移並且公平地。

權威式在設定邊界和允許孩子自主決策上做了一個很好的平衡,但當我們變成想要培養一個優秀的高成就的孩子,似乎光有這些還不夠。

3

高成就育兒法是相似的

在記者和教授瞭解和搜集了多種不同因家庭背景的差異,

各種育兒理論、育兒價值觀和教育策略呈現出來的養育方式後,結果卻不如大家想象的那樣。

採訪結果發現,好像並不存在哪一種有明顯優越的亞洲或美國的養育方式。

相反,超越種族、社會經濟地位、教育水準、信仰和國籍,存在著一種強烈相似的養育方式,養育出了這些高成就的孩子。

這些高成就孩子的父母大多數並沒有上過最好的學校,有幾位甚至連高中都沒畢業。

他們的獨到之處在于,有能力採取一切措施去培養有思想、極其聰明、有抱負、有目標的孩子。

這些父母,無論是受教育程度最高者還是最低者,都會在孩子5歲之前教授孩子簡單的數學概念,認識基本詞語,平等地與孩子對話,尊重他們的想法,

用心思考如何回答孩子的問題。

即便處于不同社會經濟地位,父母們都同樣堅持不懈地抽時間、找資源,幫助孩子在學業上取得優異成績。

她們會做孩子的學生,觀察孩子的成長和學習,因此也能夠及時調整方法,指導孩子的發展。

同時對孩子的未來規劃有著強烈的夙願,他們的個人經歷驅使父母們盡最大努力培養孩子的決心,也決定了她們做這件事的方法。

會用自己或身邊的成長故事激發孩子的積極性,讓孩子明白,父母希望他們具備什麼樣的質量,長大後成為什麼樣的人。

但是,他們從不試圖把孩子塑造為自己曾經夢想成為的那種人。

寬嚴相濟,制定行為框架,然後給孩子們行動的自由,才是這些父母行動的最終指南。

比如,不做過多的作業輔導,只要求孩子在睡覺前完成作業就好。

週末可以看電視,但平日裡只能看書。

假期的時候每週讀一本書,寫一篇不用很專業但是有自己思考的讀書筆記。

父母還會安排好時間等孩子們放學回家後可以陪他們玩耍,等孩子睡覺後才繼續工作。

外出長途旅行中會準備好一起唱的歌曲,玩的單詞遊戲和記憶遊戲,以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增加詞彙量。

有些父母還會即便是短途開車也會和孩子一起創造持續不斷的故事,增強創造性思維能力。

……

但總的來說,大師級父母的目標是説明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而不是成為父母的翻版。

4

結語

在看完《高成就孩子的教養法則》這本書後我不得不感慨,如果要培養一個高成就的孩子,可太累了。

對父母自身的要求可以說是非常硬的,因為培養高成就的孩子不在乎你的身份、你的地位、也沒有所謂的錢財之分。

裡面有幾位甚至都是從一窮二白的家庭中出來,全憑父母的一股韌勁和孩子一起闖出來。

而且教育的方法也不僅僅是單一的,好像我們說的榜樣的力量,大多數人都會想到正向的榜樣力量。

但是榜樣力量可能還包括了負面榜樣的力量,「我不想要變成那樣」,也能促使著孩子往高處走。

我們通常以為孩子生活中接觸的名師、學霸越多越好,但其實可能只是讓孩子多和你的朋友聊聊天,也能達到同樣的多思考、敢于發言、增強自尊心的效果。

不過這些都需要父母自身已經對世界規律看得比較透徹,對世界的發展有一定感知,總得來說,我感覺還是那句話「能雞娃成功的父母,肯定對雞自己更狠」。

會用自己或身邊的成長故事激發孩子的積極性,讓孩子明白,父母希望他們具備什麼樣的質量,長大後成為什麼樣的人。

但是,他們從不試圖把孩子塑造為自己曾經夢想成為的那種人。

寬嚴相濟,制定行為框架,然後給孩子們行動的自由,才是這些父母行動的最終指南。

比如,不做過多的作業輔導,只要求孩子在睡覺前完成作業就好。

週末可以看電視,但平日裡只能看書。

假期的時候每週讀一本書,寫一篇不用很專業但是有自己思考的讀書筆記。

父母還會安排好時間等孩子們放學回家後可以陪他們玩耍,等孩子睡覺後才繼續工作。

外出長途旅行中會準備好一起唱的歌曲,玩的單詞遊戲和記憶遊戲,以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增加詞彙量。

有些父母還會即便是短途開車也會和孩子一起創造持續不斷的故事,增強創造性思維能力。

……

但總的來說,大師級父母的目標是説明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而不是成為父母的翻版。

4

結語

在看完《高成就孩子的教養法則》這本書後我不得不感慨,如果要培養一個高成就的孩子,可太累了。

對父母自身的要求可以說是非常硬的,因為培養高成就的孩子不在乎你的身份、你的地位、也沒有所謂的錢財之分。

裡面有幾位甚至都是從一窮二白的家庭中出來,全憑父母的一股韌勁和孩子一起闖出來。

而且教育的方法也不僅僅是單一的,好像我們說的榜樣的力量,大多數人都會想到正向的榜樣力量。

但是榜樣力量可能還包括了負面榜樣的力量,「我不想要變成那樣」,也能促使著孩子往高處走。

我們通常以為孩子生活中接觸的名師、學霸越多越好,但其實可能只是讓孩子多和你的朋友聊聊天,也能達到同樣的多思考、敢于發言、增強自尊心的效果。

不過這些都需要父母自身已經對世界規律看得比較透徹,對世界的發展有一定感知,總得來說,我感覺還是那句話「能雞娃成功的父母,肯定對雞自己更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