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看英國人的9條育兒經,值得我們借鑒

PubDate:2021-11-11

話說,養個娃真不是件容易事兒,現在在我們大多數家庭裡,一個娃都六個人看,爸爸媽媽、姥姥姥爺、爺爺奶奶齊上陣,一家子集體出動,即使這樣,還是把每個人都弄得手忙腳亂累得夠嗆。

可是在英國,大家都知道老一輩才不會管看孩子,而保姆工資又出奇的高,再加上孩兒爸媽通常至少有一個要工作賺奶粉錢,可是就算一個人看孩子,效率超級高,甚至還有的家庭一個媽媽帶幾個小孩兒,照樣每個都照顧得妥妥的。

英國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

英國人普遍認為,對孩子的溺愛和嬌寵是孩子獨立性格形成的最大障礙。要使孩子在日後能適應社會的需要,必須從小培養他們獨立生活的能力,讓他們學會尊重他人和自我克制,知道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道德不靠教導

英國中小學校裡的道德教育不叫道德教育,而稱「個人的社會健康教育」,或稱「社會化過程」。

目的是讓他們懂得平常做人的基本道理,如何自律以融入社會,成為社會的一分子。核心道德觀念有四:尊重生命、公平、誠實、守信。

英國人還有個觀念,即「道德是被感染的,而不是被教導的」。它體現在英國中小學的道德教育裡,那就是不要求孩子們去死記硬背道德準則,但是,要求孩子們從心靈深處、從日常生活中懂得和理解倫理道德。

小孩不是白紙

我們小時候背毛主席語錄:「一張白紙,沒有負擔,好寫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畫最新最美的圖畫。」後來,大家以為小孩子也跟白紙一樣,大人教什麼,小孩子將來就長成什麼樣子。一位英國朋友說,西方人過去也有「白紙」論。認為小孩子都是「TABULARASA」(即空白狀態),但現在科學研究已經證明,

孩子來到這個世上,先天就已經部分地繼承了父母的脾氣、性格等心理基因,因此,「白紙論」是把事情過分簡單化的觀點。

誠實不是孤立的品德

英國學校一般不設專門的道德教育課,但開設包括佛教和道教在內的各種世界主要宗教信仰課供選修。這門課被認為是對孩子品德和良知培養十分重要的一門課。

不僅如此,多數英國學校每週都組織班級討論,選取一些學校裡或者社會上發生的事情,讓孩子們發表看法,共同討論,自己去領悟和判斷對錯與是非。集體遊戲也是一種重要方式,讓孩子懂得顧及與體諒別人,懂得如何與同伴合作。英國學校還普遍鼓勵孩子飼養小動物,組織學生到敬老院陪老人聊天、為慈善組織募捐及參加其他公益或環保活動,

培養孩子的愛心和社會交往能力。在英國教育工作者看來,誠實不是一種孤立的品德,而是與自重和尊重別人,與對生命和大自然的愛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的。

花錢「培養」孩子頑皮

我們小時候,父母總是以某個孩子從來不出去亂跑為榜樣來教育我們。可是在英國,孩子們永遠頑皮或者說父母是花錢培養他們頑皮。每個週末都有活動,不是到某個朋友家吃飯(往往是全家一起去,父母輩的聊天,孩子輩的玩耍,就是有某個小朋友的生日派對,或者是去游泳、踢球。總之,差不多就是父母和孩子的互動日,很少呆在家裡看電視之類的。

當前,我們的家庭教育已經從教育轉化為溺愛,

導致更多的孩子越來越沒有獨立能力、辨別能力、做事能力,即使孩子長大成人後,也是處處求教于父母,自己卻沒有擔當的能力。

我們父母在孩子小時候沒有把孩子培養好,等孩子大學畢業初入社會,處處碰壁後,才發現沒有把孩子教育好,以至于孩子不能在社會中獨立起來,這時卻為時已晚。

第一、從小鍛煉孩子的獨立性,孩子自己能夠完成的,家長就不能給予孩子幫助;同時,家長也要相信孩子的判斷力,不要以我們的經驗,替代孩子的想法。

第二、不管家庭再怎麼富裕,也要教育孩子避免不必要的浪費,讓孩子知道不必要的花費,就是浪費,哪怕是一分錢。

第三、孩子跌倒了,要讓孩子自己站起來,讓孩子從小記住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孩子出了問題,一定要讓孩子自己要負責。

第四、從小教育孩子守時的習慣,一秒鐘都算是遲到。

第五、家長要尊重孩子的發言權,從孩子的角度理解他們的想法。

第六、從小要磨練孩子的勇氣和膽量,讓孩子知道只有他自己強大起來才能保護自己。

第七、從小教育孩子禮貌的習慣,禮貌不是與生俱來,而是後天培養的。

第八、做決定前要思考,做決定後要負責,讓孩子自己做決定、自己負責,讓孩子自己作主,培養主見。

第九、孩子買東西前一定要讓孩子想清楚,這個錢花完了不能再要,

也帶孩子去銀行存錢,感受存錢的氛圍,讓孩子瞭解控制自己欲望,花每一分錢都要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