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為什麼不能在飯桌上教育孩子?不僅傷心還會傷到孩子的身體

PubDate:2021-11-08

爸爸媽媽很愛孩子,但也不是所有的爸爸媽媽都是合格的父母。我們教育孩子的一些錯誤方式,起不到好的教育效果,還會讓孩子非常反感。

愛嘮叨的人,總是感覺自己說得太少。陽陽的媽媽,就是一個特別愛嘮叨的人,特別是在吃飯的時候,她總是喜歡教育孩子。經常在飯桌上討論陽陽的學習問題,比如:「今天上午數學測試了嗎?你考了多少分?隔壁的小凱多少分?」

陽陽就養成了一個很不好的飲食習慣,他吃飯速度非常快,吃完趕緊逃跑一樣地離開飯桌上。媽媽總是勸他:「你吃慢一點,再慢一點」,可是陽陽根本就不聽。

陽陽有一次寫作文,就寫了一件自己最討厭的事——《和媽媽一起吃飯》。他說,自己每到飯桌上,就感覺自己成了一個罪犯,媽媽是一個審判長,隨時準備迎接媽媽的批鬥。不管是多麼好吃的飯菜,只要媽媽一開始嘮叨,自己立刻就沒有胃口了。

孩子白天在學校學習,爸爸媽媽在工作,吃飯的時間就成了一家人團聚比較長的一段時間,所以很多爸爸媽媽,就養成了在飯桌上教育孩子的習慣。

飯桌本來是應該享受美食的放鬆時刻,我們卻一邊吃飯,一邊教訓孩子,對大人和孩子都是不太好的,

對孩子的成長尤其不利。

爸爸媽媽飯桌上嘮叨孩子,影響孩子的消化吸收。

父母喜歡在飯桌上批評孩子,孩子在吃飯的時候心情不好,會影響孩子的消化吸收。爸爸媽媽的嘮叨,讓孩子想要快點離開飯桌,無形之中會加快孩子吃飯的速度,孩子吃得太快,咀嚼不夠充分,可能會造成消化不良。

爸爸媽媽飯桌上嘮叨,影響和孩子的親子關係。

吃飯的時間,是一家人難得的團聚時間,孩子和家長的溝通交流也比較多。如果我們總是在飯桌上批評教育孩子,會讓孩子感覺到家庭是冰冷的,有許多孩子成年以後也不願意回家和父母一起吃飯,就怕父母在飯桌上「說事」。所以,飯桌上批評教育孩子,會讓親子關係變得緊張和疏遠。

爸爸媽媽總是用批評的方式教育孩子,孩子性格自卑內向。

孩子會犯錯,我們可以給孩子指出來,但是孩子做得對的事情,我們也要多鼓勵孩子。我們想一想,自己是批評孩子比較多,還是表揚孩子比較多呢?一吃飯就嘮叨、批評孩子,會讓孩子失去自信,變得越來越自卑內向。

飯桌上應該是一個溫馨的場景,父母和孩子的互動也很重要,也是一種不錯的教育機會。我們可以利用吃飯的時間,向孩子傳遞這些正能量。

①孩子動手幫助父母做一些家務。

吃飯了,即使是年齡比較小的孩子也可以幫助父母做一些家務活,拿碗筷、搬椅子、洗碗、擦桌子等等。我們培養孩子多動手做家務,是鍛煉孩子獨立性和培養孩子責任心,很好的方法。

②培養孩子養成尊敬長輩的好質量。

飯桌上可能會有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餐桌上也是教育孩子尊敬長輩機會。有好吃的,要讓爺爺奶奶先吃,爸爸媽媽工作辛苦了,讓他們多吃,孩子的孝心在餐桌上就可以培養出來。

③父母和孩子分享一天的見聞,進行良好的溝通交流。

吃飯的時間,一家人聚在一起,是最歡樂的時光。我們可以一邊吃飯,一邊聊一聊這一天的見聞。

我們和孩子平等、輕鬆的交流,可以瞭解孩子一天的學習生活,也可以讓孩子的情緒得到釋放,感覺到爸爸媽媽對自己的關心。

④父母培養孩子的用餐禮儀,教育孩子懂文明,講禮貌。

我們是禮儀之邦,孩子在吃飯的時候,也最能體現自己的修養和素質。在吃飯的時候,讓長輩先坐,長輩動筷了,孩子們才能動筷子。吃飯的時候,坐姿要端正,說話要輕聲,碗筷不要有磕碰的聲音,夾菜不能隨意翻動。

一個人吃飯的時候的儀態,也是一種很重要的社交能力,在飯桌上培養孩子懂文明、講禮貌,應該從娃娃抓起。

瞭解一個人,吃一頓飯就可以了,教會孩子好好吃飯,也是父母一項重要的任務呢。

在吃飯的時候,讓長輩先坐,長輩動筷了,孩子們才能動筷子。吃飯的時候,坐姿要端正,說話要輕聲,碗筷不要有磕碰的聲音,夾菜不能隨意翻動。

一個人吃飯的時候的儀態,也是一種很重要的社交能力,在飯桌上培養孩子懂文明、講禮貌,應該從娃娃抓起。

瞭解一個人,吃一頓飯就可以了,教會孩子好好吃飯,也是父母一項重要的任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