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若覺人生太迷茫,勸君多讀馮夢龍

PubDate:2021-11-03

大明天啟年間,浙江秀水,市中心繁華地帶。

一老者年過半百,支起個小攤子,身前的招牌上寫著五個大字:「大學聯考衝刺班」。

老者大聲吆喝道:「走過路過,不要錯過,學習不好的年輕人都來看看!最新的大學聯考參考書,詳細注解了教材,包你考上啊!」

差生是哪裡都有的,漸漸圍上來一些讀書人:「老先生,科舉考試這麼難,您這書靠譜不靠譜啊?」

老者一撚鬍鬚:「看看封面,‘公安三袁’推薦!對他們總信得過吧。」

眾人一聽推薦人的名號,紛紛解囊購買。老者邊收錢邊笑道:「我這還有衝刺補習班呢,歡迎大家報名!」

這位老者便是日後名震文學史的馮夢龍,

也是教輔行業、補習班行業的祖師爺。

年過半百,屢考不中,馮夢龍在科考上連連失利,卻在編書寫書領域大顯身手,也算得上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了,而這主要得益于他的圓融變通。

《易經》裡說:「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這正是馮夢龍一生之寫照。

苦吟神鬼愁

明萬曆二年,馮夢龍出生在蘇州馮氏。

馮氏家族是一個書香世家,與吳中大儒王仁孝世代交好,又和望族侯家來往甚密。所以馮夢龍從小就被寄予厚望——學而優則仕。

馮父給馮夢龍指明方向:「欲成大器者,就該歩上金殿,接受天子面試,若連孔廟的門檻也未曾踏進,那就不配稱作儒生。」

馮母教馮夢龍學習方法時說:

自古念書成人只有一個秘竅——苦吟神鬼愁。

當朝一品的王鼇,少小時家貧如洗,每日放牛時于門外偷聽先生授課,以樹枝作筆,沙泥作紙,到後來不但金榜題名,還做了輔國的棟樑之材。

吾兒當自省自策其力也!

說罷,為表示慎重,特地將「苦吟神鬼愁」五字寫在紙上,給馮夢龍作座右銘。

馮夢龍將父母的教誨謹記于心,從小就師從王仁孝,苦讀四書五經,研究儒家典籍。真正做到「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唯讀聖賢書」。

雖然有時會偷偷跑去書場聽評書,但終究聰穎過人,為日後的文學成就打下了堅實基礎。

馮夢龍回憶起年少時的經歷說:「不佞童年受經,逢人問道,四方之秘策,盡得疏觀;廿載之苦心,亦多研悟。」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男兒欲遂平生志,五經勤向窗前讀。」

宋真宗這首禦筆親作《勵學篇》,給天下的文人士子描繪了一個美麗的夢:勤讀五經,高中科舉,名利雙收,大展宏圖。

馮夢龍也不能免俗,他也想通過苦讀完善自我,受皇封,食皇祿,光耀馮家門楣,實現父母的期望。

可是明代科舉盛行八股文,

一以程文定去取,必須按照規定的格式答題。馮夢龍雖精通典籍,但素來瀟灑特立,不願被條條框框所束縛,因此止步鄉試,屢考不中。

馮夢龍考場遇挫,可他深知:

人這一生難免有走不通路的時候,暫時休整一下也無妨。畢竟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嘛!

歲歲無慧卿

文人狎妓,從唐朝就開始盛行。誰能與士子分享高中科舉的喜悅,誰能撫慰士子寒窗苦讀的心靈創傷?

自然是這些善解人意,這些秀外慧中,這些心靈自由的世間尤物。

馮夢龍失意之餘,也開始流連秦樓楚館。

白居易曾感歎:「人生莫作婦人身,百年苦樂由他人。」

馮夢龍風流倜儻、古道熱腸,也能理解諸妓的不易與身不由己,眾妓自然願意與他來往。

馮夢龍也經常盡己所能,熱心幫助她們。

富有同情心和正義感的他,曾經用自己的作品為青樓女子白小樊伸張正義,同情白小樊的不幸遭遇,譴責劉生「一片熱心渾不悟,還依舊是薄幸夫」的薄情行為:

我是真思真慕,捱朝捱暮。

隨他冷口譏嘲,兀自熱心回護,到如今可疑,到如今可疑,眼見六年辜負。

有甚弱水炎山,故把行人阻。

影也無,風也無,待向夢中尋,夢還無。

不久,馮夢龍邂逅了自己的一生摯愛——侯慧卿。侯慧卿不僅豔冠秦淮、色藝雙全,更有文化素養,蕙質蘭心。

馮夢龍曾問她:「你閱人無數,可曾有方寸大亂的時候?」

侯慧卿冷靜答道:「不會的。我心中自有一桿秤,這些人從低到高,井井有序。他日情或厚薄,就把內心排名升降調整。不得其上,轉思其次,何亂之有?」

馮夢龍心裡一盤算,估摸著自己排不到前三,但還是承諾會來給侯慧卿贖身。

聰明理智如侯慧卿,自然知道嫁給馮夢龍這樣的書香子弟限制頗多,不會被眼前的你儂我儂衝昏頭腦,因此她選擇嫁作商人婦。

傾心熱戀的侯慧卿嫁人了,

所嫁的良人卻不是他馮夢龍。

馮夢龍想不通侯慧卿為何如此薄情,那些舉杯邀明月的日子她都忘卻了嗎?

好在自己豁達開朗的性格,再次起了幫助。既然想不通,索性就放下吧!

「歲歲無慧卿」的馮夢龍,將傷感的過往轉化為自己的文學素材,以侯慧卿為原型,創作了名篇《杜十娘怒沉百寶箱》。

盛名照汗青

「早歲才華眾所驚,名場若個不稱兄」,說的就是馮夢龍早年的出眾才華。

雖然從青年時開始,馮夢龍就屢屢遭受科場失意,但這並不代表他的學問、才華或者能力不夠,只能說明他運氣實在太差。

其實說到底,是他所追求的、所擁有的才學,與科考所要求的才學存在著某種錯位。

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

但馮夢龍在理想和現實之間,通過靈活應變,找到了平衡。

官場情場皆失意,但在文人界,馮夢龍可謂聲名顯赫,被推舉為「盟主」。

他組織了一個文學社團——韻社,不要小看了這個民間社團,它彙集了董斯張、毛以燧、祁彪佳、錢謙益等大咖。

馳騁官場的祁彪佳曾這樣贊許馮夢龍:「才華肝膽,冠絕一世。得瞻風采,且聆榘誨,是荷三生之多幸也。」

除此之外,馮夢龍洞察世情,發現出版業方興未艾,教輔行業大有可為。

彼時的讀書人仍堅信「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對民間文化的興起不以為然。可馮夢龍明白變革的時機到了,于是編寫了各種經典注解書:

一破二承三起講,入事及意斷制當。

七陳八收異九結,此是作文新格樣。

馮夢龍現販現賣,將由老師處所得學問,轉而講授出去。他善于言表,將「死書本」講的頭頭是道。

治學上又採用蘇州朱夫子言傳身教之法,授課時深入淺出,嚴格要求學生勤做作業,對于每一作業,均隻字不放地進行批點。

故而聲譽日隆,不下半年,那地處偏僻的補習寒舍,竟成為學子們嚮往之地。三間講堂,終日人頭濟濟,馮夢龍大名不脛自走,成為紅極一時的「大學聯考名師」。

馮夢龍的成功,皆源自他懂得變通之道,不受主流規矩的束縛,走出自己獨有的「畸人」之路。

馮夢龍沒有實現父母的期望,位列大明王朝的股肱良臣,卻獲得了世俗意義上的成功,更憑藉「三言」在文學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盛名。

當我們有心栽花花不開的時候,不妨學學馮夢龍的無心插柳。

馮夢龍科舉之路走不通時,懂得轉換賽道,編寫主流讀書人不願去寫的書 ;

情場失意時,不執著于得失,轉而將失戀經歷,改寫成膾炙人口的文學作品。

行不通就轉彎,想不通就放下,換個角度看待世界,往往柳暗花明又一村。

《宋史》有言:「事不凝滯,理貴變通。」

上善若水,世間之事並非一成不變,為人處世當像水一樣圓融通透,方能自在無礙。

與君共勉。

冠絕一世。得瞻風采,且聆榘誨,是荷三生之多幸也。」

除此之外,馮夢龍洞察世情,發現出版業方興未艾,教輔行業大有可為。

彼時的讀書人仍堅信「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對民間文化的興起不以為然。可馮夢龍明白變革的時機到了,于是編寫了各種經典注解書:

一破二承三起講,入事及意斷制當。

七陳八收異九結,此是作文新格樣。

馮夢龍現販現賣,將由老師處所得學問,轉而講授出去。他善于言表,將「死書本」講的頭頭是道。

治學上又採用蘇州朱夫子言傳身教之法,授課時深入淺出,嚴格要求學生勤做作業,對于每一作業,均隻字不放地進行批點。

故而聲譽日隆,不下半年,那地處偏僻的補習寒舍,竟成為學子們嚮往之地。三間講堂,終日人頭濟濟,馮夢龍大名不脛自走,成為紅極一時的「大學聯考名師」。

馮夢龍的成功,皆源自他懂得變通之道,不受主流規矩的束縛,走出自己獨有的「畸人」之路。

馮夢龍沒有實現父母的期望,位列大明王朝的股肱良臣,卻獲得了世俗意義上的成功,更憑藉「三言」在文學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盛名。

當我們有心栽花花不開的時候,不妨學學馮夢龍的無心插柳。

馮夢龍科舉之路走不通時,懂得轉換賽道,編寫主流讀書人不願去寫的書 ;

情場失意時,不執著于得失,轉而將失戀經歷,改寫成膾炙人口的文學作品。

行不通就轉彎,想不通就放下,換個角度看待世界,往往柳暗花明又一村。

《宋史》有言:「事不凝滯,理貴變通。」

上善若水,世間之事並非一成不變,為人處世當像水一樣圓融通透,方能自在無礙。

與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