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生活常識»正文

滅絕恐龍的隕石坑直徑達180公里,卻並非地球上已知的最大隕石坑

PubDate:2021-10-31

太陽系中游曳著數量龐大的小天體,地球年復一年地圍繞著太陽運行,就會不可避免地與它們發生撞擊,儘管地球有一個厚厚的大氣層,但有一些個頭較大的小天體仍然可以突破大氣層的防護,然後在地球表面留下或大或小的「疤痕」——隕石坑。

地球上已知的最大隕石坑在哪裡?

直到現在,我們仍然可以在地球上找到一些古老的隕石坑,每一個隕石坑都代表著一段驚心動魄的地球往事,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當屬位于墨西哥尤卡坦半島區域的「希克蘇魯伯」隕石坑(Chicxulub Crater),因為它代表著地球上的一代霸主——恐龍,從此退出了地球的舞臺。

上圖為墨西哥尤卡坦半島區域的重力異常圖,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希克蘇魯伯」隕石坑的輪廓,這個隕石坑的深度約為25公里,直徑達180公里,科學界普遍認為,在大約6500萬年前,一顆直徑約為10公里的小行星撞擊了地球,隨後導致了恐龍的滅絕,而「希克蘇魯伯」隕石坑正是這顆小行星在地球上留下的痕跡。

滅絕恐龍的隕石坑直徑達180公里,卻並非地球上已知的最大隕石坑,與之相比,位于南非約翰尼斯堡的西南部的「弗裡德福特」隕石坑(Vredefort Crater)具有更大的規模。

「弗裡德福特」隕石坑曾經被認為是一個古老而巨大的火山口,

但後來科學家經過研究後發現,它具備了隕石坑的很多特徵,例如中心區域隆起的圓頂、圍繞中心隆起的同心環脊、一個淺而平坦的板狀結構以及大量由隕石撞擊形成獨特礦物質。

隨後的研究表明,

「弗裡德福特」隕石坑形成于大約20億至21億年前,而留下這個隕石坑的則是一顆直徑約為10公里的小行星。

根據科學家的推演,當撞擊發生時,這顆小行星首先在地球表面撞出了一個直徑約100公里、深約40公里的撞擊坑,在此之後,巨大的衝擊波使得撞擊坑邊緣的巖層迅速坍塌,于是隕石坑就不斷變寬變淺,與此同時,撞擊坑底部的高溫熔融態物質迅速回彈,並最終形成了隕石坑中心區域的隆起。

在經過了漫長的時間之後,「弗裡德福特」隕石坑的準確尺寸已經無法確定,不過根據科學家的估算,其直徑至少有248公里,最高可達300公里,也就是說,即使按照最低的估算值,這個隕石坑也比滅絕恐龍的隕石坑大很多。

那「弗裡德福特」隕石坑是不是地球上已知的最大隕石坑呢?也不一定,

因為在南極洲的東部的「威爾克斯地」(Wilkes Land)的冰層之下,還可能存在一個更加巨大的隕石坑——「威爾克斯地」隕石坑(Wilkes Land Crater)。

有關「威爾克斯地」隕石坑的猜測最早于1962年提出,但由于探測技術的限制,相關的研究遲遲沒有進展,直到2006年,科學家才通過GRACE衛星(重力恢復與氣候試驗探測衛星)發現,「威爾克斯地」的冰層下存在著一個直徑約為300公里的「質量瘤」。

在隨後的GOCE衛星(重力場和穩態海洋環流探測衛星)發射升空之後,科學家獲取到了該區域更加詳細的重力參數,並據此推測「威爾克斯地」隕石坑應該是存在的,根據估算,這個隕石坑形成于大約2.5億年前,其直徑可達500公里(比滅絕恐龍的隕石坑大3倍多),而留下這個隕石坑的,則是一顆直徑至少有50公里的小行星。

順便講一下,地球上已知的規模最大的一次生物大滅絕事件——「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正是發生于大約2.5億年前,此次滅絕事件造成了地球上70%的陸生脊椎動物,以及高達96%的海洋生物慘遭滅絕,

所以一個合理的猜測就是,引發「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的罪魁禍首,可能就是這顆巨大的小行星。

當然了,這只是一種猜測,實際上,科學界目前對「威爾克斯地」隕石坑是否存在,其實還有著很大爭議。

小結

總而言之,如果「威爾克斯地」隕石坑最終得到證實,

那麼它就會成為地球上已知的最大隕石坑,否則的話,這一稱號就屬于「弗裡德福特」隕石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