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職場生存法則:人在單位,少說話,多做事,你就贏了

PubDate:2021-10-27

人在單位,如果你是個沒有背景、沒有關係的老實人,想要出人頭地,唯一的捷徑,就是用實實在在的業績說話。

從跑腿打雜到獨當一面,這個成長的過程,或許三年五載,或許十年八年,你不要抱怨領導和同事太過苛刻,不好相處,你要時時問問自己,是不是做到了「少說話、多做事」,用隱忍和堅持鋪就自己的成功之路。

01.人微言輕的時候,與其抱怨,不如實幹。

小鄧作為高學歷人才,通過招聘考試,成為了單位裡的正式員工。她因為自己是碩士研究生,在同事中屬于學歷最高的人,因而對自己的定位,就是「做大事」的人。

對于領導安排的從辦公室工作,諸如接打電話、辦文辦會、寫資訊報導、公務接待,在小鄧看來,這些耗時費力還要處處考慮周全的「小事」,沒有技術含量,也沒有任何價值,所以,他總是心不在焉。

為此,他經手的事情,不是有錯別字,就是格式有錯,

甚至內容表述出現邏輯錯誤,讓與之一起共事的人,每天都如同「拆盲盒」,無比忐忑,為此常常旁敲側擊,讓小鄧「用點心」。

對此,小鄧也感到特別無辜,對很多事情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要求要麼簡化程式,要麼省略不做,還直言自己很委屈,非但沒有功勞,連苦勞領導也視而不見。

久而久之,大家對小鄧都失去了耐心,也沒有人好心地提醒他該如何正確對待工作了。

初入職場,第一步就是要學會放低姿態,擺正位置,踏實做事。不管是對于制度與規則的質疑,還是對于分工合作的異議,都要懂得接納和適應,用實實在在的業績,讓自己立足,用出類拔萃的表現,讓自己成為獨當一面的人,到那時,說出來的話,才有人聽,才有人相信。

02.人在職場,沒有規劃的人生無異于一場災難。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當你想做成一件事的時候,全世界都會為你讓路。」

人在職場,一個有職業規劃的人相較于一個得過且過的人,總會走得更篤定,也會走得更遠。

曾經看過一個勵志故事:

一位大學聯考落榜、在深圳流水線上拿2300月薪的女工孫玲,

用微薄的工資學程式設計,玩命自考、攢錢留學,最終成為坐進谷歌辦公室裡的一名高薪軟體工程師,年薪80萬RMB。

明明拿了一手爛牌,最後卻打出了「王炸」,不得不說,這是大寫的傳奇,也是普通人「改天換命」的榜樣。

查看孫玲的履歷,我們可以看到,她成功的秘訣在于:不想過一眼望到盡頭的人生,于是不停地學習、折騰、開拓自己。

職場規劃並不是從一開始就能夠一眼望到頭,孫玲每一次充電學習,都讓她換一份更高平臺的工作,也讓她更進一步靠近心中夢想。

在不斷地堅持與努力中,規劃變得越來越清晰,起初只有一個大概的方向,最後卻能結合自身的專業和特長,準確地找到屬于自己的座標。

人在職場,不要害怕起點低,不要害怕職位低,最要緊的,是你對自己的職場之路,有沒有期待,有沒有規劃,一旦你確立了目標,並不折不扣地去踐行,那麼,終有一天,你會如願以償。

03.職場不相信眼淚,能成事才能立足。

表妹雪輝從傳媒學校畢業之後,

考入了一家縣級電視臺,在這個十八線小縣城,她一邊享受著正式編制的安穩,一邊忍受著高強度工作的煎熬。

用表妹的話來說,她所從事的工作,有著一線城市的高標準高要求,但工作待遇還不如一個工地上貼瓷磚的工人。

每次採訪,都是開著自己的車,在山路上蜿蜒盤旋,起初還不敢上路的她,被鍛煉成了一個能隨時開「倒車」的老司機;每次做節目,一個人採編播,全流程都搞定。

起初,完不成任務的時候,她會哭;拿到手中那一點點微薄的工資時,她也會哭。但哭得昏天黑地又能怎麼樣?

雪輝想要辭職,到更高的平臺去發展。父母也不全然反對,支持她通過自身努力,考到市區或省城去。

就這樣,雪輝堅持了五年,

從一個唯唯諾諾的小女孩,成長為一個經驗豐富的媒體人,她離開了小縣城,應聘到了省城的一家電視臺,雖然又是從最基礎的工作做起。

但她對未來充滿了信心,因為有過硬的技術,因為有累積的經驗,她做什麼都不再畏首畏尾了。

04

結束語:

人在單位,

表面上每個人都差不多,實際上,不同的家世背景,早已經決定了有的人就是能夠平步青雲,而有的人則需要付出百倍努力,才有可能脫穎而出。

所以,當你一無所有,也一無是處的時候,不如安安靜靜地做事吧。

就像稻盛和夫,他成功的起點,也是因為他研製出了一款新產品,暢銷市場,這個舉動不僅讓他所在的企業起死回生,也堅定了他創業的信心。

不管環境如何變換,當一個人虛心學習,踏實做事,便總能如魚得水,總能從絕境中崛起,那麼,他想要的一切,也會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