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情感勵志»正文

高級的人,說話柔軟,做事硬氣

PubDate:2021-10-25

成語中有個詞叫大智若愚。

比喻有智慧的人極有涵養,他們胸襟開闊不會斤斤計較也從不咄咄逼人,智慧不露鋒芒,處世坦坦蕩蕩。

要知道,聰明的人很少會去耍小聰明,智慧的人從來不發大脾氣。

深知處世之道者的生活總是那麼高級,有些道理雖能聽懂,卻實踐不來,這既非道理深奧,又不是個人愚笨,追根究底還是在考驗一個人的執行力。

沒有執行的目標算不得目標,在日常生活中,擁有一個可執行的方案就顯得尤為重要。

如何成為一個高級的人,這裡需要的並非自信和聰明,而是智慧跟自知之明。

越高級的人越懂得示弱,因為胸有成竹所以不急不躁,站在高點看事物的本質一目了然,所以不急不躁,總能保持微笑。

有的人活在過去,對曾經的過往念念不忘;有的人活在未來,寄希望于明天。通透的人只活在當下,他們深知什麼是虛什麼為實,不糾結于過去,不癡迷于未來,不緊不慢瀟灑坦蕩。

《曾國藩家書》中寫道:「未來不迎,當下不雜,過往不戀。」這就是智者的智慧,我們不能只是讀到,還要悟透。

老話說,吃虧是福。

李叔同亦說:「能受苦方為志士,肯吃虧不是癡人。」吃虧是每個人的人生中都無法逃脫的事情,

不願意吃虧的人最終往往吃了大虧,而那些不佔便宜不怕吃虧的人,常常能夠抓住機遇。

這個世界從來都不是非黑即白非對即錯的乾脆,福禍相依是亙古不變的道理,機遇從來都不會大張旗鼓光鮮亮麗,它將自己裝扮得苦澀不堪蓬頭垢面,

只有不怕髒不嫌苦的人才有機會與之相遇。

在《警世通言》中有這麼一則故事,講述的是王安石考驗蘇軾的事情。

說王安石見蘇軾頗有才華,想要重用,但在提拔之前有些不放心,于是決定用一件小事去考驗蘇軾。

在聽說蘇軾要回老家探親之後,王安石拜託他在路過三峽的時候,從中峽取一壺水帶回來。

文人喜歡品茶,蘇軾雖不是太懂茶,但深知王安石好茶,于是在心中竊喜「機會來了」,馬上滿口答應,帶好水壺便收拾行囊上路。

在船經過三峽的時候,蘇軾貼心地想,如果現在就取水,那麼我在家小住的期間這水豈不是要變質,不如等返程的時候再取水。于是,蘇軾帶著空水壺回了家。

等返程的時候,蘇軾手中牢牢抓住水壺,生怕自己將王安石交代的事情忘掉。

即便如此,在船到達三峽時,他依舊被周邊的景色所吸引,文人都愛即興發揮,特別是在見到美景之時,彼時的蘇軾也不例外。

等蘇軾完成佳作之後,驀然回首發現船兒已經從中峽順流而下,一路來到下游。

這個時候的蘇軾,內心十分複雜,逆流而上折回去已無可能,畢竟當時的交通不支持他這樣做。但若帶著空壺回去又顯得不大合適。

糾結良久之後,他決定撒個謊蒙混過關,在三峽下游停下船,找到一處清澈水源灌滿帶回去交給王安石。

看到風塵僕僕的蘇軾提著水壺回來,

王安石馬上命人燒水沏茶,水開之後,他看了一眼杯中的茶葉,默默放下杯同蘇軾說,這是三峽下游二百米左右路程的水,不是中峽的水。

蘇軾聽到這句話整個人一激靈,心想他怎麼知道得這麼清楚。還沒等他的疑問說出口,王安石便不緊不慢地將手中這款茶葉遇到不同水質之後所呈現的不同狀況說了出來。

當時的蘇軾有些不好意思地解釋,自己一時興起寫了首詩,不小心錯過了中峽的水,這才從下游取水。

王安石不僅沒有任何責怪還很和善地說,這次沒能讓蘇軾喝上好茶,等下次有機會取到中峽的水再請他品茶。

而後,收起茶葉閒聊一會便讓蘇軾回去休息了。

只是在蘇軾走後,王安石在他名字後面批註:此人有才,不可重用。他所說的「下次」自然再也沒有出現,蘇軾從此不被重用。

這就是智者的水準,無論遇到怎樣的事情都不會寫在臉上,並且考驗一個人也從來不會大張旗鼓,而是請對方去很遠的地方幫一個小忙,這個小忙認真起來很複雜,糊弄起來也很容易,悄悄看結果,便默默知人心。

高級的人從來都是說話柔軟,做事硬氣,他們雖不會撕破臉皮,卻也從不將就湊合。

與人相處,任何時候都不要去欺騙對方,這世上沒有誰是真的傻,通常情況下,對方只是不願意將真相挑明。

糊弄起來也很容易,悄悄看結果,便默默知人心。

高級的人從來都是說話柔軟,做事硬氣,他們雖不會撕破臉皮,卻也從不將就湊合。

與人相處,任何時候都不要去欺騙對方,這世上沒有誰是真的傻,通常情況下,對方只是不願意將真相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