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這是你我都非常熟悉的「超跑」

PubDate:2021-10-22

說起第一代飛度,相信很多人比小編還要熟悉,因為它不僅是很多人的第一臺車,更可以說是帶領著中國改裝行業從雛形邁向初級階段的一臺車。如果是一直有留意我們的公眾號的車友們相信都知道,小編也是一位飛度車主,在購買飛度的時候它已經到了第三代,而這一代則被無情地冠以「超跑」的綽號。

雖然很多人都熟悉這臺本田的B-Seg級車,但我想很多人都應該是從「實用性」方向去認識它發,對于它的故事估計也沒幾個非車迷的車主會去深究,反正天天開著、省油、不壞、二手賣出價還高,

這就是絕大部分飛度車主最底層的認知。不過沒關係,接下來就讓小編帶大家回到那個時代,重新去認識一下這臺車架代號為GD的第一代小飛度的故事吧。

最早進入國內的Fit是這臺,名為Fit Saloon的三廂版本,之所以這樣很關鍵的一個問題是當時國內的汽車市場處于「誰出兩廂誰僕街」的階段,

廣本看著那臺畸形怪狀的上汽賽歐都可以在歐寶Corsa屁股上加個兜,賣得還不錯,為了保守起見,那就先來個三廂熱熱身吧。這個絕對不是小編臆想的,當時博x堂的前員工告知的,可信度100%。

小編一直認為,跟兩廂版相比,

三廂版的車尾特別奇怪,完全沒有了可愛、精緻的感覺,反而更像一個七八歲的小女孩模仿大人穿上職業套裝的感覺。

Fit以及Fit Saloon均有1.3L和1.5L兩個動力選擇,而傳動部分則擁有5速手波和CVT兩種選擇,但國內的CVT版本並沒有像日規車型那樣,擁有7速模擬檔位配套,

這也讓當時的改裝店有很多這類生意做,換日規機器、換日規變速箱、換日規方向盤......

還記得第一代飛度是什麼時候上市的嗎?估計大家都忘記了吧?

第一代飛度是在2003年9月的時候正式上市的,上市的並不是當時車迷、持幣待購者、早已備好改件的改裝店老闆們所期待的兩廂版本,而是被稱為Fit Saloon的三廂版本,但它就是後來City的前身,不過在第一代飛度上,全球統一的名稱是Fit Aria,國內則粗放地直接叫「三廂飛度」,車架代號依然是GD,直到國內的第一代兩廂飛度進行中期小改款時,才被換上City的名字,而且當時的City已非弱雞,它的高配竟然是R18A引擎。而兩廂版本的Fit Hatchback則是在其推出了一年後,也就是2004年的時候才上市的,真可謂望穿秋水,要知道當時,

國外的Fit早在2001年已面世,香港也在2003年前後到貨,當時城市路況下每百公里6升實際油耗的表現,可算是獨一無二般存在。當時的小編還是剛剛讀高中,當看到兩廂的Fit時便已對其有種莫名的喜愛,也從那時候開始對自己說,「大個仔之後」一定要買臺Fit來開。

不好意思,扯遠了。說回Fit吧,兩廂版本的Fit在2004年才在國內上市,但它早在2001年的時候便在日本亮相,隨後是歐洲(2002年初)、澳大利亞(2002年底)、南美(2003年初)、南非和東南亞(2003年)推出,到我們國內已經是它推出幾年之後的事情了,不過這也難怪,因為當時國內的私家車消費市場還是初級的階段,市場上又被更早進入國內的大眾捷達、桑塔納等佔據著,現在回想起來都覺得匪夷所思,一輛捷達可以賣到20多萬,

一輛雅閣可以賣到40萬以上,一輛保時捷968可以賣168萬、一輛240SX可以賣70多萬......初級階段的畸形供求關係吧。當時國內對于汽車還沒有什麼分級概念,D級的桑塔納和C級的捷達會打個你死我活,B級的賽歐越級挑戰C級的雪鐵龍富康.....,想想都覺得有趣又無知。

兩廂版本Fit從2004年才正式進入國內,它在不同地區有不同的名字,它另外一個名字為Jazz,這一代飛度的車架代號為GD。

嚴格來說Fit是一個次世代的車型,它是接替Honda Logo而生的全新車型,其所使用的平臺後來也被本田在第二代飛度時「追認為」全球小型車平臺(Honda Global Small Car Platform,

簡稱GSP平臺)。

第一代飛度的進入確實對當時的國內汽車消費市場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不單是其售價方面,關鍵還是產品力方面讓滿大街的捷達、富康、桑塔納們相形見絀,跟那些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車型相比,無論造型還是精緻,飛度都跟它們是兩個時代的東西。要知道,當時與飛度同級的車型並不多,比飛度更大的大眾捷達等車型,其售價又是相當的高,而剛進入中國車市的飛度/City,售價僅為十萬出頭,這讓當時很多沒有打算這麼快讓轎車進入咱家的人心動,當年的十萬不是個小數目,但很多家庭多少已經具備這樣的購買能力,所以飛度便成為了很多人、很多家庭的首選,當然,在它之前的賽歐也賣得很好,尤其在北方地區,但隨著緊貼時代脈搏的飛度上市,相比之後,Corsa B為基礎的賽歐同樣變成上世紀的殘羹(Corsa B是1993年的車)。

飛度剛推出時,要讓國人接受它其實也不是那麼容易,它的造型很容易讓人聯想起曾經跑遍大街小巷的天津大發夏利,同樣是兩廂造型,只是一個高一個矮,甚至當時還有人到全國第一家汽車4S店,廣本在廣州開的第一家4S店看車時,還說「這就是夏利改款嗎?」這樣的笑話(筆者有位朋友就是當時那裡的銷售)。車身外觀尺寸偏小,是給所有人的第一印象,3,830-4000mm長×1,675mm寬×1,550mm高,這就是初代GD的三圍,軸距更加只有2450mm,面對這樣的資料,再加上它的造型,你真的很難把它與「大」聯繫在一起。但進入到車裡,又是另一碼事了,你知道嗎?當時很多人是被這種巨大的落差所吸引、導致直接下單買車的。現實中,有不少人是把飛度當成是「貨車」來使用。

Fit的尺寸其實相當之小,但它本田在「偷」空間設計方面確實是高手,因此從外看細小的它,其實空間相當寬裕。不要跟現在的這個那個比,你要想想當時國內的汽車環境和車型狀況來對比,那些一天天的好似見多識廣的媒體老濕,動不動就批評飛度空間小,飛度本來就是B級小車,難不成給你個奧德賽的空間才算及格?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小編認為得益于兩點,第一點是本田在細小的車內空間中「偷」位置的功夫十分到家;而第二點是飛度馳名的後排魔術座椅。關于第一點,小編一直都是非常欽佩的,因為本田確實是做到了極致。想想只有2450mm軸距的小車,能夠容納5個成年人且不會感覺擁擠的,是什麼概念?其實,說本田「偷」空間是一點都沒有錯的,因為這些空間確實是需要偷出來,例如把引擎艙壓縮,偷出前排腿部空間,把油箱設計與主駕座椅下,用來偷後排的腿部空間等,這些地方都是細微的,然而空間就是從這些地方偷出來的。

正如前文所說,飛度總共有兩個動力總成可以選擇,其分別是1.3L的L13A和1.5L的L15A,L13A引擎搭載了本田的i-DSI技術,採用雙火花塞設計,它不但有很好的節油效果,而且動力還不俗,小編感覺這臺引擎相比第二代飛度的L13要更好。

第二點可謂是飛度最大的配置賣點了,這套魔術座椅其實也是依靠本田偷空間技術而來,由于本田設計把油箱放到了主駕座椅下放,使得整個後排下得到了更大的空間,通過四六分割設計,並且可以放平或向後折疊等,演變出四種不同的方案。配合前排座椅的放倒,飛度的內部結構不但可以加容納高1.28米的貨物放入,還可以容納長達2.4米的貨物,試問這樣的裝載設計當時在國內的同級、甚至更高一級的對手裡又有多少車能夠做到呢?印象中,沒有!

GD飛度還有一臺Sport的版本,就是加入了一套小包圍以及尾翼來增加運動感,小編還記得當時有老一輩的人管這叫跑版,但應該客觀的說,第一代飛度其實真不是一輛「快車」,它可以快,但要花很多錢去改,例如當年知名的海悅、隼汽改、車技研等等改裝店都是改裝飛度的行家裡手。

這就是久違的L15A引擎了,這臺引擎也算是小編的GK5上那臺L15B2的老爸了,L15A引擎雖然搭載有i-VTEC系統,它並不是為了動力,而是為了節能。撇開動力,其實大家從這張圖上可以看到本田是怎樣偷位置的,本田把飛度的前檔幾乎做到了前避震塔頂處,以此來壓縮引擎艙的空間,擴大車廂的空間,飛度的空間就是這麼偷出來的。

第一代飛度除了價格以及其多變的空間這兩大賣點外,它還有一個最大的賣點自于它的動力部分。第一代和第二代飛度在引擎上都有兩個選擇,其分別是1.3L搭載i-DSI的L13A引擎以及1.5L搭載VTEC系統的L15A引擎。L13A的i-DSI採用的是雙火花塞設計,通過這套由兩個火花塞組成的順序時點火系統,令空燃比能夠更大,這就意味著可以噴少一點油,自然就達成節能的目的,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在節能之餘動力性能也不弱。它最大扭矩為119牛米/2800轉,最大馬力為83匹/5700轉,對于一噸不到的車重,用以代步確實已經夠用。至于1.5L的L15A,它是L15系列機族的始祖,它的配氣機構為SOHC設計,還在進氣側搭載了i-VTEC系統,不過這個i-VTEC並不是為了性能,而是為了省油;這臺引擎能在4800轉時爆發出127牛米的扭矩,最大馬力102匹馬力/6600轉(日規略有不同,所以也有不少飛度換了日規機器)。這兩臺引擎的最大賣點就在于其擁有足夠的動力之餘,還擁有不錯的節油效果。大家回想一下,飛度推出的當年也正是油價開始上漲的年代,而那個時候節油也是汽車幾大重要指標之一。

這是飛度在正常情況下的室內佈局,下面就開始為大家演示這魔術座椅的變化。

這是第一種狀態,直接把後排座椅放倒,這樣就可以得到一個由尾廂到後排的全平置物空間。

這是第二種模式,不過這種模式嚴格上來說並不算是後排魔術座椅的變化,它就是把前排座椅靠背放倒,使其與後排座椅連接起來形成一個更長的躺倒空間。

這是魔術座椅的第三種模式,通過把後排座椅向後翻折,就可以得到一個從地臺到車頂的空間,這個用來運載盆栽簡直無敵。

這是魔術座椅的第四種模式,由于魔術座椅可以4:6分開放倒,于是便可以利用一邊的座椅空間形成一個相當于飛度軸距那麼長的置物空間,而且還能夠乘坐兩個人。

飛度這臺車在小編心目中有著特殊的地位,它三代車型剛好就是小編從求學到出社會工作的時間,所以小編在寫這篇回顧時可以說是車系歷史又可以說是對一個時代的回顧。可能中間會有些錯誤,甚至有些觀點未必正確,但這篇文章確實是小編帶著感情來寫的。關于第一代飛度還有很多東西可以說,特別是它在改裝那個方面,回想起曾經在無敵網工作的十多年,寫改裝飛度、看改裝飛度的素材已經多得想吐,那麼咱們還是回歸一輛車的原始狀態來寫吧,所以吧......這篇文章姑且就此擱筆吧。

尤其在北方地區,但隨著緊貼時代脈搏的飛度上市,相比之後,Corsa B為基礎的賽歐同樣變成上世紀的殘羹(Corsa B是1993年的車)。

飛度剛推出時,要讓國人接受它其實也不是那麼容易,它的造型很容易讓人聯想起曾經跑遍大街小巷的天津大發夏利,同樣是兩廂造型,只是一個高一個矮,甚至當時還有人到全國第一家汽車4S店,廣本在廣州開的第一家4S店看車時,還說「這就是夏利改款嗎?」這樣的笑話(筆者有位朋友就是當時那裡的銷售)。車身外觀尺寸偏小,是給所有人的第一印象,3,830-4000mm長×1,675mm寬×1,550mm高,這就是初代GD的三圍,軸距更加只有2450mm,面對這樣的資料,再加上它的造型,你真的很難把它與「大」聯繫在一起。但進入到車裡,又是另一碼事了,你知道嗎?當時很多人是被這種巨大的落差所吸引、導致直接下單買車的。現實中,有不少人是把飛度當成是「貨車」來使用。

Fit的尺寸其實相當之小,但它本田在「偷」空間設計方面確實是高手,因此從外看細小的它,其實空間相當寬裕。不要跟現在的這個那個比,你要想想當時國內的汽車環境和車型狀況來對比,那些一天天的好似見多識廣的媒體老濕,動不動就批評飛度空間小,飛度本來就是B級小車,難不成給你個奧德賽的空間才算及格?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小編認為得益于兩點,第一點是本田在細小的車內空間中「偷」位置的功夫十分到家;而第二點是飛度馳名的後排魔術座椅。關于第一點,小編一直都是非常欽佩的,因為本田確實是做到了極致。想想只有2450mm軸距的小車,能夠容納5個成年人且不會感覺擁擠的,是什麼概念?其實,說本田「偷」空間是一點都沒有錯的,因為這些空間確實是需要偷出來,例如把引擎艙壓縮,偷出前排腿部空間,把油箱設計與主駕座椅下,用來偷後排的腿部空間等,這些地方都是細微的,然而空間就是從這些地方偷出來的。

正如前文所說,飛度總共有兩個動力總成可以選擇,其分別是1.3L的L13A和1.5L的L15A,L13A引擎搭載了本田的i-DSI技術,採用雙火花塞設計,它不但有很好的節油效果,而且動力還不俗,小編感覺這臺引擎相比第二代飛度的L13要更好。

第二點可謂是飛度最大的配置賣點了,這套魔術座椅其實也是依靠本田偷空間技術而來,由于本田設計把油箱放到了主駕座椅下放,使得整個後排下得到了更大的空間,通過四六分割設計,並且可以放平或向後折疊等,演變出四種不同的方案。配合前排座椅的放倒,飛度的內部結構不但可以加容納高1.28米的貨物放入,還可以容納長達2.4米的貨物,試問這樣的裝載設計當時在國內的同級、甚至更高一級的對手裡又有多少車能夠做到呢?印象中,沒有!

GD飛度還有一臺Sport的版本,就是加入了一套小包圍以及尾翼來增加運動感,小編還記得當時有老一輩的人管這叫跑版,但應該客觀的說,第一代飛度其實真不是一輛「快車」,它可以快,但要花很多錢去改,例如當年知名的海悅、隼汽改、車技研等等改裝店都是改裝飛度的行家裡手。

這就是久違的L15A引擎了,這臺引擎也算是小編的GK5上那臺L15B2的老爸了,L15A引擎雖然搭載有i-VTEC系統,它並不是為了動力,而是為了節能。撇開動力,其實大家從這張圖上可以看到本田是怎樣偷位置的,本田把飛度的前檔幾乎做到了前避震塔頂處,以此來壓縮引擎艙的空間,擴大車廂的空間,飛度的空間就是這麼偷出來的。

第一代飛度除了價格以及其多變的空間這兩大賣點外,它還有一個最大的賣點自于它的動力部分。第一代和第二代飛度在引擎上都有兩個選擇,其分別是1.3L搭載i-DSI的L13A引擎以及1.5L搭載VTEC系統的L15A引擎。L13A的i-DSI採用的是雙火花塞設計,通過這套由兩個火花塞組成的順序時點火系統,令空燃比能夠更大,這就意味著可以噴少一點油,自然就達成節能的目的,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在節能之餘動力性能也不弱。它最大扭矩為119牛米/2800轉,最大馬力為83匹/5700轉,對于一噸不到的車重,用以代步確實已經夠用。至于1.5L的L15A,它是L15系列機族的始祖,它的配氣機構為SOHC設計,還在進氣側搭載了i-VTEC系統,不過這個i-VTEC並不是為了性能,而是為了省油;這臺引擎能在4800轉時爆發出127牛米的扭矩,最大馬力102匹馬力/6600轉(日規略有不同,所以也有不少飛度換了日規機器)。這兩臺引擎的最大賣點就在于其擁有足夠的動力之餘,還擁有不錯的節油效果。大家回想一下,飛度推出的當年也正是油價開始上漲的年代,而那個時候節油也是汽車幾大重要指標之一。

這是飛度在正常情況下的室內佈局,下面就開始為大家演示這魔術座椅的變化。

這是第一種狀態,直接把後排座椅放倒,這樣就可以得到一個由尾廂到後排的全平置物空間。

這是第二種模式,不過這種模式嚴格上來說並不算是後排魔術座椅的變化,它就是把前排座椅靠背放倒,使其與後排座椅連接起來形成一個更長的躺倒空間。

這是魔術座椅的第三種模式,通過把後排座椅向後翻折,就可以得到一個從地臺到車頂的空間,這個用來運載盆栽簡直無敵。

這是魔術座椅的第四種模式,由于魔術座椅可以4:6分開放倒,于是便可以利用一邊的座椅空間形成一個相當于飛度軸距那麼長的置物空間,而且還能夠乘坐兩個人。

飛度這臺車在小編心目中有著特殊的地位,它三代車型剛好就是小編從求學到出社會工作的時間,所以小編在寫這篇回顧時可以說是車系歷史又可以說是對一個時代的回顧。可能中間會有些錯誤,甚至有些觀點未必正確,但這篇文章確實是小編帶著感情來寫的。關于第一代飛度還有很多東西可以說,特別是它在改裝那個方面,回想起曾經在無敵網工作的十多年,寫改裝飛度、看改裝飛度的素材已經多得想吐,那麼咱們還是回歸一輛車的原始狀態來寫吧,所以吧......這篇文章姑且就此擱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