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英雄本色》臺詞中的「等了三年」,正是導演兼編劇的吳宇森 的真實寫照!

PubDate:2021-10-15

發哥在《英雄本色》中,有一段很勵志的話:

「我等了三年,就是在等一個機會,我要爭一口氣,不是要證明我了不起,我是要告訴人家,我失去的東西我一定要拿回來!」

這段經典臺詞,直到最後一稿時,才出現在了《英雄本色》的劇本中。《英雄本色》的劇本共三稿,前兩稿大家都不滿意。所以第三稿由導演兼編劇的吳宇森親自改寫。

此前,徐克一直鼓勵吳宇森要把當時的真情感寫進戲裡。于是,這句經典臺詞應運而生。吳宇森借小馬哥之口,表達了自己此時在香港影壇的窘狀和志向。

這也是為什麼電影中一直提到「三年」的緣故,因為吳宇森自83年來到新藝城,到此刻已過去了整整三年。

三年中,新藝城想盡辦法讓吳宇森有事可做,從香港轉戰臺北,又從臺北回到香港。輾轉數次,卻依舊改變不了他「票房毒藥」的事實。

幾部電影下來,吳宇森給公司虧了不少錢。眼看新藝城在事業上蒸蒸日上,自己卻永遠拖後腿,這讓吳宇森感到十分狼狽和不堪。

更何況,自己曾經是有過輝煌的。

出道之初,吳宇森在張家班,就曾是大導演張徹的左右手。後來簽到嘉禾,以延續張徹風格的武俠片而成名。

新藝城創立之初,吳宇森就曾化名吳尚飛公司執導了創業作《滑稽時代》,讓新藝城站穩了腳。

徐克的成名,吳宇森也幫了不少忙。吳宇森與徐克一見如故,隨後把有「票房毒藥」之稱的徐克推薦來了新藝城。

沒想到,徐克到新藝城後,拍的第一部電影就超預算了。老闆麥嘉,找來吳宇森作顧問,看看有沒有讓他繼續超下去的必要。

吳宇森只看了幾個鏡頭,便說道:「這部電影一定賣錢,不賣的話,我親自來拍一部賣錢的。」

吳宇森那會兒名氣正盛,自然有資格說這話。一番話讓麥嘉放下心,同意徐克繼續拍攝。這部電影後來成為徐克公認的成名作,

名叫《鬼馬智多星》。

然而,短短幾年後,徐克聲名鵲起,「票房毒藥」卻成了吳宇森。

85年,吳宇森從臺北回到香港後,一直沒有電影可拍。一些朋友勸他改行,說他的電影已不順應潮流了。

這讓吳宇森很氣憤,徐克聽後更加憤怒。決定親自跟公司講,

自己當監製,讓吳宇森當導演,重拍《英雄本色》。

當時新藝城,實行的是監製大于一切的制度。監製的作用相當于總導演,一部電影的成敗,監製要負主要責任。

有徐克在前面頂雷,吳宇森終于又迎來了一次當導演的機會。

難怪小馬哥在山頂上,對著香港的夜色,

說「我等了三年,就是在等一個機會…」時,說得如此慷慨激昂,這又何嘗不是吳宇森當時的所感所想。

一個曾經有過輝煌的人,是絕不會甘于人下的。

電影中,小馬哥並沒有拿回自己失去的東西。吳宇森卻憑藉《英雄本色》再次揚名。

名氣之大,遠勝從前,以致于很多人都認為《英雄本色》才是吳宇森的成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