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秋季養脾胃,冬季不受罪!照這個養生方吃一吃,健脾養胃又祛濕!

PubDate:2021-10-09
雖然已經過了秋分,但還是有很多人覺得天氣悶熱潮濕,透不過氣來,甚至還出現了下面的情況:

◎食欲不振、口苦口粘、不消化、腹脹、口臭;

◎怎麼吃都不長肉,或者喝水都能胖;

◎大便不好,便溏拉稀;

◎晚上睡不好,早醒、多夢、睡不著、心慌胸悶;

◎舌苔厚、臉色暗黃、沒血氣;

◎精神萎靡、身體疲倦、心情低落,鬱悶.......

去醫院檢查,也沒有發現什麼毛病,這究竟是怎麼了? 這是因為秋天主邪氣——燥邪中夾雜著濕邪,人體內處於一種燥濕的狀態,濕熱困脾,脾胃不和,影響到脾胃的功能,進而出現一系列脾胃不適的癥狀。

再加上之前在夏季吃了太多生冷的食物,還經常喝酒、擼串吃燒烤等,吃得油膩,動得又少,腸胃功能可能早就已經受損了。

脾胃是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滋養著五臟及整個機體的運行,對身體健康有著重要的意義。

脾胃受損,運化功能失常,會使得身體的代謝能力減弱,長此以往就可能產生肥胖、糖尿病、高血脂等代謝方面的疾病,還會造成機體營養不足,虛弱無力,面色無光,身體的抵抗力變差,也容易引發各種疾病。

所以養生的重中之重應該是健脾養胃。

中醫認為,脾氣通於口,脾氣和則口能知五味,所以口氣能反映人體脾胃功能。

口臭:可能是脾胃有食積、濕熱;

口酸:可能是肝膽濕熱或是脾虛肝火旺;

口苦:可能是膽火旺盛,伴有口苦的人,往往有情緒方面的異常,比如心煩易怒、脾氣急躁等;

口甜:可能是脾胃有積熱,往往還會有口幹、咽幹、大便乾等癥狀;

口淡:可能是脾胃虛弱,往往不愛吃飯,沒有食欲,大便稀溏不成形等。

要是什麼也沒吃,尤其是早上睡醒時,嘴裡也能有酸、甜、苦、臭味了,一定要注意脾胃的調養,否則長期下去,很可能越來越嚴重!

想要脾胃好,除了要少食生冷刺激性的食物、規律飲食、保證足夠的睡眠和運動以外,我們還可以適當地食用一些健脾養胃食物。

很多人表示自己也經常吃一些養脾胃的食物,比如山藥、蓮子、小米、南瓜等,但是吃了很多,卻見效較慢,對於有明顯脾胃不適的人來說,往往沒有立竿見影的效果。

可以試試下面藥材 01 白扁豆:健脾、祛濕、消暑

《本草綱目》中記載:“白扁豆其性溫平,

得乎中和,脾之穀也。止泄瀉,暖脾胃”。可見白扁豆有很好的健脾和胃、止瀉的作用,脾胃虛弱、消化不良、大便溏瀉的人都可用它來輔助調理。

白扁豆還有較好的祛濕作用,能除濕但不燥烈,

是當之無愧的“祛濕第一豆”,非常適合秋季既有燥又有濕的時候用。

02 佛手:理氣、和胃、止痛

佛手藥性平和,既疏肝理氣,又和胃止痛、燥濕化痰,適合有胃疼、胃脹、咳嗽、痰多,兩脅脹痛、胸痛、胸悶癥狀的人使用。

另外,佛手可以肝胃同調,對心血管也有一定的調養作用,

適合有肝鬱氣滯,兼夾一些脾胃癥狀的人群以及壓力比較大的亞健康人群服用,有各類慢病、心血管病的人群也可以做調理使用。

中醫配伍講究君臣佐使,僅使用白扁豆、佛手來調理,作用有限,所以白扁豆佛手草本膏還搭配其他八味材料,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陳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

茯苓:健脾補中、利水滲濕

薏苡仁:健脾開胃、補中祛濕

蓮子:健脾補心、益氣強志

芡實:補脾止瀉、和胃理氣

山藥:健脾養胃、補益肺腎

山楂:健脾開胃、消食化滯

人參:補脾益肺,生津安神

十味材料科學配比,相互作用,相輔相成,從根源上調理脾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