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生活常識»正文

古代真的會有既能「削鐵如泥」,又能「吹毛斷發」的刀劍嗎?具體分析一下

PubDate:2021-10-08

在古典名著《水滸傳》中,有著一個「楊志賣刀」的橋段。

楊志說他的刀是寶刀,「砍銅剁鐵,刀口不卷」,而且還「吹毛得過」,也就是傳說中的削鐵如泥,以及吹毛斷發之說。

與之類似的橋段在我們現代的一些古裝劇以及小說作品中也是時常出現,那麼問題來了,古代真的會存在這樣的寶刀嗎?

答案是「能」,但不是「全能」,也就是說,頂多也就只能做到削鐵如泥以及吹毛斷發其中的一種。是不可能全部具備的。

我們先來解釋下「吹毛斷發」這個詞,顧名思義,就是將一根毛發放在刀刃上,然後吹口氣毛髮就斷了,亦或者直接在刀刃上方淩空放下毛髮,經過刀刃後毛髮就斷了。

即是說,這個詞主要形容的就是刀劍的「鋒利度」。一把「吹毛斷發」的刀劍,也就相當於是有了極致的鋒利度。好比如現代的「剃鬚刀片」以及「美工刀」,基本就能達到這樣的程度。

那麼再來看「削鐵如泥」這個詞,

即是削鐵就如同削豆腐一般,同樣也是形容的「鋒利度」,可光是「鋒利度」就足夠嗎?

大家想呀,刀劍與鐵的碰撞,其本質實則就是鐵與鐵的碰撞。

如果只是開鋒無法砍斷另一根鐵棒的話,就需要提升鐵棒的硬度,也就是鍛打,從而使其內部分子結構發生變化,

成為綱。即是說,若是想要達到「削鐵如泥」的程度,光有鋒利度是不夠的,還必須有足夠的硬度。

而我國古代的鍛造工藝落後,較為知名的也就是漢代環首刀所採用的「百煉鋼」鍛造工藝,即曹植在《寶刀賦》中所寫的「多層積疊、反復折疊也」,從而借此來使其內部結構更為細密。

如此鍛造出來的「百煉鋼」,在硬度方面確實是有所提升,可是其卻並不會因此而產生質變,只是一層又一層堆砌擠壓在了一起,從而更為細密罷了。但是這樣並不會讓刀很鋒利。

那麼這用百煉鋼打造出來的刀劍就需要研磨吧?可這一磨,也就相當於是把好不容易擠壓到一起的更為緊密的那幾十上百層又磨沒了。

也就是說,開刃角度小雖然是鋒利了,

但是其硬度卻也因此而有了顯著的降低。

所以,所謂的「削鐵如泥」,其實在同等基礎材質的情況下,所表現出來的特性跟「吹毛斷發」是一個相互矛盾的存在。

顯而易見,以古代的製作工藝水準,削鐵如泥、吹毛斷發這兩種特性集一身的刀劍,

顯然是不存在的。如果只是具備其中一項的話,或許還能夠實現。

畢竟吹毛斷發的刀劍基本不用考慮材質,而是考驗刀匠的研磨功底,只要開刃角度研磨的足夠小,那麼其鋒利程度就肯定足夠。因為剪切應力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