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和珅賑災往粥裡丟沙子,文武百官罵聲一片,災民卻為何感恩戴德?皇上:和尚做的太對了

PubDate:2021-10-08

說起和珅,我們的第一印象都是「大貪官」。一部《鐵齒銅牙紀曉嵐》把和尚的貪得無厭演繹的淋漓盡致,給我們帶來非常深刻的印象。但在歷史上,和珅不僅是一個大貪官,還是一個非常有才能,非常聰明的人,否則他又怎會成為皇上身邊的紅人,有機會去貪那麼多的財富呢?

歷史上的和珅,十分聰慧且有才學,精通滿、漢、蒙、藏四種語言,更難得可貴的是和珅對官場規則和民間實情頗為瞭解,練就了一副世事洞明、人情練達的生存法則。

真實的和珅,絕不是像電視劇裡刻畫的那樣,靠溜鬚拍馬獲得乾隆的寵倖,更多的時候他是以真才實幹贏得的乾隆賞識。乾隆派他去辦事,往往能解決很多棘手問題。

比如,趕上水旱天災、饑民滿地的災荒年景,乾隆往往會派自己信任,而辦事又很得力的和珅前去賑災。

剛一接收賑災重任的和珅,立馬錶現出不按規矩出牌的辦事手段,

這位朝廷大員竟然下令往賑災的糧食裡摻沙子!

此舉立馬遭來了言官們的指責,設身處地想想老百姓忍饑挨餓已經夠可憐了,剩下的就指望朝廷每天發放的兩碗稀粥過活,偏偏還趕上和珅這樣一個壞了良心的官,連碗乾淨的粥也不讓災民們喝上。

不過,面對朝廷裡的指責,和珅也有他自己的考慮。

以和珅對官場的瞭解,必定瞭解賑災糧的發放,從官府各級到最後分到災民碗中,層層克扣盤剝不曉得要被扒去幾層皮,基本剩下不了多少,什麼原因?無非是好的糧食可以賣錢,過手賑災事務的貪官汙吏趁機揩點油,肥一下自個兒的腰包。

現在白花花的大米被摻了沙子,這樣的糧食拿回家不能吃,搞到外頭又賣不出去,各級官吏也就不再會打賑災糧的主意了。

況且,排在官府施粥棚前等吃賑災糧的,就一定是災民嗎?

說到這裡,我們可以回顧一下央視版《三國演義》裡桃園三結義前的情景。關羽挪開了張飛壓在井口的磨盤,將吊在井裡的豬肉割成小塊分給乞討的饑民,當中有幾個原本是買肉的也伸手來白拿,被關羽給拎出來逼著付了錢。

同樣的道理,排隊吃粥的人裡,也有許多貪佔便宜的投機分子,免費的粥不喝白不喝。

但現在情形不同了!和珅往賑災糧裡摻了沙子,煮出的粥每喝一口都硌牙。

既然家裡也有吃的,幹嘛跟自己的牙過不去來蹭災民的沙子粥。

可災民卻不同,他們第一想的是怎麼樣活命,餓極了的時候有口吃的就謝天謝地了,根本不會在意粥裡的那幾粒沙子。

這樣一來,朝廷的糧食就能躲過貪官克扣、奸民冒領,

吃進真正需要救濟活命的災民肚子裡。

乾隆是個腦袋比較清楚的皇帝,知道和珅往糧食裡摻沙子的真正用意,自然不會求全責備。至於那些出口成章、下筆千言官員彈劾和珅的奏摺,乾隆一概不理,也算是對辦實事的人的一種保護了。

所以從這件小事情上看,和尚確實是非常有才華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