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弟弟欠債數十萬,善良姐姐拿出全部積蓄幫忙還清,弟弟卻毫不感恩:你自願拿的,我不欠你

PubDate:2021-10-08

網路上曾經有人問過這樣一個問題,“付出型人格怎麼做才可以真正的生活幸福?”在評論中還有不很多人回復說他們是付出型人格,並希望有人能夠幫助他們改變這種個性。付出型人格顧名思義,這種性格的人會習慣性的付出!關心身邊的人,卻對自己不甚關心,甚至會選擇放棄自己的很多權益用來奉獻他人。因為相對於自己,別人的快樂更加的重要,所以這類人更多的是付出。

而這種性格的形成很多時候都和小時候的生長環境和家庭有關,例如現在依舊存在的重男輕女的思想,讓很多家庭的女孩都會為哥哥或弟弟付出更多,

也就產生了近幾年比較流行的熱詞“伏地魔”。這些女孩從小就被教育要謙讓家裡的男生,所以時間一長,他們就養成了付出型人格。

今天要說的事情就是如此,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小麗(化名)出生在農村,因為是女兒身,

自幼就不受父母的待見,為了能夠讓父母高興,小麗很小的時候就已經學會了察言觀色,努力適應著所有人,就是想要別人能夠對自己笑一笑並且善待自己。可一直以來,懂事的小麗都沒有得到任何的回報!

直到後來,家中迎來了弟弟,二胎是男孩的喜悅洋溢在小麗家的每一個人臉上,但那時候的小麗,根本不知道什麼叫重男輕女,也不知道自己未來的命運會緊緊的綁在這個小男孩的身上。她只知道,自從弟弟出生之後,全家人都是在圍著弟弟轉,而自己只要是稍微對弟弟不好,那麼就會招來一頓斥責。

久而久之,為了讓父母不覺得自己是個累贅的小麗,潛移默化地已經開始刻意地對弟弟好。因為只有這時候,

父母才會多看自己一眼,也只有小麗在逗得弟弟開心時,才會看到父母沖著自己笑。時光匆匆而過,轉眼小麗和弟弟都已經長大成人,雖然倆人是親姐弟,同在一個屋簷下成長起來,但因為父母的態度不同,倆人的性格也是存在極大的差距。

懂事的小麗自從參加工作之後就十分努力,自幼養成的性格也是讓其十分的內向和遷就。而反觀弟弟,自幼囂張跋扈慣了,總是認為步入社會所有人依舊會遷就自己。時間長了,慢慢的弟弟也是有很多不好的愛好,甚至因為這些惡習,還在外面欠下了數十萬的外債。在得知弟弟欠下如此多的外債之後,小麗為了讓父母不要過度擔心,直接站了出來替弟弟扛下了所有。拿著工作7年攢下來的積蓄,替弟弟將外債全部還清。

這樣的決定很讓小麗欣慰,因為當自己站出來之後,父母真的很感激自己,這在小麗的心中是從來沒有感受到的。尤其是這些錢還花在了弟弟身上,更是讓小麗產生了一種全家人已經真正接納自己的錯覺。

不留餘力的説明弟弟,全部身家都拿了出來,導致小麗在房租到期之後都無法拿出足夠的租金。沒有地方去的小麗,無奈之下只能來到弟弟的家中,滿心歡喜地認為自己幫了這麼大的忙,自己的弟弟斷然不會不管自己的。

可當小麗到了弟弟家中之後,

僅僅只是將自己的處境剛一說出,就遭到了弟弟一頓指責。直言表示自己還過得這麼艱難,怎麼可能收留你?當小麗說到自己幫其還債之際,弟弟竟然直接回懟道:“又不是我要的,你自己給我的,我不欠你什麼!”弟弟所說的每一個字,都狠狠地傷在了小麗的心頭。或許是看到姐姐實在難受,小麗的弟弟隨後又說道:“雖然自己沒有多餘的空地,但依舊是可以讓姐姐吃了飯再走!”走投無路的小麗邊吃邊哭,可木已成舟,這時候又怎麼會有後悔藥呢?

有人曾說過:“改變別人很難,改變自己也很難,

但是改變自己才有希望!”其實,“我”才是一切的根源。但我們常認為不理想的結果,是他人所導致的。便會拼命地去抱怨,去控制、改造他人,以此希望結果改變。然而,很多事情並非在在我們控制範圍內。與其較真我們無法改變的環境、他人,不如學習如何接納。無法改變風的方向,那我們想辦法調整帆的方向;無法移動山的位置,那我們繞路過去。人生最聰明的活法是,改變可以改變的,改變不了的去改善,不能改善的去承擔,不能承擔的便接納。

人生是自己的,我們不能只為了別人而活,要學會活出自我。這四個字包含了專注、熱愛、獨立、真誠、積極等多種人格特質。活出自我的人,注意力不會放在討好別人身上,所以看上去很酷;活出自我的人,有自己真正熱愛的事物,他們因專注而迷人;活出自我的人,內心簡單而不內耗,因為真實,所以更容易讓別人放下防禦;活出自我的人,有高層的認知、獨到的見解,這滿足了人們對深刻和探索的天然追求;活出自我的人,精神純粹而自由,活成了大部分人渴望而不可及的樣子,人們會因仰慕而追隨。

活出自己,不是為了取悅別人,證明自己,而只是因為只有這樣通透而靈動的人生,才是真正的快樂。求仁得仁,即為幸福。

所以看上去很酷;活出自我的人,有自己真正熱愛的事物,他們因專注而迷人;活出自我的人,內心簡單而不內耗,因為真實,所以更容易讓別人放下防禦;活出自我的人,有高層的認知、獨到的見解,這滿足了人們對深刻和探索的天然追求;活出自我的人,精神純粹而自由,活成了大部分人渴望而不可及的樣子,人們會因仰慕而追隨。

活出自己,不是為了取悅別人,證明自己,而只是因為只有這樣通透而靈動的人生,才是真正的快樂。求仁得仁,即為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