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果婚姻不想以離婚收場,夫妻間該謹記五條相處原則

PubDate:2021-10-07

很多人都是離婚後才會去反省——要是當初如何如何,那就不會離婚了。

其實沒離婚的很多夫妻,也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而且,

很多人總是把這些問題簡單地理解為「不愛」,

婚姻不同於戀愛,婚姻裡的愛,是一點一單累積的,也是一點一點磨沒的,不能簡單的定義說愛或者不愛。

所以,瞭解一些夫妻相處的原則,是有必要的。

1、你是一個人,對方也是一個人

乍一看,感覺這是廢話。

但其實這麼說,是要強調,大家生而為人,從根本上來講,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

很多夫妻間,老是吵架,甚至最後妻離子散、各找各媽,婚姻草草收場,原因就出在沒有意識到「獨立」這一點。

「不分你我」其實是一個很大的誤區,好的婚姻是什麼?是「琴瑟和鳴」,這兩種樂器,在一起演奏,很好聽,

但單獨的某一種演奏,也很好聽。

兩個好的人在一起,能好就好,不能好那就慢慢磨合;磨合不了,那就各過各,其實也沒啥;但是要是兩個人都不好,

兩個人都一身毛病,合在一起,豈不是問題更多?

我見過最多的婚姻悲劇,根源上就不是不獨立——經濟上不獨立、人格上不獨立。要是彼此包容謙讓還好,

一旦婚姻出了么蛾子,那至少總有一方,成天都要死要活的。

如果你不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或者你沒意識到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那人生不幸福,就成了一種宿命,再怎麼調和、

溝通都沒用。

因為就算兩個人幸福的白頭到老,也總有一個人要提前離去,剩下的那個,也還得面對孤獨。

2、打磨好自己,在婚姻裡修行

假如你是個開飯館的,你的飯菜不好吃、不衛生,顧客吃了說你幾句不好,你還罵人家,你覺得這事兒怪誰?

生意還做不做?

其實在婚姻裡也這樣,我每天都在做情感諮詢,無數的人向我傾訴,都在抱怨另一半有毛病。

你想想一個可怕的事實哈,假如我們所有的人都說別人有毛病,那是不是就表明我們所有人有毛病?

一個人最大的問題,就是從來不覺得自己有問題。

大多數人都是第一次結婚,對婚姻瞭解不夠,所以需要在婚姻裡學習、成長。你想啊,大家最起碼都讀了九年的書,

掌握了很多知識,但是假如婚姻和感情是一門學科的話,你學了多少?

既然我們在這方面懂得少,那就該以一個學生的姿態去學習,學習如何去瞭解,

去相處,去愛。

3、理解男女有別,包容異性差異

生物學上從大腦、神經、潛意識等各方面去講男女不同,但是那個東西很枯燥,在這裡就不講了。講個很簡單的現象,

比如同樣是遇到了一件麻煩的事情,男人通常都會想自己一個人靜靜,或者簡單抱怨幾句,

但是女人就會有很多情緒要表達,有很多MMP一定要講。

當女人傾訴的時候,男人總是想著怎麼去幫著解決,但其實女人最想要的不是解決的方法,她只是需要你聽聽她講,

跟她保持統一戰線,讓她覺得你在感同身受就好。

而假如男人煩悶的時候,女人就讓不要去溫暖體貼了,讓他一個人靜一靜,如果夠賢慧,給他泡個茶就好。

總之,你需要時常提醒自己,男人和女人對待問題的方式是不一樣的。

4、真正地把婚姻當生意去經營

「婚姻是需要經營的」這句話是老生常談了,大家都知道,都理解,都認可,都在說,但是真正理解、

運用的人有多少?

什麼叫「把婚姻當生意去經營」,你想,你在網上買了一個東西,只要你不開心,你就可以罵客服,

客服是怎麼對你的?一般而言,不管你怎麼生氣怎麼罵他,他都保持了克制和隱忍吧?為什麼?因為要掙錢,

那是才是真正做生意的方法。

生意裡都講,顧客是上帝。婚姻裡,你把老公當上帝了嗎?你把老婆當上帝了嗎?

那些做生意的人,想掙幾塊錢,

都不知道要受多少氣,何況你想要的還是「美滿和幸福」

5、用積極的態度去面對彼此

這一條最難,因為大家都是人,多少都有脾氣,但是你一旦以一個積極的心態去面對,

至少可以在60%以上的情況化干戈為玉帛。

比如你的另一半罵你一句「你怎麼那麼傻」,你非得要罵回去才舒服?

人們總是應激反應的去面對事情,然後在衝動的時候做了很多傻事。

你要是積極、幽默地去面對,他罵你一句,你誇他一句,肯定不超過10句,他可能就閉嘴了,甚至會笑起來,

問題不就解決了嘛。

比如他說,「你怎麼那麼傻?」

你就回他一個「所以才嫁給聰明的你嘛」

連續幾次,他罵你、你誇他,架還吵得起來嗎?

很多人都在婚姻裡失掉了激情,磨沒了感情,但希望你我,都能在婚姻裡修行。

你非得要罵回去才舒服?

人們總是應激反應的去面對事情,然後在衝動的時候做了很多傻事。

你要是積極、幽默地去面對,他罵你一句,你誇他一句,肯定不超過10句,他可能就閉嘴了,甚至會笑起來,

問題不就解決了嘛。

比如他說,「你怎麼那麼傻?」

你就回他一個「所以才嫁給聰明的你嘛」

連續幾次,他罵你、你誇他,架還吵得起來嗎?

很多人都在婚姻裡失掉了激情,磨沒了感情,但希望你我,都能在婚姻裡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