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將近五年的求醫之路,母親為省錢救兒,“買20元飯”央求老闆多給些湯,餓了可就“泡饅頭吃”:傾家蕩產也不放棄

PubDate:2021-10-07

在我們幸福生活的時候,其實很難想像竟然會有人過的那麼艱難,甚至連簡簡單單的一頓飯都不捨得吃。可這樣他們卻還是不放棄,

也許這就是愛的力量吧。張才芬來自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2017年1月,張彩芬懷孕早產只能剖腹引產。那一刻,丈夫李海寬的手在顫抖。幸運的是,孩子順利出生,是個男孩。張彩芬看到身邊的兒子,很開心怎麼都看不夠。這對夫妻給他們的兒子取名為李昊楠。全家人都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了憧憬。

然而,幸福的生活總是那麼短暫,小昊楠8個月大時還不會坐,被確診為發育遲緩。

醫生告訴張才芬,發育遲緩只要堅持做康復訓練,是有很大希望救治的,甚至可以生活自理。還沒等張才芬鬆口氣,醫生接著說一是這是長期的事情治療效果可能會很慢,二是需要長期支付高額費用。

張才芬好像只聽到了“可以救治”,完全忽略了需要幾十萬乃至幾百萬的費用,她立刻表示一定要治療。

正式治療後,每天早上8點小昊楠就開始了一天的治療,作業、物理、語言、針灸……所有的治療專案結束已經到了傍晚。圖為張才芬背著兒子去醫院。短短兩年時間,張才芬就掏空了家底,還借了好多錢,原本預計40萬元治療費,還沒有等到兒子有一點治療效果就全部花光了,張才芬如墜冰窟。

由於丈夫在家裡種地籌錢,多年來一直是張才芬一個人陪著兒子治療。在治療間隙,張才芬還找了一份縫製棒球的手工活,然而依然是杯水車薪。

醫院裡一碗米線20塊錢,母子倆每一天就只吃一碗米線。實在不行,她就問老闆多要一點米線湯,餓了可以泡饅頭吃。

治療的過程,小昊楠受盡了折磨。每次看見醫生過來做針灸,他都害怕地縮成一團,他用手用力盡情發洩著自己的委屈。張才芬緊緊抱著兒子,滿臉酸楚:“兒子,媽知道你委屈,是媽沒有給你好身體,媽媽一定會救你的。”

好在,一切的辛苦都沒有白費。小昊楠經過近4年的治療,已經慢慢能夠站立了。然而,爸爸在老家一天的收入連給孩子上一節課的錢都不夠。如今家裡已經負債累累,張才芬心急如焚“怎麼辦啊,怎麼辦啊。”聲音充滿著絕望。圖為張才芬母子倆。

有的人勸她盡力就好,也有的人告訴她:“孩子的病就是無底洞,繼續治療下去也很可能人財兩空,不如趁著年輕再要一個。”雖然他們說得不無道理,可是身為母親的張才芬怎麼可能放棄自己的孩子。

(圖為張才芬為兒子擔憂)

作為父母,孩子可能就是他們的生命,沒有人可以輕輕鬆松放棄自己的至親骨肉的,就算看不到希望,也甚至可以為了孩子捨棄自己的一切,那家醫院裡其實,有很多像昊楠這樣的孩子。他們背後的父母,都像張才芬一樣,拼盡全力救孩子到最後一刻。更何況小昊楠越來越好,治癒的希望很大。張才芬不能就這樣放棄兒子,不管有多難,她都會堅持下去。但是,面對越來越高的治療費用,她沒有辦法。但是她卻選擇堅持下去,為他們夫妻和小昊楠加油,希望可以有奇跡的發生,讓這個三口之家,過上幸福的生活。

讓這個三口之家,過上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