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有一種人,沒有什麼朋友,親情也很淡漠,但他們依舊擁有豐盈的人生

PubDate:2021-10-06

楊絳先生說:“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

當一個人歷經世事滄桑,歷經人情冷暖,看遍繁華落寞,便不再渴求外界的認可與贊同,而是希望與自己達成和解。

他們沒有什麼朋友,對待親情也很是淡漠,但他們依舊擁有豐盈的人生。

01 吃過大苦的人。

有句話說:女子本弱,為母則剛。

同樣的,一個吃過大苦的人,再也不會喊苦喊累,而是平靜地接受命運的一切饋贈,不管是好是壞,都坦然面對。

《活著》中的主人公福貴,到頭來沒有福,也沒有貴:

因為嗜賭成性,他活生生將自己從一個富二代變成徹頭徹尾的窮人;因為時局動盪,他剛剛平息的生活陷入了無底的深淵,至親的人一個個相繼離開。到最後,只留他一個白髮蒼蒼的老農,他買了牛,繼續種著地,繼續活著。

正如書中那句經典臺詞:“人並不是為活著本身以外的事物而活。

一個吃過大苦的人,經歷了生離死別,經歷常人難以想像的苦痛和折磨,對人生的無常和人性的美醜早已經洞若觀火,不再更多的奢求,不再有不切實際的幻想。

只希望,往後餘生的每一天,不被打擾,也不需要傾訴,就這樣按部就班地活下去,靜靜地看花開花落,看春去秋來,悲苦的人生一點點被歲月撫平,最終沒有大喜也沒有大悲,一切歸於寧靜。

02 出類拔萃的人。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何似在人間。”

一個真正優秀的人,總會有“知音難覓”的感慨。放眼望去,平庸的人,自己已經不屑與之交談,而同樣優秀的人,各有各的優秀,一旦發覺對方與自己志趣不相投,都會很知趣地及時離開。

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與事業相依相伴,把愛好發展成特長,在這個過程中,學習的快樂,收穫的喜悅,探索的艱辛,都會是漫長時光裡,不時蹦出來的“夥伴”,催人奮進,永不止步。

一個出類拔萃的人,靠著自己的勤奮與努力,看到了常人難以企及的風景,

享受常人所無法享受的審美體驗,這種“一個人的清歡”,不需要他人的羨慕嫉妒很,也不需要他人的捧場與喝彩。

03 遭受過排擠的人。

人在職場,比紮實的工作能力更重要的是人際關係。有關係有背景的人,稍加努力,就會被當作正面典型,仕途之路節節攀升。

甚至不學無術,也會被冠以“情商高、會做人”的標籤,從而提拔到重要崗位,靠著吹捧迎合一路暢通無阻。

相形之下,那些幹得好,卻無依無靠的人,想要出人頭地,實在太不容易。

比如,我的表哥,靠著“筆桿子”厲害,從一個社區調解員被破格調入到政府機關,給一位大領導寫材料,但他寫了十年,大領導換了三任,他還是一個普通職員。

心灰意冷之下,表哥選擇辭職,到一家培訓機構,專門講授公文寫作。用表哥的話來說:“雖然工作也很苦,但至少不要看人臉色,講課講得好,那種被學員尊重和崇拜的感覺真的挺好。”

天底下最難的事,莫過於開口求人。十年辛苦,表哥一直未曾開口向領導提出過任何升職加薪的請求,他總覺得領導會主動幫他考慮,

卻被現實狠狠打臉。

既然可以靠自己的實力闖出一片天地來,何苦再委曲求全。遠離那個看似光鮮亮麗卻暗流湧動的環境,給自己一個新的起點,人生便又是一重新境界。

04 性格內向的人。

工作多年,身邊的同事來了又去,去了又來,

唯獨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個名叫“如香”的同事。她長得十分清秀,說話柔柔弱弱,性格也文文靜靜,來去之間,總是不著痕跡。

聽其他同事說,如香和丈夫的婚姻遭到了兩家人的反對,於是他們選擇私奔,並各自與原生家庭斷絕了往來。

或許是忌諱別人談及這些私事,如香和同事之間的交往也總都是淡淡的,除了迎面碰上,打個招呼,便再也沒有過多的話。

她的精力和熱情只留給了工作,留給了她摯愛的人。這種心無旁騖,讓很多人既羨慕又自愧不如。

人群中,總有人在嘰嘰喳喳,不顧場合,賣力地向他人展示自己、推銷自己,不都是在尋求一種肯定,一種鼓勵和支持嗎?

一個性格內向的人,羞於在他人面前暴露自己,

也正因如此,他們才得以保全了所有的秘密,他們悄悄地努力,悶聲發大財,將遙不可及的人生夢想變為了現實。

05 結束語:

那些一個朋友也沒有,對親情也很淡漠的人,並不是“被迫”如此,更多的是一種自我選擇。

世界那麼大,知心能幾人?當一個人認清了現實只能“靠自己”之後,便不會再把時間浪費在無效的社交上,浪費在滿足口腹之欲上,而是愈發懂得珍惜時間,珍惜生命,總在朝著“更美”的人生邁進。

便不會再把時間浪費在無效的社交上,浪費在滿足口腹之欲上,而是愈發懂得珍惜時間,珍惜生命,總在朝著“更美”的人生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