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美食番也花樣百出?用豆皮做成熱氣球,《中華小當家》為何越來越離譜?

PubDate:2021-04-28

在B站的「美食區」,還原《中華小當家》中的各類「名料理」,一直是很多UP主熱衷挑戰的「項目」。將一部動畫中的料理還原出來,無疑具有很高的難度,具體的做法還有原理,大多只能通過「動畫畫面+料理經驗」來進行推測,即便這樣,還不能排除由於作者腦子一熱,突然放飛自我想出的料理。

但正因為有難度,再加上《中華小當家》的情懷和知名度加成,節目效果這塊自然是不用擔心。因此,一些高品質的《中華小當家》料理還原視訊,在B站有著極高的播放量。在今年入選B站「2020年度百大UP主」的「黑貓廚房」,就曾專門製作過「中華一番小當家還原」系列視訊,播放量最少的那期,是「火焰餃子」,接近百萬;最高的是「轉生春捲」,播放量目前已接近五百萬。

觀看這類視訊最大的樂趣,莫過於UP主在還原料理過程中的各種「翻車」事件。

「翻車」是難以避免的,動畫上對料理的一些解釋,看起來似乎很有道理,實際上,在現實中卻根本難以實現。以動畫26集,在粉絲間擁有極高人氣的「寶山飛龍鍋」為例,UP主「黑貓廚房」按照動畫演繹的方式,用紙鍋為料理去除湯內的雜質,結果發現紙鍋根本沒有這種功能。最後不得已,只能通過紗布來過濾雜質。

順帶一提,還原動畫中的那些奇葩廚具,也是這類視訊的一大看點。例如,「球形鍋巴」中的球狀烤具;「轉生春捲」中打上大量的孔,並且一一串上鐵絲的「百穴菜刀」;以及上面提到過的,看起來很玄乎,但是實際毫無作用的「紙鍋」。一般的美食區視訊,基本都是從處理食材開始,還原《中華小當家》卻不一樣,往往都是從「手工課」開始。

圖源:B站@黑貓廚房

從這些不著實際的道具,也能看出《中華小當家》本質上並不嚴謹,甚至有些想當然。

不過,為了演出效果,憑腦洞想料理的做法無可厚非。正是由於這些玄乎其玄的廚具,以及腦洞大開的料理,觀眾才有興趣和動力看下去。這也是「美食動畫」的慣用手法。因為漫畫裡做菜,觀眾只能看到,卻無法嘗到。想要讓觀眾知道這道菜「好吃」,只需要盡可能地給觀眾帶來強大的視覺衝擊。

「金黃色的料理」、食客的反應和心理活動描寫等,都是這麼個套路。近些年大火的美食番《食戟之靈》,甚至還有著「吃飯爆衣」的設定。特別是女主角薙切繪裡奈那一大家子,吃個料理就爆衣。

我攤牌了,我就是饞女主的身子,我是LSP。

說回《中華小當家》。

《中華小當家》裡的各種料理之所以多少有點離譜,與作者自身不會下廚,有著很大的關係。《中華小當家》漫畫的作者小川悅司,在畫《中華小當家》前,還只是個連作品都沒有的漫畫愛好者。

對中國文化特別感興趣的小川悅司,時常會向各大漫畫期刊,投一些以中國為背景的漫畫草稿。恰巧,《週刊少年Magazine》上大火的美食漫畫《將太的壽司》,已接近尾聲。《週刊少年Magazine》打算趁熱打鐵,繼續推出一部全新的料理漫畫,主題為中國料理。

於是,癡迷中國文化的小川悅司被選中了。

緊接而來的問題,就是小川悅司的「零料理基礎」。對於新人,《週刊少年Magazine》的編輯一點客氣都不講,直接將好幾本與料理相關的《週刊朝日》交到他手中,下死命令,要他惡補料理相關的知識。像極了高三時,被熟人送了好幾本《五年大學聯考三年模擬》的我。

不過,小川悅司很清楚,這是一個來之不易的巨大機會。自己有機會成為大漫畫期刊的爆款,這是很多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於是,小川悅司絞盡腦汁學習料理的理論知識。白天打工,晚上學習,小川悅司沒有一絲怠惰。

得益於此,小川悅司開始對中國料理逐漸有了清晰地認識。中國文化在日本,有著一定的刻板印象,最典型的,當屬中國女生與「包子頭」。中國料理也是如此,炒飯、餃子,以及麻婆豆腐,堪稱日本人眼中的中國料理「老三樣」。在惡補中國料理知識的同時,小川悅司對中國料理的印象也得到了極大的改變,他甚至打算把第一戰的料理,設計成一道冷門的魚肉料理。

可惜的是,為了讓讀者快速認識和接受這部全新的美食漫畫,編輯給小川悅司的指示,是將魚肉料理換成在日本國內知名度很高麻婆豆腐。小川悅司也只能硬著頭皮重畫了一遍。

因此,我們才能在動畫第一集中,看到那個集「辣、香、色、燙、酥、麻」六味於一體的小當家特製「魔幻麻婆豆腐」。

然而,令小川悅司沒有想到的是,《週刊少年Magazine》,竟然將他三個月的勞動成果,共80頁的內容一次性放了出來。雖然作品獲得了好評,但失去稿件存貨的小川悅司,也步入了瘋狂趕稿的境地。這一結果,間接導致了小川悅司學習料理知識的時間進一步減少。

因此,網路上才流傳出「《中華小當家》的作者本來就不懂料理,全靠一個星期惡補」的言論。

《中華小當家》也自然沒法走《將太的壽司》那樣的寫實路線,只能往華麗誇張的風格上轉變。

這一風格,一用,就用到了《中華小當家》第一部漫畫的完結。並且還延續到了20後,小川悅司於2017年新開的《中華小當家!極》上。

種種元素加起來,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觀眾能在《中華小當家!極》的78話中,看見小當家用豆皮做成熱氣球,並且使用完畢後,還能搖身一變,成為「麻婆豆皮」。

有趣的是,網友在討論「豆皮熱氣球」時,大多表現出一副「見怪不怪」的樣子。事實上,在第一部漫畫的後半段,也就是沒有被動畫化的部分,小川悅司就已經開始放飛自我了。

比如,小當家在和「黑暗料理界五虎星」之一的「豹子頭」亞刊對戰時,亞刊就利用自己的絕技「爆炎」,點燃了整個長江做菜;同樣是「五虎星」的「浪子」顏先,磨芝麻磨出了負離子。

這樣看來,當年的《中華小當家》漫改動畫,簡直就是良心中的良心。原動畫在小當家收集到三把「傳說中的廚具」,準備和「黑暗料理界」最終決戰前戛然而止,頗有當年《灌籃高手》的味道。不過,大概率是編劇看到後續的漫畫太過離譜,強行給截斷了,也感謝編劇的果斷,沒有讓《中華小當家》動畫成為爛尾作。

至於動畫中就已經出現的「彗星炒飯」、「大宇宙燒麥」等,看看樂呵敷衍過去就好了。

有網友很直白地指出,《中華小當家》的漫畫已經在魔幻的道路上一發不可收拾。

甚至將其劇情的離譜程度,和《網球王子》進行了對比。

與《中華小當家》一樣,《網球王子》的劇情,也在魔幻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網球王子》在前期,還是一部畫風挺正常的運動番。對網球系列知識的科普,也激發了不少人對網球的樂趣。男主越前龍馬的表現,也頗有「凡爾賽龍傲天」的味兒。

然而,隨著漫畫不斷地連載,設定和戰力的問題也越來越嚴重。隨之而來的,就是整個漫畫的魔幻化。如果說《網球王子》前期過於BUG的「手塚領域」,代價是手塚國光的手臂會廢掉,那麼漫畫後期開掛基本就是想開就開,毫無副作用。冰帝學園的跡部景吾,能隨意開出「冰之世界」;主角團中動態視力超乎常人的菊丸英二,甚至學會了影分身。

到了《新網球王子》,這種魔幻風格愈演愈烈,甚至還出現了「武士大戰騎士」的橋段。

一部漫畫,能夠一直連載下去,代表這部漫畫打出了名氣,並且具有一定的讀者基礎。因此,這類漫畫往往具有較高的商業價值,導致的結果就是作者不得不一直畫下去。但有的作者,畫個中篇還行,放長了,就有點駕馭不住了。

駕馭不住的結果,就是開始放飛自我。

像是《中華小當家》和《網球王子》,劇情是越來越魔幻了,但至少主角團的人設沒出問題。

並不是所有的漫畫家,都會在漫畫的長篇連載中「翻車」。

有一些實力強勁的漫畫家,能夠力挽狂瀾般,將漫畫的離譜設定給圓回來。最出名的,就是「龍珠」系列的作者鳥山明瞭。在面對弗利薩一行戰力過於膨脹的問題,鳥山明最後憑藉著「超級賽亞人」的設定,將故事給帶了回來。而「超級賽亞人」的設定和「弗利沙篇」,已經成為「龍珠」系列粉絲津津樂道的經典篇章。

不過,鳥山明也可能只是當時福至心靈。到了「魔人布歐篇」,「龍珠」系列漫畫的評價大大降低。鳥山明最後還是選擇了「解除約束,放飛一切」。

這樣看來,像井上雄彥和荒川弘這樣「當斷則斷」的漫畫家,真是「彌足珍貴」。

儘管《灌籃高手》和《鋼之煉金術師》在如今的討論度,沒有正在連載的漫畫那麼高,但是在網友的回憶中,這兩部沒有「放飛自我」的作品,堪稱完美。

可以明確地預見,「豆皮熱氣球」只會成為《中華小當家》「魔幻料理」的一小塊,漫畫將會帶來更多意想不到的料理。

只不過,苦了那些還原《中華小當家》料理的UP主了,畢竟,這個「豆皮熱氣球」,普通人大概率是還原不出來的。

小川悅司開始對中國料理逐漸有了清晰地認識。中國文化在日本,有著一定的刻板印象,最典型的,當屬中國女生與「包子頭」。中國料理也是如此,炒飯、餃子,以及麻婆豆腐,堪稱日本人眼中的中國料理「老三樣」。在惡補中國料理知識的同時,小川悅司對中國料理的印象也得到了極大的改變,他甚至打算把第一戰的料理,設計成一道冷門的魚肉料理。

可惜的是,為了讓讀者快速認識和接受這部全新的美食漫畫,編輯給小川悅司的指示,是將魚肉料理換成在日本國內知名度很高麻婆豆腐。小川悅司也只能硬著頭皮重畫了一遍。

因此,我們才能在動畫第一集中,看到那個集「辣、香、色、燙、酥、麻」六味於一體的小當家特製「魔幻麻婆豆腐」。

然而,令小川悅司沒有想到的是,《週刊少年Magazine》,竟然將他三個月的勞動成果,共80頁的內容一次性放了出來。雖然作品獲得了好評,但失去稿件存貨的小川悅司,也步入了瘋狂趕稿的境地。這一結果,間接導致了小川悅司學習料理知識的時間進一步減少。

因此,網路上才流傳出「《中華小當家》的作者本來就不懂料理,全靠一個星期惡補」的言論。

《中華小當家》也自然沒法走《將太的壽司》那樣的寫實路線,只能往華麗誇張的風格上轉變。

這一風格,一用,就用到了《中華小當家》第一部漫畫的完結。並且還延續到了20後,小川悅司於2017年新開的《中華小當家!極》上。

種種元素加起來,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觀眾能在《中華小當家!極》的78話中,看見小當家用豆皮做成熱氣球,並且使用完畢後,還能搖身一變,成為「麻婆豆皮」。

有趣的是,網友在討論「豆皮熱氣球」時,大多表現出一副「見怪不怪」的樣子。事實上,在第一部漫畫的後半段,也就是沒有被動畫化的部分,小川悅司就已經開始放飛自我了。

比如,小當家在和「黑暗料理界五虎星」之一的「豹子頭」亞刊對戰時,亞刊就利用自己的絕技「爆炎」,點燃了整個長江做菜;同樣是「五虎星」的「浪子」顏先,磨芝麻磨出了負離子。

這樣看來,當年的《中華小當家》漫改動畫,簡直就是良心中的良心。原動畫在小當家收集到三把「傳說中的廚具」,準備和「黑暗料理界」最終決戰前戛然而止,頗有當年《灌籃高手》的味道。不過,大概率是編劇看到後續的漫畫太過離譜,強行給截斷了,也感謝編劇的果斷,沒有讓《中華小當家》動畫成為爛尾作。

至於動畫中就已經出現的「彗星炒飯」、「大宇宙燒麥」等,看看樂呵敷衍過去就好了。

有網友很直白地指出,《中華小當家》的漫畫已經在魔幻的道路上一發不可收拾。

甚至將其劇情的離譜程度,和《網球王子》進行了對比。

與《中華小當家》一樣,《網球王子》的劇情,也在魔幻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網球王子》在前期,還是一部畫風挺正常的運動番。對網球系列知識的科普,也激發了不少人對網球的樂趣。男主越前龍馬的表現,也頗有「凡爾賽龍傲天」的味兒。

然而,隨著漫畫不斷地連載,設定和戰力的問題也越來越嚴重。隨之而來的,就是整個漫畫的魔幻化。如果說《網球王子》前期過於BUG的「手塚領域」,代價是手塚國光的手臂會廢掉,那麼漫畫後期開掛基本就是想開就開,毫無副作用。冰帝學園的跡部景吾,能隨意開出「冰之世界」;主角團中動態視力超乎常人的菊丸英二,甚至學會了影分身。

到了《新網球王子》,這種魔幻風格愈演愈烈,甚至還出現了「武士大戰騎士」的橋段。

一部漫畫,能夠一直連載下去,代表這部漫畫打出了名氣,並且具有一定的讀者基礎。因此,這類漫畫往往具有較高的商業價值,導致的結果就是作者不得不一直畫下去。但有的作者,畫個中篇還行,放長了,就有點駕馭不住了。

駕馭不住的結果,就是開始放飛自我。

像是《中華小當家》和《網球王子》,劇情是越來越魔幻了,但至少主角團的人設沒出問題。

並不是所有的漫畫家,都會在漫畫的長篇連載中「翻車」。

有一些實力強勁的漫畫家,能夠力挽狂瀾般,將漫畫的離譜設定給圓回來。最出名的,就是「龍珠」系列的作者鳥山明瞭。在面對弗利薩一行戰力過於膨脹的問題,鳥山明最後憑藉著「超級賽亞人」的設定,將故事給帶了回來。而「超級賽亞人」的設定和「弗利沙篇」,已經成為「龍珠」系列粉絲津津樂道的經典篇章。

不過,鳥山明也可能只是當時福至心靈。到了「魔人布歐篇」,「龍珠」系列漫畫的評價大大降低。鳥山明最後還是選擇了「解除約束,放飛一切」。

這樣看來,像井上雄彥和荒川弘這樣「當斷則斷」的漫畫家,真是「彌足珍貴」。

儘管《灌籃高手》和《鋼之煉金術師》在如今的討論度,沒有正在連載的漫畫那麼高,但是在網友的回憶中,這兩部沒有「放飛自我」的作品,堪稱完美。

可以明確地預見,「豆皮熱氣球」只會成為《中華小當家》「魔幻料理」的一小塊,漫畫將會帶來更多意想不到的料理。

只不過,苦了那些還原《中華小當家》料理的UP主了,畢竟,這個「豆皮熱氣球」,普通人大概率是還原不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