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緊湊型家轎的未來?要有均衡的底色,也要有年輕的臉

PubDate:2021-09-29

面對同樣的市場、重合的價格區間、相似的用戶群體,有實力的主機廠都對自己的目標消費者想要什麼有獨到見解,各有玩法。作為體驗者,車開多了,也就更容易感受到各臺競品之間思路上的和而不同。別克威朗的第二代車型威朗Pro,和本田的第十一代思域,兩臺先後試過的合資緊湊型家轎,很值得拿出來分享一下。

都知道十一代思域造型「雅閣化」了,收斂運動激進感,為舒適和家用做了更多的考量,不再強調那個「平民轎跑」的形象。這就像是毛頭小子開始懂得將頭髮梳成大人模樣。反倒是別克威朗Pro的GS車型,在上市前玩出了不少改裝的花樣,讓人有了點和以往沉穩的別克品牌形象不一樣的感覺,像居家暖男穿起一身潮牌。

此消彼長的背後,其實是相似的邏輯——年輕運動和舒適精緻兩頭兼顧,均衡是王道。既要又要,這就是現在乃至將來,年輕人對一臺緊湊型家轎訴求的共識。

為了這種「均衡」,思域首先就對原先個性奔放的外形做了均衡,帶來了這個被不少人說「沒內味兒」的前臉。
但好在,從它的車身比例,依然能感受到運動好手的自我追求。A柱挪後、引擎蓋邊緣降低,保有低矮且修長的車頭視覺。這種比較古典的運動氣質,還是值得欣賞的。

威朗Pro其實是採用類似的設計思路,通過勻稱的身材和細節的點綴展現運動氣息。

比如車尾沒有誇張的線條,但是造型短促有力,像沒有一絲贅肉的運動員穿著緊身衣的感覺。這是一種比較高明的手法,比例運動才是真的運動。

但又不同于思域靠弱化的設計來滿足需求不同的消費者,威朗Pro靠著普通車型來滿足多數年輕家庭消費者的審美需求後,

還有GS車型來滿足那些被十一代思域前臉勸退的個性青年們——專屬的熏黑前唇、輪圈,黑色窗框、後視鏡、尾翼,紅色剎車卡鉗等,賦予了威朗Pro GS更明顯的戰鬥氣息。

同時,這些點綴也真實地為性能表現和駕駛體驗服務。

前臉的空氣動力套件能有效降低風阻,前輪拱兩側的導風槽在高速行駛時可以更好地冷卻降溫、保證剎車性能。定風翼和後擋風玻璃的夾角經過精心設計,帶來最好的車身穩定和下壓力錶現。比那些為了裝飾而裝飾的「運動」車型認真嚴謹了許多。

這種雙車差異化的設計方式,其實十一代思域也是有的,「燃」字輩車型在造型上做了相對其他配置更運動化的處理,採用更多熏黑設計。只是改動不多,所以視覺效果提升比較有限。燃了,又沒有完全燃。但無論如何,威朗Pro討巧的雙車設計,和思域均衡之後依然運動的比例感,這兩臺車的外觀造型放眼同級別,依然稱得上形象鮮明,是能夠迅速點燃人們駕駛欲望的。

拋開外在,駕駛欲望這個感覺,核心還是動力表現。兩臺車的動力同級都是頂尖水準,但給人的體驗不太一樣。

十一代思域取消了十代的1.0T三缸發動機,全系搭載1.5T四缸發動機,但採用了高低功率調校。就低功95kW、180N·m,高功版134kW、240N·m的資料表現來說,性能是有小幅提升的,而且高功率版還增加了排氣側VTEC。

只是新思域整車比上一代重了67kg,參數優勢和重量功過相抵,所以加速成績區別不大。區別在于,十一代思域的動力更加注重前段的表現,回應更加迅速,體感上油門更加跟腳,開起來更輕鬆。

威朗Pro在動力上的升級相比思域則有過之而無不及,全系都搭載通用最新的第8代Ecotec 1.5T四缸發動機,不分高低功。35MPa高壓直噴系統、電動放氣閥渦輪、全可變排量機油泵等等新技術的應用,讓發動機的最大功率相較上代提升了26%,最大扭矩提升了8%。135kW、250N·m的資料表現相比高功率版的思域還略勝一籌。

兩臺車採用的都是CVT變速箱,這是很多人不理解的地方。但別忘了均衡這個大主題,作為本質上的家轎,動力參數和平順省油同樣重要。思域和威朗Pro的百公里油耗水準都在6L左右,除了先進的發動機電氣化技術帶來的燃油經濟性提升,變速箱的功勞不小。更何況,並不是說CVT就一定和運動毫不沾邊。威朗Pro特意採用鋼鏈式CVT,它的傳動比鋼帶式更直接,動力回應更好。實際開起來的感受,威朗Pro的動力有著和帳面表現相符合的生猛。與思域爽在油門頭段的體驗不同,威朗Pro最爽快的是中段提速感,油門回應幾乎無延遲,算是我近期開過最過癮的CVT了。

激發我駕駛欲望的另一方面,源自車的轉向手感。說威朗Pro的轉向手感是同級最佳都不過分——輕輕晃動方向盤,威朗Pro的車頭會馬上做出反應,而且有種緊實、Q彈的回饋手感,就好像手掌能直接和前輪接觸一樣。這種回饋感讓人非常有信心把車開快,愛開車的人是無法拒絕這種感覺的。思域的方向盤手感表現並不差,比例均勻,手感輕巧,風格高級而且細膩。但要說營造運動感、撥動駕駛欲望,威朗Pro贏。

這兩臺車的好開、爽快,其實是符合預期、意料之中的。但作為一臺家轎的角色,車內體驗是需要被認真對待的重頭戲。尤其對思域來說,十代思域車內高級感的缺失,是必須要在這代車型上被著重優化的。可以感受得到,新思域的車廂用料和隔音水準有了不錯的提升,實測比老款在各個速度段都要安靜3-4分貝。用料也比上代車型更有誠意,蜂窩狀的中控飾板和撥桿式的空調風口旋鈕,視覺和手感上都不錯。基于此,確實可以說新思域在舒適性和車內質感上有了比較均衡的表現。但這種「均衡」,畢竟是相對上代的基礎而言的。

威朗Pro是新秀,但別克在車內質感方面是老手。隔音水準不需多提,內飾扎實的軟質用料、麂皮座椅的舒適體感,以及細節處縫線的手感和視覺效果,即便是造型個性鮮明的威朗Pro GS車型,車內也秉持著到位的舒適和精緻感。主駕享受駕駛的時候,不能委屈車內的其他人忍受廉價的用料和糟糕的乘坐感,威朗Pro顯然是充分總結過思域的經驗教訓。

甚至可以在它的後排座椅感受到mm理念的精髓——威朗Pro的車身數據不算很亮眼,1786mm的寬度和2700mm的軸距都略小于思域,但車內實際乘坐的空間很大。

官方資料,威朗Pro的乘客有效頭部空間有960mm,後排的腿部空間也有960mm。實際體驗下來,175cm左右身高,後排腿部空間在3拳以上。威朗Pro和思域的軸距差異完全沒有體現在乘坐空間上。而且後排座椅中間頭枕可調、地臺隆起很小,顯然在設計時有仔細考慮後排滿載場景下的乘坐感受。

像這樣比著幾拳幾指丈量空間,多少算是從上一輩那裡傳承下來的習慣。玩著觸控屏成長起來的新一代,入座後最會挑剔和審視的,恐怕該是那塊中控螢幕。一個只能當手機架背景的大屏,就是平添累贅。

本田顯然已經知道國內的年輕人對智慧科技要求苛刻,在全新思域上是帶來了十足的誠意。9吋的立式螢幕大小合適,觸控反應有提升。引入了最新的互聯系統,除了更清晰的功能表邏輯,還支援車內網聯甚至是OTA升級。心意到位了,奈何互聯系統的功底實在太薄,功能性上沒有再多其他值得展開,CarPlay也依然迷之缺席。

對年輕人來說,互聯系統的標準很簡單,就是無限接近于手機。自帶高德地圖、酷我音樂、考拉FM這種常見應用。系統支援OTA,軟體版本能即時升級,就像手機app一樣,始終保持最新版本和線上資源音樂、地圖資源。威朗Pro的eConnect 3.0意圖就是在車內替代手機的角色,把你習慣用的導航軟體、音樂娛樂,全都無縫銜接進中控大屏裡。當然CarPlay和CarLife映射也還是支持的,有備無患。

另外,地圖介面投影儀錶、駕駛時可以動態顯示車輛周邊情況(有點類似特斯拉的介面),甚至是車門開閉、亮燈這些車輛自身的變化都能即時顯示出來。威朗Pro這塊雙10.25吋大聯屏集成了豐富的交互功能,不是為了視覺衝擊而傻大。

如開頭所說,對于緊湊型家轎,現在乃至未來的市場環境是追求均衡,也就意味著要拋棄過于極致的東西。說過了思域和威朗Pro為此而做的努力,最後自然也要說說那些被放棄的東西,比如前文沒有提及的兩臺車的懸掛表現。十一代思域的懸掛比10代軟,側傾更大。威朗Pro的瓦特連桿,在激烈駕駛時也讓人覺得不夠盡興,它們底盤的取向都是朝著舒適的方向走的。雖然動力給夠,但操控樂趣畢竟是少了。

市場需求如此,但每一代人裡總會有一群更願意表達自我的年輕人,這也正是威朗Pro GS車型的不可替代性。雖然內在仍是實力均衡的家轎底色,卻難得地帶來了這個級別最好的運動氛圍,旗幟鮮明地允許車主彰顯個性。思域有了「大人」感,好在威朗Pro GS還有年輕的臉。

造運動型A級轎車真挺不容易的,車企們一面要把車子造得好看好開,另一面又要盡可能把實用性、舒適性做好。這中間的尺度如何拿捏,靠的是長期的經驗和充分的市場調研,以及出色的設計和工程實力。所幸,十一代思域和威朗Pro、威朗Pro GS,都交出了力所能及的最高質量答卷。

拋開外在,駕駛欲望這個感覺,核心還是動力表現。兩臺車的動力同級都是頂尖水準,但給人的體驗不太一樣。

十一代思域取消了十代的1.0T三缸發動機,全系搭載1.5T四缸發動機,但採用了高低功率調校。就低功95kW、180N·m,高功版134kW、240N·m的資料表現來說,性能是有小幅提升的,而且高功率版還增加了排氣側VTEC。

只是新思域整車比上一代重了67kg,參數優勢和重量功過相抵,所以加速成績區別不大。區別在于,十一代思域的動力更加注重前段的表現,回應更加迅速,體感上油門更加跟腳,開起來更輕鬆。

威朗Pro在動力上的升級相比思域則有過之而無不及,全系都搭載通用最新的第8代Ecotec 1.5T四缸發動機,不分高低功。35MPa高壓直噴系統、電動放氣閥渦輪、全可變排量機油泵等等新技術的應用,讓發動機的最大功率相較上代提升了26%,最大扭矩提升了8%。135kW、250N·m的資料表現相比高功率版的思域還略勝一籌。

兩臺車採用的都是CVT變速箱,這是很多人不理解的地方。但別忘了均衡這個大主題,作為本質上的家轎,動力參數和平順省油同樣重要。思域和威朗Pro的百公里油耗水準都在6L左右,除了先進的發動機電氣化技術帶來的燃油經濟性提升,變速箱的功勞不小。更何況,並不是說CVT就一定和運動毫不沾邊。威朗Pro特意採用鋼鏈式CVT,它的傳動比鋼帶式更直接,動力回應更好。實際開起來的感受,威朗Pro的動力有著和帳面表現相符合的生猛。與思域爽在油門頭段的體驗不同,威朗Pro最爽快的是中段提速感,油門回應幾乎無延遲,算是我近期開過最過癮的CVT了。

激發我駕駛欲望的另一方面,源自車的轉向手感。說威朗Pro的轉向手感是同級最佳都不過分——輕輕晃動方向盤,威朗Pro的車頭會馬上做出反應,而且有種緊實、Q彈的回饋手感,就好像手掌能直接和前輪接觸一樣。這種回饋感讓人非常有信心把車開快,愛開車的人是無法拒絕這種感覺的。思域的方向盤手感表現並不差,比例均勻,手感輕巧,風格高級而且細膩。但要說營造運動感、撥動駕駛欲望,威朗Pro贏。

這兩臺車的好開、爽快,其實是符合預期、意料之中的。但作為一臺家轎的角色,車內體驗是需要被認真對待的重頭戲。尤其對思域來說,十代思域車內高級感的缺失,是必須要在這代車型上被著重優化的。可以感受得到,新思域的車廂用料和隔音水準有了不錯的提升,實測比老款在各個速度段都要安靜3-4分貝。用料也比上代車型更有誠意,蜂窩狀的中控飾板和撥桿式的空調風口旋鈕,視覺和手感上都不錯。基于此,確實可以說新思域在舒適性和車內質感上有了比較均衡的表現。但這種「均衡」,畢竟是相對上代的基礎而言的。

威朗Pro是新秀,但別克在車內質感方面是老手。隔音水準不需多提,內飾扎實的軟質用料、麂皮座椅的舒適體感,以及細節處縫線的手感和視覺效果,即便是造型個性鮮明的威朗Pro GS車型,車內也秉持著到位的舒適和精緻感。主駕享受駕駛的時候,不能委屈車內的其他人忍受廉價的用料和糟糕的乘坐感,威朗Pro顯然是充分總結過思域的經驗教訓。

甚至可以在它的後排座椅感受到mm理念的精髓——威朗Pro的車身數據不算很亮眼,1786mm的寬度和2700mm的軸距都略小于思域,但車內實際乘坐的空間很大。

官方資料,威朗Pro的乘客有效頭部空間有960mm,後排的腿部空間也有960mm。實際體驗下來,175cm左右身高,後排腿部空間在3拳以上。威朗Pro和思域的軸距差異完全沒有體現在乘坐空間上。而且後排座椅中間頭枕可調、地臺隆起很小,顯然在設計時有仔細考慮後排滿載場景下的乘坐感受。

像這樣比著幾拳幾指丈量空間,多少算是從上一輩那裡傳承下來的習慣。玩著觸控屏成長起來的新一代,入座後最會挑剔和審視的,恐怕該是那塊中控螢幕。一個只能當手機架背景的大屏,就是平添累贅。

本田顯然已經知道國內的年輕人對智慧科技要求苛刻,在全新思域上是帶來了十足的誠意。9吋的立式螢幕大小合適,觸控反應有提升。引入了最新的互聯系統,除了更清晰的功能表邏輯,還支援車內網聯甚至是OTA升級。心意到位了,奈何互聯系統的功底實在太薄,功能性上沒有再多其他值得展開,CarPlay也依然迷之缺席。

對年輕人來說,互聯系統的標準很簡單,就是無限接近于手機。自帶高德地圖、酷我音樂、考拉FM這種常見應用。系統支援OTA,軟體版本能即時升級,就像手機app一樣,始終保持最新版本和線上資源音樂、地圖資源。威朗Pro的eConnect 3.0意圖就是在車內替代手機的角色,把你習慣用的導航軟體、音樂娛樂,全都無縫銜接進中控大屏裡。當然CarPlay和CarLife映射也還是支持的,有備無患。

另外,地圖介面投影儀錶、駕駛時可以動態顯示車輛周邊情況(有點類似特斯拉的介面),甚至是車門開閉、亮燈這些車輛自身的變化都能即時顯示出來。威朗Pro這塊雙10.25吋大聯屏集成了豐富的交互功能,不是為了視覺衝擊而傻大。

如開頭所說,對于緊湊型家轎,現在乃至未來的市場環境是追求均衡,也就意味著要拋棄過于極致的東西。說過了思域和威朗Pro為此而做的努力,最後自然也要說說那些被放棄的東西,比如前文沒有提及的兩臺車的懸掛表現。十一代思域的懸掛比10代軟,側傾更大。威朗Pro的瓦特連桿,在激烈駕駛時也讓人覺得不夠盡興,它們底盤的取向都是朝著舒適的方向走的。雖然動力給夠,但操控樂趣畢竟是少了。

市場需求如此,但每一代人裡總會有一群更願意表達自我的年輕人,這也正是威朗Pro GS車型的不可替代性。雖然內在仍是實力均衡的家轎底色,卻難得地帶來了這個級別最好的運動氛圍,旗幟鮮明地允許車主彰顯個性。思域有了「大人」感,好在威朗Pro GS還有年輕的臉。

造運動型A級轎車真挺不容易的,車企們一面要把車子造得好看好開,另一面又要盡可能把實用性、舒適性做好。這中間的尺度如何拿捏,靠的是長期的經驗和充分的市場調研,以及出色的設計和工程實力。所幸,十一代思域和威朗Pro、威朗Pro GS,都交出了力所能及的最高質量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