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生活常識»正文

臥龍鳳雛,得一人即可安天下,歷史上真實的鳳雛龐統是怎麼樣的?

PubDate:2021-08-29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各路諸侯並起,各地戰亂不斷,可以說是民不聊生。而在這混亂的局面當中,總有人想要平定天下,諸如曹操、劉備這樣的梟雄就開始廣收各路英雄豪傑,來幫助自己完成統一天下的大業,例如劉備不惜卑躬屈膝去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為自己效力,這樣求賢若渴的事例在當時可以說是比比皆是。

而劉備為什麼一定要請諸葛亮出山呢,就是因為當時的諸葛亮被人們稱為臥龍,而在那個年代流傳著這麼一句話,就是臥龍鳳雛者,得一即可安天下,所以劉備才對諸葛亮推崇備至。

但諸葛亮這位臥龍只是其中一位,另外一位鳳雛呢?今天,我們就來講講鳳雛的故事。

01《三國演義》中的鳳雛龐統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龐統可是和諸葛亮齊名的存在,說明他的才華學識是非常高的,不過,羅貫中卻把龐統描繪成了一位相貌醜陋,

而且心胸狹隘的這麼一位人物,使得龐統變得沒有那麼討喜。

而在《三國演義》中,龐統也是劉備手下的人物。有人就要說了,既然說得一可以安天下,那劉備兩個人都得到了,那天下豈不是措手可得,為什麼最後還會失敗呢?這就與羅貫中這個巧妙的設計有關了。

在小說裡,龐統是在劉備得到荊州之後,覺得跟著他有前途,才前來投靠他的。而一開始,龐統並沒有得到劉備的重用,而是在他手下當一個小縣令,可以說是十分的大材小用,龐統本人也非常生氣。

後來劉備還是在魯肅的建議下,以及諸葛亮的提議下,才開始重視起龐統,並將他拜為和諸葛亮同等地位的軍師中郎將。

後來,龐統和劉備一起攻取了蜀地。劉備為了儘快完成興複漢室的大業,早日完成統一,於是就讓諸葛亮帶著趙雲、張飛等武將去攻打白帝城,而他和龐統選擇進攻雒城。

但在進攻的途中,龐統因為沒有聽取諸葛亮的勸阻,偏要走那落鳳坡,最後遭到張任的埋伏,被萬箭射死,可以說死的是非常的慘烈。

02歷史上的龐統

不過《三國演義》畢竟是小說,很多關於龐統的情節都是虛構的,例如他的性格。在歷史上,龐統其實是十分樸實的,但是表面上看上去確實是給人不太聰明的樣子。

當時二十歲的龐統來拜見司馬徽,兩人長談了一番,從白天說到黑夜,

司馬徽經過與龐統的交談,十分吃驚,認為他年紀輕輕便可以有如此談吐,將來勢必不凡,並說南州士子沒有人可以比得上龐統。

而有了司馬徽的這句話,也讓龐統的名號開始廣為人知起來。當時的襄陽龐德公就稱龐統為「鳳雛」、諸葛亮為「臥龍」,

司馬徽為「水鏡」。

而劉備在得到徐庶的輔佐之後,從他口中得知了臥龍鳳雛這個說法,所以才在徐庶離開之後,去尋找諸葛亮出山。

而龐統一開始則是在周瑜手下做事,赤壁之戰結束之後,周瑜暴斃而死,龐統就決定離去投奔劉備。

一開始,確實如同《三國演義》中描述的那樣,

龐統因為得不到重用,於是開始懈怠自己的職責,作為一個縣令卻不處理政務,於是被劉備免官。魯肅知道這件事以後,就寫信告知劉備龐統的重要性,告訴劉備龐統並不是百里之才。

劉備經過和魯肅的一番交流之後,又加上和諸葛亮曾經談論過這位鳳雛,於是決定開始重用他。後來的事蹟,基本就與《三國演義》中描寫的一樣,只是現實中的龐統確實不是一個心胸狹隘之人,而他最後的死,或許還另有原因。

03龐統為何會死在落鳳坡

關於龐統的死因,其實是眾說紛紜的,因為他死的時候才36歲,年紀輕輕,卻死得如此草率,實在是與他的人設有所不符。而關於他的死因,原因是多方面的。

因為在真實的歷史上,龐統雖然是因為被人設計而死在了落鳳坡,但是這個地方出名的原因,更多是因為龐統的死,才取名為落鳳坡的。

而龐統這個人雖然不至於像小說中描述的那麼心胸狹隘,但是他的確是不怎麼受人待見,簡單來說就是人緣不好。

例如在周瑜手下做事的時候,雖然為周瑜對付曹操出了連環計這個計策,但是並沒有受到周瑜的重用,而是繼續當著一個門客,就是因為他不會為人處世,與周圍人的關係處得並不好,最後離開的時候甚至連主公的面都沒有見上。

還有兩件事可以看出龐統的人品問題。第一件就是,當時劉備打算帶兵入川,讓諸葛亮留守荊州的時候,有一場劉備與劉璋的宴席。

而龐統就建議他來一出三國版的鴻門宴,要知道,這種做法是相當不義的,這可不是劉備這位以仁義為師的人可以做得出來的,因此被劉備拒絕了,龐統從此受到了劉備的反感。可以說,龐統的計謀沒有問題,錯就錯在不懂得變通上面。

第二件事也是得罪劉備的事,據說當時在涪城之戰中,劉備集團大獲全勝,於是就擺下了一場宴席來加以慶祝。

結果酒過三巡之後,已經喝醉酒的龐統竟然說劉備不夠仁德。要知道,劉備可是以仁德著稱,居然有人膽敢說他不夠仁德。雖然龐統可以說是酒後胡言,但話一出口,劉備自然也是對此耿耿於懷。

而最後龐統死前,因為戰馬受驚,於是劉備就將自己的的盧馬給了龐統,所以龐統在經過落鳳坡的時候,埋伏的士兵以為騎著的盧馬的就是劉備,於是放箭將他射死。可以說,是劉備間接害死了龐統。

所以,無論龐統有著多麼卓越的才華,不懂得變通的下場都不怎麼好過,這或許也是我們瞭解龐統而可以吸取的人生教訓。

雖然為周瑜對付曹操出了連環計這個計策,但是並沒有受到周瑜的重用,而是繼續當著一個門客,就是因為他不會為人處世,與周圍人的關係處得並不好,最後離開的時候甚至連主公的面都沒有見上。

還有兩件事可以看出龐統的人品問題。第一件就是,當時劉備打算帶兵入川,讓諸葛亮留守荊州的時候,有一場劉備與劉璋的宴席。

而龐統就建議他來一出三國版的鴻門宴,要知道,這種做法是相當不義的,這可不是劉備這位以仁義為師的人可以做得出來的,因此被劉備拒絕了,龐統從此受到了劉備的反感。可以說,龐統的計謀沒有問題,錯就錯在不懂得變通上面。

第二件事也是得罪劉備的事,據說當時在涪城之戰中,劉備集團大獲全勝,於是就擺下了一場宴席來加以慶祝。

結果酒過三巡之後,已經喝醉酒的龐統竟然說劉備不夠仁德。要知道,劉備可是以仁德著稱,居然有人膽敢說他不夠仁德。雖然龐統可以說是酒後胡言,但話一出口,劉備自然也是對此耿耿於懷。

而最後龐統死前,因為戰馬受驚,於是劉備就將自己的的盧馬給了龐統,所以龐統在經過落鳳坡的時候,埋伏的士兵以為騎著的盧馬的就是劉備,於是放箭將他射死。可以說,是劉備間接害死了龐統。

所以,無論龐統有著多麼卓越的才華,不懂得變通的下場都不怎麼好過,這或許也是我們瞭解龐統而可以吸取的人生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