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把女兒從沉迷手機的邊緣拉回來,這方法起初我也不信

PubDate:2021-08-17

半年前,孩子放學回家後問我,媽媽,你知道快樂星球嗎?當時的我還不知道這個梗,回答了一句不知道後,也沒往心裡去。

之後,我這位「落伍」老母親也入駐抖音平臺了,愈發發現,抖音時髦的梗,總是第一時間從我女兒嘴裡冒出來,比如:

你笑起來真好看我尿床怎麼啦~~

(各位不明白這些的沒關係哦,一點不重要~)

這下我才反應過來,去看了看孩子自己的那個Ipad上,果然有抖音app。

找她聊了才知道,她的同班同學給他們科普了抖音,然後她回家後自己找到了app,並且得到了爸爸的確認(家長模式)。

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地喜歡上了玩抖音。

兩個月前,我們為此開了家庭會議,決定要刪除她Ipad上的抖音。伴隨而來的是,孩子的靈魂拷問,爸爸媽媽,你們為什麼能看抖音呢?

這句話的確把我們問住了,而我們家的原則一貫是,所有家規都是制約每個人的,而不是只有爸爸媽媽要求孩子的。

於是,孩子的抖音還在她的Ipad上,而我為此深入研究了一下,孩子沉迷的原因和我接下來怎麼做的。

1

成癮時代

這是個成癮的時代。

我們其實並不比孩子更好,從煙酒麻將,到逛淘寶看直播,刷短視訊朋友圈,只要我們稍微對自己誠實一點,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癮」。

育兒,我始終一個觀點,自己都做不到的,憑什麼要求一個才幾歲的孩子就要做得比我們更好?

因此,面對孩子的愛玩抖音,我反而先花了很多時間來理解自己的「癮」,明白了自己,才能共情孩子,從而真正從源頭解決問題。

很多人看到這裡也許會說,我愛刷抖音,但我不誤事啊。孩子沒自控,不管管,他們上癮就會耽誤正事。

我以前也是這麼認為的,

這也是為什麼我分享過不少提高孩子自控力的方法。

但這次我有了不同的想法,我覺得成人的自控並不比孩子更好,而真正讓我們「不誤事」的是因為我們需要為自己的生活負責。

孩子玩遊戲看視訊上癮,最差的結果無非就是被老師和家長罵,而對於成人來說,可能就是丟工作,沒收入。

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很多時候一旦休假,我們沉迷「癮」中是更強更厲害的,比如我,放假期間經常會通宵刷劇。

想明白這點後,我突然豁然開朗了,要讓孩子不上癮,我有了新的「解藥」,也許對成人也有用。

2

別考驗人性

對抗孩子的抖音癮,我分了三步走。

1、多樣化策略

「癮」之所以稱為「癮」,是因為它的無意識和重複性,就是那種哪怕你並沒有多喜歡看,但你還是會機械性地無限重複。

那麼要改變這個現狀的第一步,就是在這個「癮」的現有習慣上,引入「多樣性」。

我們允許孩子不卸載抖音,也同意她可以繼續玩。但我在她的Ipad上面,更新了一批新的app,的確之前的益智app,她大多通關或者玩膩了。

然後我也開始搜羅了不少有趣的動畫片和紀錄片,

這之前也和大家分享過

趁著最近暑假,我和先生都會抽出更多時間,帶她去上海的各種場所玩耍。

當然,做這些的時候,我特地關照過先生,不要去強調優劣,這反而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和叛逆。

我們成人思維習慣了要去在所做的事情裡面發現「意義」,

但孩子之所以會上癮,就是因為「開心」。

那麼我們提供多樣化的時候,只需要去讓孩子體驗到同樣的簡單開心,這就是「意義」本身了。

可見,戒癮這件事,第一原則就是不要考驗人性,沒有人不喜歡能夠提供開心的來源,這是人的本性,這是我們身體結構決定的。

我們所能做的,就是擴大可以提供相同效果的其他來源,而不是逼著孩子非要去做有意義的事情。

這也是為什麼,逼著孩子不玩遊戲去讀書,最後肯定會有更大的一輪反噬。

(偷偷和你們說,和女兒的這段經歷,我和先生的癮也好了很多)。

2、折中策略

因為有了更多來源獲得「快樂」,那麼沉迷於之前那個癮的時間就會減少,這就是第二步,折中策略。

切斷癮,並不是0和1,越是簡單粗暴,越難解決問題,反而變本加厲。

老話說,「50步笑100步」,但這恰恰就是這個策略的解題思路,就是從原本沉迷的「100步」,退到「50步」。

像孩子之前只要有自己可支配的時間,第一反應就是想到刷抖音,但因為她重新體驗了各種其他的「快樂」,

慢慢就會發現,她並不是無時無刻第一時間都要玩抖音了。

有時候,我也會在旁邊不動聲色地提醒,當然這裡肯定是「投其所好」。這考察的就是,我們要花時間帶孩子體驗,花時間觀察孩子。

像到現在,基本上抖音就不是她的第一需求了。

當然,也有可能是因為我們並沒有強加干擾,她的新鮮勁過了,自然就淡了。

我並不排除這個可能性,但作為父母,對於孩子任何可能的「上癮」,我不可能坐視不理,所以我仍然堅定地在做自己的這三步方法。

3、發現意義

回到我們成人,比如我,對抗自己刷劇看綜藝的癮,除了知道自己工作的責任外,我有很明確的,自己為什麼而工作的目標感,這是我自己發掘的「工作意義」。

我們經常說,玩物喪志,那麼「立志」也能對抗癮。

這件事不是救火,但我覺得卻是可以從長遠幫助孩子學會真正的自控。

雖然孩子的抖音風波基本已經平息,但我有意識地和她更多地談論,我們為什麼要學習,我未來想做怎樣的人。

雖然她只有7歲,沒有那麼多生活經驗,未來對她來說還是模糊的。

但我會開始和她保持這樣的對話。因為我知道,她未來的道路上,不會只有抖音,還會有各種各樣的「上癮劑」

一個人只要找到她「為什麼而活/為什麼而做」,那麼就能激發出最強烈的自控力,來面對生活中的各種誘惑。

這就是我們最近發生的小故事,也是我關於「上癮」的新感悟。

哲學家伯納德蘇茨說過,「是遊戲讓我們在無事可做的時候有事可做,因此我們把遊戲稱為‘消遣’,並把它們看作是對我們生活間隙微不足道的填補物。但它們比這重要得多,它們是未來的線索」。

當時並不完全懂這句話的含義,經歷過這次後,我懂了。

唯有從小體驗過發自肺腑的快樂,才有可能形成一條與未來連接的精神通道,讓孩子在上學成年後,即使身處低谷,依然有一種免於崩潰的力量。

所以,沉迷不可怕,那是我們每個人「自愈」的精神家園。

但我們需要帶著愛,説明孩子從那裡走出來,而且是充滿電,更好地走出來,重新面對這個世界。

3、發現意義

回到我們成人,比如我,對抗自己刷劇看綜藝的癮,除了知道自己工作的責任外,我有很明確的,自己為什麼而工作的目標感,這是我自己發掘的「工作意義」。

我們經常說,玩物喪志,那麼「立志」也能對抗癮。

這件事不是救火,但我覺得卻是可以從長遠幫助孩子學會真正的自控。

雖然孩子的抖音風波基本已經平息,但我有意識地和她更多地談論,我們為什麼要學習,我未來想做怎樣的人。

雖然她只有7歲,沒有那麼多生活經驗,未來對她來說還是模糊的。

但我會開始和她保持這樣的對話。因為我知道,她未來的道路上,不會只有抖音,還會有各種各樣的「上癮劑」

一個人只要找到她「為什麼而活/為什麼而做」,那麼就能激發出最強烈的自控力,來面對生活中的各種誘惑。

這就是我們最近發生的小故事,也是我關於「上癮」的新感悟。

哲學家伯納德蘇茨說過,「是遊戲讓我們在無事可做的時候有事可做,因此我們把遊戲稱為‘消遣’,並把它們看作是對我們生活間隙微不足道的填補物。但它們比這重要得多,它們是未來的線索」。

當時並不完全懂這句話的含義,經歷過這次後,我懂了。

唯有從小體驗過發自肺腑的快樂,才有可能形成一條與未來連接的精神通道,讓孩子在上學成年後,即使身處低谷,依然有一種免於崩潰的力量。

所以,沉迷不可怕,那是我們每個人「自愈」的精神家園。

但我們需要帶著愛,説明孩子從那裡走出來,而且是充滿電,更好地走出來,重新面對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