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河南一釘子戶,給100億都不拆,開發商一看,拆不起

PubDate:2021-08-09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速,越來越多的城中村被拆遷,建設成為高樓。在人們的印象中,一旦拆遷到了自己家,大多數人會像中了彩票一樣高興。比如小編有一位同事,本來和我一樣,每月5000元的薪水,但前不久他家所在的村子要拆遷,開發商買下了土地準備開發成高層住宅,200平的宅基地賠了他家3套市里的房子,他準備辭職回家收租了。真是讓人羨慕呀。

面對拆遷,大多數人都會選擇「見好就收」,看著鄰居一個一個搬走,再不搬走可能斷水斷電。不過話說回來,也不是所有城中村拆遷戶都願意配合, 在我國不少地方,就存在一些「釘子戶」,有的是因為拆遷賠償款不滿意,有的是因為其他的原因不願意拆。

在這種情況下,暴力拆遷是不可取的,所以有的開發商為了儘快開發, 會和這些「釘子戶」簽保密的補償協議,這樣一來,其他鄰居並不知道釘子戶到底拿了多少錢,

而「釘子戶」拿到滿意的數字之後就會儘快搬走。

但是,河南有一個釘子戶真是絕了,揚言開發商給100億都不願意拆,開發商進屋一看,傻眼了,這誰敢拆啊。

這座房子位於河南鄭州高新區東史馬村,房子周邊高樓大廈林立,這座看起來十分古舊的房子顯得格格不入。

2010年3月,東史馬村開發,這座老房子才進入大家的視野。這座房子是四合院建築風格,現有房屋及藏樓10座,房間48間,占地約4畝。如果當時房子的主人同意拆遷領補償金,用補償金買新房子,按照鄭州高新區現在的房價,如今房主身家也過千萬了。可到現在,這座老房子還矗立在那裡,沒有被拆掉。

為什麼這家人堅決不同意拆遷呢?

喜歡旅遊的朋友可能會發現,我國的城市化進程越來越快,許多城市給人們的感覺是「千城一面」,高樓大廈越來越多,商業化氣息越來越濃,百年歷史的老房子越來越少,只能歎息一句,我們能給後人留下什麼呢?

據鄭州這座老房子的主人任金嶺說,自己家祖祖輩輩都住在這裡,有很深的感情,這座老房子是立家之本,別說1個億了,100億都不會同意拆掉的。

當開發商走進這座房子,才發現真是不一般,房子上有「輔翼國政」的牌匾,房主說這四個大字是道光皇帝寫的。匾額上還寫著布政司布政使任德潤,原來任金嶺的祖上曾是清朝時的官員。

走進院子,東西廂房門窗上的木雕「仙鶴雲海、雙鹿食草、麒麟送子」精緻古樸,處處都展現了古代匠人的智慧,院子裡有不少明清傢俱、瓷器等等,僅僅用於展出的各種形態各異、雕刻精美的清代拴馬樁就有40個之多。

如今,這座老房子已經申請了文物保護,並掛牌「鄭州天祥博物館」。這座老房子的主人任金嶺的老伴崔阿姨,也成了這座博物館的館長兼講解員。

雖然開發商少拿下一塊地,但因為房主的堅持,這座老宅得以保存下來,我們也多了一個參觀明清古宅的去處。有遊客認為,這位老人不愧為他家族的傳人,錢再多也有用完的時候,文物是永恆的。

同樣是老房拆遷,為什麼這家釘子戶結局大不一樣?

同樣是老房子拆遷,深圳這家拆遷戶,卻有截然不同的結局。

2002年,深圳羅湖的湖貝村迎來拆遷,開發商願意賠償1000萬,卻有一家要3億的安置款。

也許是因為這家「釘子戶」佔據了比較重要的位置,開發商曾找到他們多次商談,這家房子是一個三層小樓,房子十分老舊,願意賠償1000萬已經很多了。

可這家「釘子戶」就抱著「你不把我安置好,就沒法開發」的心理,和開發商打起了價格戰,無奈之下,開發商只好繞開這家人開發。如今,新房子已經建設好了,那些同意賠償方案的人們也住進了新房,這個三層小樓和周邊的新房顯得格格不入,戶主看到過去的鄰居都賺了,想再向開發商討論拆遷補償的事情卻很難了。人心不足蛇吞象,那時深圳的房價,有3000元一平嗎?當時如果拿著1000萬在南山、寶安買下幾十套房子,現在身家也不低了。

為什麼同樣是老房子拆遷, 一個房主成了「博物館館長」,老宅裡的物品得到了修繕維護,另一個房主住在越來越舊的房子裡,房子漲價越來越難?

雖然拆遷補償款是一筆不小的錢,但是住戶也不應過於貪心。如果是可以作為文物保存的古宅,留下來也是對中華民族文化的一種沉澱。如果錢沒拿到,還影響了城市面貌,成了城市發展的「罪人」,那就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了。

鄭州任家老宅的主人任金嶺,不為眼前利益所動,開發商給他再多的賠償,他也要堅持把古宅留下,給後人一個可以瞻仰文物的地方;深圳羅湖湖貝村三層小樓的主人,只是盯著眼前的房屋拆遷補償金,沒想到犧牲一點眼前利益反而能換來更長遠的發展,後來只能看著鄰居的房子漲價。

人們往往會因為眼前的利益,而放棄長遠考慮,有時候,適可而止才是更好的選擇。各位對這些釘子戶有什麼樣的看法呢?歡迎留言。

無奈之下,開發商只好繞開這家人開發。如今,新房子已經建設好了,那些同意賠償方案的人們也住進了新房,這個三層小樓和周邊的新房顯得格格不入,戶主看到過去的鄰居都賺了,想再向開發商討論拆遷補償的事情卻很難了。人心不足蛇吞象,那時深圳的房價,有3000元一平嗎?當時如果拿著1000萬在南山、寶安買下幾十套房子,現在身家也不低了。

為什麼同樣是老房子拆遷, 一個房主成了「博物館館長」,老宅裡的物品得到了修繕維護,另一個房主住在越來越舊的房子裡,房子漲價越來越難?

雖然拆遷補償款是一筆不小的錢,但是住戶也不應過於貪心。如果是可以作為文物保存的古宅,留下來也是對中華民族文化的一種沉澱。如果錢沒拿到,還影響了城市面貌,成了城市發展的「罪人」,那就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了。

鄭州任家老宅的主人任金嶺,不為眼前利益所動,開發商給他再多的賠償,他也要堅持把古宅留下,給後人一個可以瞻仰文物的地方;深圳羅湖湖貝村三層小樓的主人,只是盯著眼前的房屋拆遷補償金,沒想到犧牲一點眼前利益反而能換來更長遠的發展,後來只能看著鄰居的房子漲價。

人們往往會因為眼前的利益,而放棄長遠考慮,有時候,適可而止才是更好的選擇。各位對這些釘子戶有什麼樣的看法呢?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