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真正成熟的人,往往喜怒不形於色】人生來孤獨,外人只看結果,自己獨撐過程

PubDate:2021-07-28

小的時候,看著大人總是非常自由,做著想做的事,就希望自己快點長大。

甚至會等著父母上班,偷偷地塗母親的口紅,穿上父親的西裝。

等到長大之後,才知道,成年人的世界,並沒有我們小時候想的那麼容易。

不想和任何人說心裡話,更多的是憋在心裡,從不和別人傾訴,更不會抱怨。

時間久了,我們也開始和別人一樣,活得風平浪靜。

即使受過再大的傷害,也只是偷偷地發洩,第二天裝作什麼也沒有發生。

即使再累,也只是咬牙堅持,從不會在人前露出自己脆弱的模樣。

這不是妥協,而是經歷生活後,

最合適的生活狀態。

《菜根譚》裡有一句話:「人不輕喜怒,物不重愛憎。」

真正成熟的人,喜怒愛憎都不會太過流於表面。

深埋於心,或許才是最佳方式。

1.喜而不語

網友小張講過一個故事。

前幾天他突然發現同學群安靜了許多,細看發現平時最活躍的同學老高已經不在群裡。

私下詢問後才知道,原來老高每天都在群裡發孩子認真學習的照片,寫作業的、彈鋼琴的、跳舞的......但凡取得個什麼成績,老高必定要在群裡自誇許久。

剛開始,大家還對他表示祝賀,可是時間一久,炫耀意味越來越濃。

這不,老高前兩天曬了女兒和某個大師的合影,還在自誇的時候不知被誰踢出了群聊。

有句話說:「你發自己的光就好了,但不要滅了別人的燈。」

你的光如果足夠明亮,即使不說,別人也能看得到。如果你非要到處招搖,只會拉低了自己的層次,也消耗了別人的好感。

真正有內涵的人,遇事藏於心,不會急於宣告全世界;而越淺薄的人,才越是喜歡什麼事都拿出來顯擺。

生活是過給自己看的,快樂無須炫耀,

幸福無須張揚。

喜而不語,才是人生至境。

2.苦而不言

人生的真相一直就是苦比樂多,所以才出現了「苦中作樂」這個成語。

大家的生活都是一樣的,沒有誰的生活是快樂的。

總和別人訴苦,你只會感到自己的生活越過越苦。

畢竟別人和你再親密,

也不會懂你的感受。

魯迅筆下的祥林嫂,她的一生就是在訴苦中度過。

在小說《祝福》中,祥林嫂的孩子意外身亡,自此之後,她開始變得麻木,總是不停地碎碎念。

但是再引起共鳴的故事,大家也會感到厭倦,她的故事經過一次次重複,其他人都不願意再聽。

每次她說起孩子阿毛,其他人都會一字不差地把她的故事敘述一遍,再諷刺地走開。

所有的事情都是有期限的,傾訴也是。

每個人的生活,無論經歷什麼,都要繼續向前。可是祥林嫂的生活,仿佛就停留在了喪子之痛,不願意走出來。

以至於身邊的人,對她從最開始的心疼,轉變為同情,再到冷漠,到最後直接視而不見。

但他們依然還想要得到他人對自己的同情,要求對方聽自己和之前同樣的話。

人在塵世間行走,遇到各種各樣的煩惱,在所難免,個中滋味,也只有自己最懂。

不必一難過就向人傾訴,一不開心就向人抱怨,即使別人有時間聽,也未必能真正懂你的痛。

畢竟,悲歡並不相通,很多苦,很多難,適合自我消解。

就如那段話說的:「沒有人在乎你怎樣在深夜痛哭,也沒有人在乎你輾轉反側熬過幾個秋。外人只看結果,自己獨撐過程。」

人這一生,本來就是來去孤獨,與其四處喊疼,不如把苦難踩在腳下,學會自渡。

安慰從來捉襟見肘,當你真正明白了這個道理,便也學會了苦而不言。

3.怒而不發

《莊子》裡講過一個故事。

一個人乘船過河,對面迎來了一隻船,眼看就要撞過來。

情急之下,他向對面的船大聲喊去,然而船上卻一點動靜也沒有,於是他開始破口大駡。

可等到兩隻船撞上時,他才發現那是一隻空船。

那一刻,原本怒火中燒的他,火氣一下子熄滅了。

憤怒是人的本能,但怒而不發卻是一種修行。

《姥姥語錄》裡記錄了一個剛解放時的故事。

一個鄰居害怕自己被劃成富農,

希望可以把十幾匹布藏在姥姥家裡。

姥姥為人和善,就答應了下來。

誰知後來村委會檢查,這事完全瞞不住,而鄰居卻翻臉不認帳,硬是把這件事推到了姥姥身上。

姥姥雖然氣得渾身發抖,嘴唇都紫了,但她並沒有去找鄰居算帳,而是選擇了原諒。

就像姥姥說的:「不管啥事你想不通倒過來想就通了,什麼人你看不慣換個個兒看就慣了。」

沒必要因為別人,讓自己變得咄咄逼人,面目可憎。

很贊同一段話:「人在憤怒的那一瞬間,智商幾乎等於0,殺傷力卻接近100。」

可見,人在憤怒的時候,無論是對人還是對己,都是一種極具殺傷力的傷害,冷靜三秒鐘再開口,傷害也許會降低很多。

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讓人憤怒的事情。

弱者,憤怒吞噬了理智,所思所想皆受限制;智者,理智戰勝了憤怒,所作所為盡顯智慧。

小孩子生氣時才一哭二鬧,憤怒時才暴躁發火;而成熟的大人,不會隨便發洩自己的不滿。

因為他們懂得,怒而不發,不僅是放過別人,同時也是放過自己。

4.哀而不傷

熱播劇《北轍南轅》裡,有一個情節賺足了我的眼淚。

攀巖愛好者張志遠,在一次徒手攀巖中,不幸墜落山崖。

丈夫年紀輕輕就離開了人世,並且還是以這種痛心的方式離開,作為妻子,悲傷在所難免。

但從張志遠的妻子身上,我看到了一種哀而不傷的境界。

丈夫出事的那一天,她的頭腦一片空白。

剛開始她也不太相信這是真的,但後來翻看手機裡攀巖的照片時,她才真正意識到,丈夫真的沒了,徹底從她的世界裡消失了。

看著她眼中隱忍克制的淚水,就能夠感受得到,她的心究竟有多痛。

只是,在她的心中,丈夫更像是一個英雄。

她明白,對於丈夫來說,挑戰徒手攀巖是一生的追求。

所以,即使她再悲傷,這悲傷裡也裝滿了理解。

她沒有讓自己陷入悲傷之中無法自拔,而是用獨屬於自己的方式,延續丈夫的追求,過好當下的生活。

莎士比亞曾說:「適當的悲傷可以表示感情的深切,過度的傷心卻可以證明智慧的欠缺。」

悲傷是人的一種正常情緒,只是過度悲傷,傷心又傷身。

反而以一種相對平和的心態去面對時,才不會誇大悲傷對自己的傷害。

悲傷要適度,情感有節制,凡事過猶不及。

哀而不傷,才是對彼此最大的成全。

俗話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如果你不願意吃苦,那麼註定一事無成,而熬過了苦日子的人,一定會迎來幸福的陽光。

做人,應該像野草一樣,不管生存在多麼貧瘠的土地上,都不放棄生命,都要面朝陽光。

人生落魄的時候,其實是考驗一個人的時候,如果你每天叫苦連天,是沒有辦法擺脫苦難的,如果你笑著面對生活,那麼苦難就會慢慢離開你。

人生的幸福之花,是從苦難之中熬出來的,不是從溫室裡長出來的。

作家周嘉甯說:「一個人應該處於一種安靜的狀態,那麼他才是快樂的。 」

一個真正成熟的人,往往是喜怒不形於色的,把快樂藏起來,把痛苦扛起來。

願你,如是。

4.哀而不傷

熱播劇《北轍南轅》裡,有一個情節賺足了我的眼淚。

攀巖愛好者張志遠,在一次徒手攀巖中,不幸墜落山崖。

丈夫年紀輕輕就離開了人世,並且還是以這種痛心的方式離開,作為妻子,悲傷在所難免。

但從張志遠的妻子身上,我看到了一種哀而不傷的境界。

丈夫出事的那一天,她的頭腦一片空白。

剛開始她也不太相信這是真的,但後來翻看手機裡攀巖的照片時,她才真正意識到,丈夫真的沒了,徹底從她的世界裡消失了。

看著她眼中隱忍克制的淚水,就能夠感受得到,她的心究竟有多痛。

只是,在她的心中,丈夫更像是一個英雄。

她明白,對於丈夫來說,挑戰徒手攀巖是一生的追求。

所以,即使她再悲傷,這悲傷裡也裝滿了理解。

她沒有讓自己陷入悲傷之中無法自拔,而是用獨屬於自己的方式,延續丈夫的追求,過好當下的生活。

莎士比亞曾說:「適當的悲傷可以表示感情的深切,過度的傷心卻可以證明智慧的欠缺。」

悲傷是人的一種正常情緒,只是過度悲傷,傷心又傷身。

反而以一種相對平和的心態去面對時,才不會誇大悲傷對自己的傷害。

悲傷要適度,情感有節制,凡事過猶不及。

哀而不傷,才是對彼此最大的成全。

俗話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如果你不願意吃苦,那麼註定一事無成,而熬過了苦日子的人,一定會迎來幸福的陽光。

做人,應該像野草一樣,不管生存在多麼貧瘠的土地上,都不放棄生命,都要面朝陽光。

人生落魄的時候,其實是考驗一個人的時候,如果你每天叫苦連天,是沒有辦法擺脫苦難的,如果你笑著面對生活,那麼苦難就會慢慢離開你。

人生的幸福之花,是從苦難之中熬出來的,不是從溫室裡長出來的。

作家周嘉甯說:「一個人應該處於一種安靜的狀態,那麼他才是快樂的。 」

一個真正成熟的人,往往是喜怒不形於色的,把快樂藏起來,把痛苦扛起來。

願你,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