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玩玩具,反復教都不會,是不夠聰明嗎?

PubDate:2021-07-27

「給孩子買了很多玩具,但我家兒子一點都不會玩怎麼辦?」

「我也嘗試了手把手教孩子玩玩具,但她很排斥怎麼辦,是不是我買的玩具不是孩子喜歡的?

同樣的玩具別人家孩子玩得很好,自家寶寶去卻不會,是不是寶寶不夠聰明?

後臺常常收到很多類似這方面的提問,這些情況我也曾經遇到過,怕孩子不會,也怕是自己的引導問題,一邊自我懷疑,一邊入手各種各樣的玩具,但還是孩子好像還是不會自己玩。

幸運的是,當年一直有在紐約的認知老師和康復師帶著我前進。

我平時會觀察她們和孩子之間的互動,

然後學習她們很多和孩子說話交流,引導孩子的小技巧。

我是這些小技巧的受益者,這些小技巧也許說出來,大家都覺得沒有什麼特別的,但很多時候對於新手媽媽來說,是個很好的提醒。

如今的我們都不缺理論知識了,所以接下來我想現身說法,把這些小技巧分享給你們,希望你們也能有所收穫。

在早期,孩子是通過玩(不是教)進行學習的,所以可能你越是試圖教她,他就越排斥。

但很多人還是打著和孩子玩的名義在「教」孩子時,你就要注意了:

「看啊,積木要這麼放」

「你這樣不對,倒過來,疊上去」

「我教你,這樣才能打開」

此時,你可能是急躁的、你是功利的、不是愉悅輕鬆的。而孩子卻能最能感知大人情緒。

可能他們並不明白「教」的意思,但他們一定知道這個當下的爸爸媽媽變成了不是自己喜歡的樣子了。

會想方設法逃避,花錢買的玩具變成了三分鐘熱度的消耗品。

第二點,孩子的玩耍技能需要父母的引導。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玩耍技能就需要不斷升級,但引導也不是教,而是用有策略的演示來引導孩子發展玩耍技能。

有趣父母的演示可以是:

1、你自己玩,且是享受其中的,而且你相信,只要我持續地演示,等寶寶準備好了,他就會學會的;而不是說:看著哦,是這樣的,這裡的「教」就是演示過程本身。

2、你和孩子是平等的,

你沒有高高在上地灌輸,而是在和孩子分享「我有一個更加好玩的方法」,但不強迫孩子一定要馬上照著你的方法玩;

3、當你越有趣,孩子就越願意和你玩,一旦你們之間有了這樣的連接的建立,孩子就會更加容易從你身上學技能。可以用象聲詞來模擬,比如小汽車的聲音,動物的叫聲,

如果寶寶沒有根據你的引導玩,但表現出興致,可以手把手或者通過指令帶著寶寶玩。

每個孩子接納新事物的程度不一樣,但研究表明,只要家長展示時足夠有趣,很多寶寶過幾天後自己會重複演示這個過程。

從這點擴展出去,其實社交也是同理的。

你是什麼樣子,任何我們希望孩子養成的好習慣好技能,都是我們自身演示的結果。而不是說教得來的。

父母教育的本質就是做好榜樣,傳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