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今日大暑 | 這些養生小妙招你都知道嗎?

PubDate:2021-07-26

《曆書》記載:「鬥指丙為大暑,斯時天氣甚烈於小暑。」大暑是一年中最炎熱的時節

大暑三候

大暑,二十四節氣之一,是夏季最後一個節氣。每年的西曆7月22日、23日之間,太陽到達黃曆120°,是大暑節氣。中國古人將大暑分為三候:「一候腐草為螢;二候土潤溽暑;三候大雨時行。」 每到大暑時節,由於氣溫偏高又有雨水,細菌容易滋生,許多枯死的植物潮濕腐化,到了夜晚,經常可以看到螢火蟲在腐草敗葉上飛來飛去尋找食物。另外土壤高溫潮濕,很適宜水稻等喜水作物的生長。在這雨熱同季的潮熱天氣,天空中隨時都會形成雨水落下。

大暑習俗

曬伏薑

伏薑源自中國山西、河南等地,三伏天時人們會把生薑切片或者榨汁後與紅糖攪拌在一起,裝入容器中蒙上紗布,於太陽下晾曬。充分融合後食用,對老寒胃,傷風咳嗽等有一定緩解,並有溫暖保健的功效。

喝伏茶

伏茶,顧名思義,是三伏天喝的茶。供應伏茶的時間一般從農曆六月初到八月末。這種由金銀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藥煮成的茶水,有清涼祛暑的作用。

燒伏香

大暑節氣氣溫最高,農作物生長最快,大部分地區的旱、澇、風災也最為頻繁,搶收搶種,抗旱排澇防颱和田間管理等任務很重,因此百姓燒香祈福,祈求風調雨順。

大暑養生

消暑化濕

大暑正值「中伏」前後,是一年中氣溫最高的時候。這個時候往往心氣容易虧耗,尤其老人、兒童、體虛氣弱者往往難以抵禦酷暑,而導致中暑等問題發生,出現頭暈、心悸、胸悶、注意力不集中、大量出汗等癥狀。要化解這些癥狀,最好的方法是合理安排工作,注意勞逸結合;避免在烈日下暴曬;注意室內降溫;保證充足的睡眠;講究飲食衛生,

正確的飲食可以幫助人體抵禦暑濕的侵襲,可以多吃一些冬瓜、薏米、茯苓、山藥等食物。

多飲暖水

水約占人體重量的百分之七十左右,傳統消暑的養生方法十分推崇飲用白開水。需要提醒的是,為了解渴有人一次性飲水過多,殊不知這樣會增加心臟負擔,使血液濃度快速下降,甚至出現心慌、氣短、出虛汗等現象。所以,炎熱季節,渴極了應先喝少量的水,停一會兒再喝。

健脾養胃

大暑氣候炎熱,可以用粥來滋補身體。李時珍認為,「粥與腸胃相得,最為飲食之妙」,粥能補益陰液,生髮胃津,健脾胃,補虛損,最宜養人。粥是在相對溫度較低、時間較長的情況下熬出來的,

可減少對蛋白質、脂肪的分解破壞和維生素的流失,並使一些礦物質能夠溶于湯中,使粥更具營養價值。在大暑節氣,典型的「度暑粥」可以選擇綠豆百合粥、西瓜翠衣粥、薏米小豆粥,這些食材都具有補氣清暑、健脾養胃的功效。

大暑的到來

也意味著夏天已接近尾聲

趕快收下這些實用的保健知識

好好度過最後的夏日時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