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與人交往最怕勉強」,人過40,不必把無用的人請進你的生命裡

PubDate:2021-07-24

「人這一生,會遇到8263563人,會打招呼的是39778人,會和3619人熟悉,會和275人親近,但最終,都會失散在人海。」

人生短暫,不必勉強自己和不合拍的人在一起,選擇和自己志趣相投的人在一起,才會舒適自然。

年輕時,我們總想認識更多的人,結識更大的圈子。到了一定年紀後,才明白彼此相處舒服,比什麼都重要。

人與人之間相交,最怕的就是勉強。人過40,就不必將「3人」再請進你的生活。

1.三觀不同,不必強融

兩個三觀不同的人,就像兩個圓,就算再怎麼努力靠近彼此,也終究是走不到一起去的。

《紅樓夢》中的賈寶玉和薛寶釵就是如此,在外人眼中,他們是舉案齊眉的金玉良緣,然而寶玉卻始終對寶釵敬而遠之。

賈寶玉從小受眾人寵愛,因此不諳世事。他對求取功名不屑一顧。而薛寶釵出身商業世家,目睹薛家敗落後,她對仕途更是充滿了嚮往。

和寶玉成婚後,她總是有意無意地借機勸寶玉讀書,

考取功名。而每次對話都以「寶玉不答」作罷。

寶玉的心意,寶釵不懂;寶釵的話,寶玉不愛聽。

後來,寶玉實在接受不了寶釵的觀念,於是憤然離開,出家當了和尚。

《世俗與三觀》中說:「三觀沒有標準,在烏鴉的世界裡,天鵝也是罪。

真正思想契合的兩個人,一個眼神,就能感知到對方的情緒。而認知不同的兩個人,就算再怎麼努力靠近彼此,也終究走不到一起去。

人和人之間想要保持長久舒適的關係,靠的是三觀契合和目標一致。

三觀不同的,永遠不會是一路人。所以,不必做廉價的自己,一廂情願地去迎合別人。

2.圈子不同,不必強融

曾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個年輕人,因業務往來,經常有機會和商業大佬見面。

於是,每次工作結束,他都跑去和大佬合影,大佬每次也都不拒絕。年輕人便驕傲地認為,自己和他已經很熟了。

等到第六次見到大佬的時候,年輕人終於鼓起勇氣,問大佬:「你認識我了嗎?」

然而,對方只是很冷淡地回了一句:「不認識。」

這時他才知道,有些圈子,

不是靠合幾張影,就能夠融進去的。

自己在對方眼中,不過是個過客,人家連他的名字都不知道,更別說相熟了。

成年人的世界,圈子不過是一場勢均力敵的較量。沒有實力,誰也無法輕易擠進一個圈子。

李嘉誠說:「在你還沒有足夠強大、足夠優秀時,先別花太多的寶貴時間去社交,參加各種各樣的聚會,應多花點時間讀書、提高專業技能。放棄那些無用的社交,提升自己,你的世界才能更大。

要知道,你在挑圈子的同時,圈子也在考量著你。真正優質的圈子靠的是彼此志趣相投,共同吸引。

圈子不同,註定是擠不進去的。沒有實力作支撐,你的圈子也會嫌你「弱」。

想要真正融入一個優質的圈子,首先自己必須要成為一個優秀的人。

3.頻率不同,不必相交

曾經網路上有個問題引起了網友們的討論:「好友間的關係是如何變淡的?」

網友李慕華說:曾經是朋友,一起吃飯,逛街,分享各自的小秘密,朝夕相處。

後來分隔兩地,有了各自新的圈子,彼此間的交集越來越少,見面時也總是充滿了尷尬。

沒有爭執過,也沒有冷落過對方,友誼就這樣在不知不覺中生疏了。

每次打電話也總是聊不到一塊去,你與他分享歡喜,他覺得你在炫耀;你向他分享苦悶,他覺得你矯揉造作。

不在一個頻道上的友誼,終究不會長久。

就像漫畫家安東尼說的:「感情破裂,不一定非要有什麼理由,可能只是因為,歲月在變遷,彼此在成長。」

人生路上,每個人成長的腳步不一樣,有人走得快,有人走得慢,頻率不同,不必強融。不同頻的兩個人,就像脫軌的列車,強行綁在一起,只會適得其反。

如果成長節奏不同,不如退出對方的生活,從容地迎接下一段旅程。

加繆在《局外人》中說:「最通情達理的方式,就是不要勉強自己」。人生短暫,不必勉強自己和不合拍的人在一起。

選擇和自己志趣相投的人在一起,才會舒適自然。

與其和三觀不同的人相顧無言,不如找到志趣相投的另一半;與其小心翼翼地去討好一個圈子,不如將自己活得風生水起;與其感慨歎息漸行漸遠的朋友,不如允許對方先行離開。

餘生,不必把太多人請進你的生命裡,因為活出自己的樣子,比什麼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