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令人羨慕,3個七旬翁遠離城市,聚在一起,一邊養老,一邊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過著舒適的田園生活

PubDate:2021-07-23

隨著社會老齡化的情況逐漸加劇,其實各個階段的人都需要面臨「養老」的問題。養老矛盾的加劇,其實就說明社會老齡化的人口在增多。而且,每個家庭所要面臨的壓力也在增大。不過,如今這個社會出現了一種新的養老模式,那就是「抱團養老」。

近日,攝影師沿中條山南麓的小山村采風,在一個叫寶泉的小山村,遠遠看到幾個老人頭戴草帽和面紗,正在從一輛拖拉機上往下搬運木箱,好奇心驅使騎到跟前看看他們在幹什麼?

上前詢問得知,原來他們在搬運蜂箱,這些蜂箱剛剛從十幾公里外的黃河灘轉場過來,前一段黃河灘杏花、桃花、蘋果花、柿子花、槐花逐一的開放,他們的蜜蜂辛勤的采蜜,讓他們收穫了大量的蜂蜜。

這位大爺姓李,今年整70歲,他告訴攝影師,這些蜂是他們三個人共同養的,一個人30多箱,一個100多箱,他們三個是多年的老朋友了,而且都喜歡養蜂,人家年輕人兩口子就可以養100多箱,我們年齡大了,體力跟不上了,就少養一些。

李大爺說,他以前在城裡工作,退休後沒事幹,就學著養蜂,在養蜂轉場的過程中認識了這老哥兩,他們兩和我同歲也70歲了,因為對脾氣,又有共同的愛好,所以一拍即合,決定共同養蜂,每人30箱,放蜂的時候在一起,有個伴說說話聊聊天,互相有個照應。

兒女們都有自己的事業和工作,我們在一起養蜂不為賺錢,主要是有個事幹,每天在一起喝喝茶,照看照看蜜蜂,在山溝裡溜達溜達,呼吸呼吸新鮮空氣,遠離城市的喧鬧,舒適愜意的日子就這樣一天天的過去了,就像大城市現在流行的抱團養老一樣。

這位坐在蜂箱上的大爺姓王,十分健談,看上去不像70歲的人,他說,我們三個在一起可快樂了,有說有笑,平時三個人輪換著做飯,隔三差五的還整點酒劃幾拳、喝幾盅,買米麵油鹽和、酒蔬菜的費用全是AA制,主要是在一起開心。

這位大爺姓張,剛剛搬運蜂箱出了滿頭的汗,他說,平時我們自己照看自己的蜂,誰要有事的話,其他兩個幫忙照看一下,這幾十箱蜂,一年能搖幾百斤蜜,出去自己家親戚吃,還能賣10000多塊錢(約合新臺幣43000元),我們自己養的蜂根本不摻假,來買蜜的大部分都是回頭客。

這位一次挑兩個蜂箱的大哥是李大爺的小舅子,他聽說姐夫的蜂要轉場,就專門過來幫忙的,他說,搬運蜂箱是體力活,一箱蜂有七八十斤重,他們幾個都是70歲的人了,不能把他們累著了,我雖然也已經50多歲了,可是畢竟比他們年輕體力好。

這位頭戴草帽的大娘是張大爺的老伴,她正在幫忙搬一些瓦片,這些瓦片是用來墊蜂箱的。

王大爺愛開玩笑,看攝影師在拍照,就把來幫忙的張大爺的老伴和張大爺往一塊拽,邊拽邊說,來來站到一起讓攝影師給你們老兩口留個影,照個金婚留念照。

張大爺老兩口開始不好意思,架不住王大爺和李大爺的勸說,老兩口站到了一起,「我們兩好像就沒有單獨一起照過相,今個就美美滴照個工作照。」張大爺笑著說。

李大爺說,一般搬運蜂箱轉場都是晚上,晚上蜂都回巢了,白天蜂受擾動容易蜇人,我們已經習慣了,你看我光膀子都不怕,就是蜇一下也沒有啥,頂多一個紅點,權當蜂療呢。

李大爺說,這個小山村的人大部分都搬到山下去了,留下了很多空院子,正好可以放我們的蜂箱,空房子還可以住,省的我們搭帳篷了,在黃河灘我們就是住的帳篷,這裡條件好多了,出門在外不能太講究了。

李大爺說,現在蜜蜂主要是采山裡的野花蜜,等一會我們收拾好了,我給咱們燒水沖蜂蜜喝,這可是正宗的原蜜,常喝蜂蜜身體好,你看我們三個身體倍棒,沒有一點嘛噠。

三個七旬老人遠離城市,聚在一起,一邊養老,一邊幹自己喜歡的事情,過著舒適的田園生活,著實讓人羨慕。朋友們你們對老哥三的養老方式有什麼感想?

王大爺愛開玩笑,看攝影師在拍照,就把來幫忙的張大爺的老伴和張大爺往一塊拽,邊拽邊說,來來站到一起讓攝影師給你們老兩口留個影,照個金婚留念照。

張大爺老兩口開始不好意思,架不住王大爺和李大爺的勸說,老兩口站到了一起,「我們兩好像就沒有單獨一起照過相,今個就美美滴照個工作照。」張大爺笑著說。

李大爺說,一般搬運蜂箱轉場都是晚上,晚上蜂都回巢了,白天蜂受擾動容易蜇人,我們已經習慣了,你看我光膀子都不怕,就是蜇一下也沒有啥,頂多一個紅點,權當蜂療呢。

李大爺說,這個小山村的人大部分都搬到山下去了,留下了很多空院子,正好可以放我們的蜂箱,空房子還可以住,省的我們搭帳篷了,在黃河灘我們就是住的帳篷,這裡條件好多了,出門在外不能太講究了。

李大爺說,現在蜜蜂主要是采山裡的野花蜜,等一會我們收拾好了,我給咱們燒水沖蜂蜜喝,這可是正宗的原蜜,常喝蜂蜜身體好,你看我們三個身體倍棒,沒有一點嘛噠。

三個七旬老人遠離城市,聚在一起,一邊養老,一邊幹自己喜歡的事情,過著舒適的田園生活,著實讓人羨慕。朋友們你們對老哥三的養老方式有什麼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