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反應慢的人,其實智商更高?奇妙心理學:關於「天才」的2個真實情況

PubDate:2021-06-14

在很多人看來,那些高智商的人往往都有著這樣的特徵:

思維敏捷、反應迅速,有敏銳的觀察力,很容易在社會上取得成功,對社會的發展起著強大的推動作用。

不過最近網上卻出現了一種完全不同的說法:智商高的人反應慢,而智商低的人反而更快。

這個說法在網路上引起了熱議,那麼,高智商的人真的反應更慢,低智商的人反應真的更快嗎?

下面,我們將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

情感隔離機制

情感隔離(Isolation Of Affect)是人類心理防禦機制常見的一類,主要表現為個體會傾向於把一些容易對自己形成干擾,或者是引起自身心理不舒服的情景從思維中隔離開來,以減少外界對內心活動產生的負面影響。

智商高的人往往都有極高的專注度,他們在做一件事時會全身心投入,幾乎聽不到外界的聲音。

正是因為他們不想自己的思維被外界打擾,所以會將周圍環境的資訊先擱置在一邊,優先處理眼前的事情,這樣一來最直接的表現便是「反射弧變長」。

比如當你對一個沉迷看書的朋友打招呼時,他可能過很久才反應過來,這就是情感隔離的表現。

長期啟動情感隔離機制的人,會呈現出「默然」的狀態。

簡單來說,就是這類人對一個刺激需要更長的反應時間,看待事物時也會更加理性。

因此,很多高智商的人也往往給人一種「高冷」的感覺,認為他們都是沒有感情的「怪物」。

事實上,在他們的潛意識中,情感並不是完全無用的東西。

只是他們已經習慣利用情感隔離讓自己的思維保持理性,

並儘量用理性的思維去看待和處理周圍的所有事情。

因此即使他們遭受到巨大打擊,也不會立馬陷入到消極的情緒中。

儘管這種特質很難讓人理解,但是這的確是高智商人群能取得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

鈍感力

「鈍感力」一詞是日本知名作家渡邊淳一在其著作《鈍感力》中創造的詞彙,並非專業的心理學術語。

渡邊淳一認為,「鈍感力」代表著遲鈍的力量,也就是個體在面對突發情況時為避免自身受到嚴重傷害而形成的力量。

高智商的人大都擁有更強的「鈍感力」,他們在面對挫折與傷害時有著極強的抵抗力。

儘管他們一樣會感到悲傷和失落,但這些感受卻比常人「慢半拍」,因為他們的意識在感受到這些悲痛之前,就已經對當前的情況做過理性分析。

所以這些挫折給他們帶來的傷害程度比常人輕得多,對其產生的負面影響也不會持續太久。

我們經常會覺得,那些高智商的人都是孤獨且執著的,他們一旦對某件事下定了決心,就會堅定不移地走下去。

即使他們在前進的道路上失敗了,也不會輕言放棄,有種「不達目的誓不甘休」的感覺。

所以高智商人群也經常被人看作是「不識時務」的代表,似乎身邊不存在任何能阻攔自己前進的事物一樣,這其實也是鈍感力的體現。

最後,便是對待相同的問題時,高智商的人思考時間反而更長,這是為什麼呢?

在面對一個綜合性問題時,一般人可能很快就做出了決定,而高智商的人卻會考慮更多因素與情況,通過不斷分析做出最正確的決定。所以高智商的人經常會將簡單的問題複雜化,以至於等他們想清楚時,事情早就已經被別人成功解決了。

這種看待問題「鈍感」的鈍感顯得有些拖泥帶水,但是它的確能排除很多不確定因素,做出的決定也往往更正確。因此從巨觀角度來看,高智商人群雖然做決策很慢,但是決策效率更高,尤其在面對複雜問題時,他們的優勢會表現地非常明顯。

總而言之,高智商人群雖然看起來比較神秘,不諳世事,缺乏情商,但是卻總能背負著眾人的嘲笑與不解獨自前進;他們雖然看起來「笨笨的」,但卻能出色地完成很多複雜的事情;他們雖然「冷血」,但總能在任何時候保持冷靜,完美處理好遇到的難題。

正是因為這些不同,那些高智商的「天才」才成為孤獨的一類人,成為人們眼中的「異類」,這一切也決定了他們能取得比常人更大的成就。畢竟對他們來說,能做出最正確的選擇、將事情做得更完美才是最重要的。

正是因為這些不同,那些高智商的「天才」才成為孤獨的一類人,成為人們眼中的「異類」,這一切也決定了他們能取得比常人更大的成就。畢竟對他們來說,能做出最正確的選擇、將事情做得更完美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