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內蒙古出土清朝公主墓,墓主像剛去世,還身著價值上億的珍珠龍袍

PubDate:2021-07-17

杜牧曾寫過:「六朝文物草連空,天淡雲閑今古同」。幾朝盛況,繁華落盡,不見蹤跡,唯有荒寂,草色連空,天高雲淡,不曾變更。古談妙趣,文物珍寶,皆著錄有序,後人觀之,賞之,珍惜憐愛之。

歷史上下幾千年,每一段時光,每一個角落,都發生過傳奇故事,或神話傳說,或歷史史實,無一不添加了神秘色彩。總有一些珍寶遺留在土地之下,記載著消失在時間中的故事,等待著重見天日,再向人們訴說過往的種種,親情或愛情,歡愉或悲傷。內蒙古就曾發現過一個公主墓,這裡出土的,是位身著龍袍的大清公主。

1972年,在內蒙古赤峰巴林,有人報告發現古物遺跡,專家組前往後,經過一番考察,發現古物來自一座面積很大的陵墓,大約是清朝期間留下的。很快,專家組開始進行搶救性發掘,令人震驚的是,這不是一座普通的古墓,而是一座公主墓,墓主人竟是康熙的女兒。

根據歷史資料和墓內遺物,判斷其為固倫榮憲公主,其陪葬品價值連城,不乏稀世珍寶,並且,更令人驚奇的是,墓主人的屍體保存完好,她身上穿著的還是象徵身份和地位的龍袍。

考古專家們發現,古墓容貌現狀完整,沒有被盜挖的痕跡,當發掘墓葬時,

發現其墓主人,固倫榮憲公主的遺體竟異常完好,長長的雙辮垂在腰間,發色漆黑,根根分明,發帶捆繞其上,身高並不高,正面朝上躺著,頭朝南,腳朝北,陪葬飾品極其華麗,鳳冠金簪,手鐲戒指,綾羅綢緞,繡花衣靴,每一樣都價值連城。但更神奇的是,她的遺體雖距今已兩百多年,但並沒有腐壞,五官分明,皮膚還富有彈性,神情安詳,宛如活人睡著了一般。

公主墓內陪葬品多如牛毛,價值不菲,每一件都很有考察價值,其中最顯眼的,莫屬公主身上穿著的珍珠團龍袍。龍袍又稱作龍袞,由名貴的黃色絲線所製成,繡滿圖騰,因「九五之尊」的寓意,一般都會用金線繡上九條龍,象徵著至尊的權力和身份,其工藝巧奪天工,為稀世珍寶。公主身上的這件,便是典型的宮廷制樣式,剪裁寬鬆,繡有8條金龍,紋飾精美,並有數萬粒珍珠鑲嵌其上。專家表示,這件龍袍價值連城,撇去其研究價值不算,光保守估計就價格上億。

固倫榮憲公主為大清皇帝康熙的子嗣,是嫡出系第三個女兒。在古代,等級制度非常嚴密,只有皇后所生的兒子才能稱作嫡子,血統高貴,一般是繼承皇位的第一選擇,而其嫡女,一般被稱為「固倫公主」,其稱號寓意為天下國家,最尊貴的公主,是公主中的最高階層。據記載,固倫榮憲的生母並非皇后,而是榮妃,但她並不似其他庶出公主一樣稱「和碩」,

這就能看出皇帝對她的寵愛,不惜破例改其尊稱。

但要知道,在等級制度森嚴的封建王朝,唯有天子才能穿龍袍,固倫榮憲獲得龍袍加身的殊榮,不僅僅是因為父親寵愛,更由於她用一生,為大清做出了無法磨滅的貢獻。

清朝滿人掌政期間,也曾出現盛世之況,百姓安樂,軍隊強勢,但塞外地區不免發生摩擦,為了避免發起大規模出兵,耗費財力人力,常會通過聯姻的方式拉近兩國關係。而固倫榮憲公主,當時就作為和親對象,被嫁往蒙古。

她的丈夫烏爾袞,是有名的蒙古功臣,

效忠于康熙皇帝,勇猛堅毅,年少有為,僅在20歲時就曾率領將士,參加有名的烏蘭布統之戰,為大清立下過赫赫戰功。為獎賞烏爾袞,並穩固其忠誠,康熙將自己最心愛的女兒嫁予他,向天下表示滿蒙血脈相融。但不幸的是,烏爾袞先公主逝去,為了完成自己的使命,年輕的公主獨自留在蒙古,至死都在維護大清和蒙古,避免滿蒙衝突,為兩族的友好關係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她的付出,自然被康熙看在眼裡,因此才給予她如此殊榮,加封「固倫」,龍袍陪葬。

先人已逝,隨著固倫榮憲公主墓的發掘,讓我們瞭解到這樣一段傳奇的歷史,她因乖巧孝順受父親寵愛,又因身先士卒鞏固外交,而受大清子民愛戴,為了國家和百姓,遠嫁異鄉,至死未歸。雖不是沙場男兒,但有過之無不及,她用自己的方式效忠國家,為此,不免讓後人心生敬佩。

先人已逝,隨著固倫榮憲公主墓的發掘,讓我們瞭解到這樣一段傳奇的歷史,她因乖巧孝順受父親寵愛,又因身先士卒鞏固外交,而受大清子民愛戴,為了國家和百姓,遠嫁異鄉,至死未歸。雖不是沙場男兒,但有過之無不及,她用自己的方式效忠國家,為此,不免讓後人心生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