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Q彈爽口滑溜溜,吃它才叫真涼快!

PubDate:2021-06-25
涼粉攤兒是盛夏的報時鐘,人們巴望著它拯救瀕死的胃口。要是涼粉不出攤兒,那就要出大事了! 白嫩嫩厚墩墩的一大坨,扣在鐵盤子裡,孩子們在玻璃那頭眼巴巴等著,看大爺拿刮刀一下一下地刮。平整順滑的表面漸漸起了棱,像泥地裡的拖拉機印子。 刮涼粉是個細緻活兒,刮得急了不合紋路,材料就浪費。刮好的涼粉一條條,均勻平整,抓到小盒裡,澆上調料,放學路上邊走邊吃,開胃又涼快——夏天還有比這更舒服的事嗎? 四川的美術妹妹聽到這兒坐不住了:賣涼粉兒還用玻璃罩子的?

清末四川涼粉擔子|圖源@珠海市圖書館

相比全國其他省份,四川人吃涼粉兒要「簡陋」得多。早年間出攤兒不用小車,自然也沒有玻璃罩子,一個挑子就能解決所有問題。 「涼粉~涼麵~涼皮兒~豆腐腦~」渾厚悠長的叫賣貫穿街巷,跟「磨剪子鏘菜刀」共同組成叫賣協奏曲。

《賣涼粉》|圖源@《清國京城風俗畫》

賣涼粉是體力活,買涼粉兒則是門「循聲辨位「的手藝。家裡的小朋友聽到吆喝聲就飛奔出去,循著聲兒追挑子。 挑子前後各掛一個帶抽屜的箱,涼粉、涼皮、涼麵、豆腐腦、調料,每層抽屜放一樣。裡面還備一次性碗筷,隨買隨吃。
瞧,一家店的生意就在一個肩膀上完成了。

戳視訊看鏇子涼粉製作方法

四川是涼粉兒大省,紅薯、玉米、綠豆、豌豆、胡豆都能拿來做涼粉。像是「鏇子涼粉兒」就是用豌豆粉做的。 也是敦實的一坨,但形狀要搞成渾圓的。用涼粉刮子繞著圈慢慢刮下一圈——就像走盤山公路那樣。刮出一把來碼在碗裡,澆上調料再一拌就做好了。 鏇子涼粉細長滑溜,可以像麵條那樣大口吸溜著吃,調味又麻又辣又香,天熱的時候來上一碗,巴適得板!
開封煎涼粉 當然啦,涼粉也不只有涼拌一種做法。去年同事到開封出差,回來對當地的煎涼粉讚不絕口:原來涼粉還能熱著吃啊! 涼粉熱吃其實早在宋朝就有了,甘肅平涼的細索涼粉在《東京夢華錄》裡就有記載。同事去開封吃到的煎涼粉則是河南當地有名的小吃,有名到可以作為民俗文化到國外去表演的那種。 跟拌涼粉用綠豆、豌豆澱粉做原料不同,炒涼粉是要用紅薯澱粉的。把紅薯涼粉切成塊,先放到鍋裡去煎,然後加西瓜豆醬或是豆瓣醬一起炒,
爛糊筋道,還帶一點焦皮。 雖是「熱著做」,但是牙齒感受到的滑溜勁道的觸感會給人涼浸浸的錯覺,夏天吃也是解暑的。 講完了煎涼粉,同事還給我賦詩一首:「冰鎮刮條漏魚穿,晶瑩沁齒有餘寒。味調濃淡隨君意,只管涼來不管酸。」

東北炒燜子

什麼煎涼粉?這不是「炒燜子」嘛! 炒燜子是大連和丹東的特色小吃,
是小吃攤兒界的霸主,夜市兒裡的巨頭。 原料與煎涼粉類似,都是紅薯涼粉切塊兒下到鍋裡煎,但到了調味這一步,就兵分兩路了。
炒燜子,特別醜,特別香 煎涼粉是把調料一股腦放進鍋裡,
跟涼粉一通燜炒。炒燜子則是把煎好的涼粉放進碗裡,之後再加調料去拌。 調味兒也很有東北特色:糖、醋、醬油、蒜汁兒、辣椒油等不用贅述,芝麻醬是必須安排的。一大碗裹著麻將辣椒,糊糊的沒什麼賣相,但嚼著勁道,調味真香! 當年我媽對炒燜子入迷,每週坐車到大連天津街的固定攤點吃燜子。等家附近也能找到燜子攤兒,她反而不吃了。(天津街是大連的一條街)

在東北,川北涼粉是道隆重的菜

他們聊涼粉兒聊得起勁兒,我插不上話。 因為對於東北人來說,涼粉兒這東西要麼變成燜子出現在鍋裡,要麼就是川菜館子裡用刀切出來的整齊條塊兒,淋上辣子碼在盤子裡——一道川北涼粉兒,在東北的川菜館兒能和水煮魚並駕齊驅。 那種用刮子刮出來的街頭涼粉我是沒印象的。

滑溜勁道又抗餓的涼皮才是真愛

東北人的夏天,不盼涼粉兒,盼涼皮兒! 涼粉兒涼皮兒,一字之差,其實壓根兒不是一種東西。涼粉兒多是用澱粉加工,像是前面提到的綠豆、豌豆、紅薯、土豆之類。 涼皮兒的原料則是大米。也有用小麥做的搟面皮,過程要複雜得多。 做涼皮兒是一種肢體藝術。泡好的大米磨成粉漿,加開水不斷攪拌均勻,倒在一張大轉盤上,搖動雙臂扭動身軀,讓米漿均勻鋪滿,隨後上鍋大火蒸熟。 更討巧的做法是直接把米漿淋在帶把手的圓盤上,放到滾水裡一轉,利用離心力讓米漿均勻鋪開,同時隔水燙熟——這是小攤販的智慧。 涼皮兒的故鄉在西北,全國各地賣涼皮兒的小攤都打著「正宗陝西」的旗號,「陝西」沒錯,畢竟那是涼皮的老家,但「正宗」倆字有待商榷。 像我的老家東北,涼皮攤子的標配是一大桶瀉開的芝麻醬,還有藏在櫃子裡頭「不要錢」的糖。 拌涼皮兒的大姐手持大長刀,哢哢幾下就把涼皮剁成條,加上醋、醬油、蒜汁兒、辣椒、黃瓜絲兒云云,臨了狠杵兩大勺糖,再給一大勺芝麻醬。 她要是不給,你摔筷子就走。 記憶中的涼皮一直是甜甜辣辣又香香的,直到和西安同事一起點外賣,我說他的涼皮兒不能吃,他說我吃的不是涼皮兒。 陝西涼皮可以分大米、小麥兩大派。小麥派的代表是岐山面皮,而陝西南部的涼皮多用大米製成,最有名的便是秦鎮米皮。 「正經陝西涼皮調味的精髓在那一勺油潑辣子上,我們可不放糖!」

說我們涼皮兒不正宗,難道東北人就沒有那種滑溜溜涼津津的智慧嗎? 有哇!「大拉皮兒」一出場,我看誰不服? 大拉皮兒是東北人設宴的「定場詩」,外地人稱它為「東北版涼皮兒」。其實它更像涼皮和涼粉的聯名款:原料是澱粉,像涼粉兒;做法是在平盤子裡轉一轉,像涼皮兒。 席上的大拉皮兒要「堆到冒尖兒」才算夠排面。四周圍碼上黃瓜絲兒、蛋皮絲兒、胡蘿蔔絲兒、炒豬肉絲兒和焯木耳絲兒,臨了還要淋上滿滿的一大勺芝麻醬,撒點兒香菜葉做點綴,五顏六色煞是好看!

把草木莊稼變得清涼爽口滑溜溜,那是咱們老祖宗對抗炎夏的獨特智慧。涼皮、涼粉、仙草凍、龜苓膏......快和臺臺分享你最愛的一口爽滑~滑溜勁道又抗餓的涼皮才是真愛

東北人的夏天,不盼涼粉兒,盼涼皮兒! 涼粉兒涼皮兒,一字之差,其實壓根兒不是一種東西。涼粉兒多是用澱粉加工,像是前面提到的綠豆、豌豆、紅薯、土豆之類。 涼皮兒的原料則是大米。也有用小麥做的搟面皮,過程要複雜得多。 做涼皮兒是一種肢體藝術。泡好的大米磨成粉漿,加開水不斷攪拌均勻,倒在一張大轉盤上,搖動雙臂扭動身軀,讓米漿均勻鋪滿,隨後上鍋大火蒸熟。 更討巧的做法是直接把米漿淋在帶把手的圓盤上,放到滾水裡一轉,利用離心力讓米漿均勻鋪開,同時隔水燙熟——這是小攤販的智慧。 涼皮兒的故鄉在西北,全國各地賣涼皮兒的小攤都打著「正宗陝西」的旗號,「陝西」沒錯,畢竟那是涼皮的老家,但「正宗」倆字有待商榷。 像我的老家東北,涼皮攤子的標配是一大桶瀉開的芝麻醬,還有藏在櫃子裡頭「不要錢」的糖。 拌涼皮兒的大姐手持大長刀,哢哢幾下就把涼皮剁成條,加上醋、醬油、蒜汁兒、辣椒、黃瓜絲兒云云,臨了狠杵兩大勺糖,再給一大勺芝麻醬。 她要是不給,你摔筷子就走。 記憶中的涼皮一直是甜甜辣辣又香香的,直到和西安同事一起點外賣,我說他的涼皮兒不能吃,他說我吃的不是涼皮兒。 陝西涼皮可以分大米、小麥兩大派。小麥派的代表是岐山面皮,而陝西南部的涼皮多用大米製成,最有名的便是秦鎮米皮。 「正經陝西涼皮調味的精髓在那一勺油潑辣子上,我們可不放糖!」

說我們涼皮兒不正宗,難道東北人就沒有那種滑溜溜涼津津的智慧嗎? 有哇!「大拉皮兒」一出場,我看誰不服? 大拉皮兒是東北人設宴的「定場詩」,外地人稱它為「東北版涼皮兒」。其實它更像涼皮和涼粉的聯名款:原料是澱粉,像涼粉兒;做法是在平盤子裡轉一轉,像涼皮兒。 席上的大拉皮兒要「堆到冒尖兒」才算夠排面。四周圍碼上黃瓜絲兒、蛋皮絲兒、胡蘿蔔絲兒、炒豬肉絲兒和焯木耳絲兒,臨了還要淋上滿滿的一大勺芝麻醬,撒點兒香菜葉做點綴,五顏六色煞是好看!

把草木莊稼變得清涼爽口滑溜溜,那是咱們老祖宗對抗炎夏的獨特智慧。涼皮、涼粉、仙草凍、龜苓膏......快和臺臺分享你最愛的一口爽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