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七龍珠》漫畫中的賽亞人貝吉塔遇到強敵,為何不變成大猩猩?

PubDate:2021-06-27

#貝吉塔後期遇到強敵為什麼不變成大猩猩#

日本漫畫家鳥山明漫畫《七龍珠》中,長著尾巴的賽亞人看到月亮可以變成巨猿,戰鬥力暴漲10倍,不過,貝吉塔只在第一次來到地球遇到悟空(卡卡羅特)的時候使用過「巨猿戰術」,之後,無論是在那美剋星與基紐特種部隊、弗利薩戰鬥,還是在對戰人造·人17、18號以及沙魯的戰鬥中都沒有再使用過「巨猿戰術」,這是為什麼呢?

且聽娓娓道來。

賽亞人的生存法則與電影《人猿星球》、「生物朋克」

賽亞人被稱為戰鬥民族、生活在貝吉塔行星,國王對一般賽亞人有召集的權利,但是,外出戰鬥時的賽亞人一般都是小團隊作戰,很少有單獨進行戰鬥的。

賽亞人這個種族有著人類的外表但是卻有猿猴的尾巴,而且在一定條件下會變成巨猿,這種設定其實是參考了一部人氣電影《人猿星球》。

1968年,根據彼埃爾·布勒同名小說改編的《人猿星球》上映,影片中的人類在遙遠的太空中發現了一個神秘星球,而統治這個星球的是猿猴,未開化的人類則處於生物鏈的底部,處於被猿猴奴役的狀態。

在影片的末尾得知,這個神秘星球就是若干年後的地球,人類的文明衰敗後走向退化,

而猿猴得到了進化、取代了人類,他們雖然保持著猿猴的外表,但卻有著和人類一樣的智慧。

人類與其他生物結合,其實,這就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日本漫畫界盛極一時的「生物朋克」理念,很多加入「生物朋克」理念的漫畫都人氣爆棚,比如高屋良樹的《強殖裝甲》(也譯作:變身鬥士凱普)。

《強殖裝甲》中人類與其他生物合體,被調製成一種叫做獸化兵的合體生物,既有人的智慧又有合體生物的力量和優點,《七龍珠》中的賽亞人巨猿理念也是如此,賽亞人變成巨猿後其實保持原有智慧的同時又完成了戰鬥力的進階。

當然,小悟空(卡卡羅特小時候)的「巨猿化」是一個特例,因為他小時候腦部受傷、巨猿化後就會失去理智。

《人猿星球》電影表達的理念是,進化並不是一成不變的,高等生物有退化的可能,低等生物也會突然進化,這個公式在賽亞人、弗利薩(可變形外星人)兩個物種上進行了體現。

前期弗利薩對賽亞人是碾壓的態勢,但是後來賽亞人光速進化,超越了弗利薩並毀滅了後者。

「人造月亮」和「巨猿戰術」適用於什麼情況?

賽亞人變成巨猿的條件是,眼睛直視滿月時的月亮,這時的月亮會反射太陽光,產生超過1700萬度的藍色光波,而在沒有滿月的時候,賽亞人也可以製造出「人造月亮」,變成巨猿。

很多人都忽略了賽亞人變成巨猿的另外一個關鍵——尾巴,只有有尾巴的賽亞人才能在滿足條件下變成巨猿,而沒有尾巴,一切皆枉然,尾巴也是賽亞人的一個弱點,一旦尾巴被抓住,賽亞人就會失去力量癱軟在地。

通過鍛煉,可以克制尾巴這個弱點,話說回來,賽亞人不是搭載永久能量爐的人造·人,

變成巨猿後,雖然擁有10倍戰鬥力,但是也僅僅是讓現有的能量增幅,簡單來說,那巴和悟空激戰之後戰鬥力下滑到原來的幾分之一,即使再變成巨猿也不是悟空的對手,所以那巴很絕望、又不服氣,準備拿其他人洩憤。

「巨猿戰術」一般被賽亞人用在戰鬥的初始階段和戰鬥的末稍,

初始階段可以得到最大增幅,比如剛來地球時的貝吉塔,17000的戰鬥力巨猿化就是17萬戰鬥力,戰鬥末梢的意思,就是貝吉塔與悟空的對決,全力戰鬥之後在實力上有一些差距,但是巨猿化可以逆轉。

貝吉塔一開始不願意使出巨猿戰術,一是因為自負,畢竟此時掌握界王拳的悟空可以控制戰鬥力,貝吉塔不明所以產生了輕敵,後來使出巨猿戰術時,激戰後的貝吉塔剩餘戰力原本已經不多了,雖然有效果但是並沒有絕對碾壓。

之後,在那美剋星面臨弗利薩、面對人造·人17、18號時,貝吉塔再沒變成巨猿,這除了和沙魯後來說的「力量均衡」勝過「絕對力量」的理論有關之外,和敵人的戰鬥力太過懸殊以及與貝吉塔的性格也有一定關係,不到最後一刻,貝吉塔是不願意不擇手段的,但是到了最後一刻,即使不擇手段,也難以取勝了(損耗力量後巨猿效果巨減)。

正所謂性格決定了一切。

好了,本期就聊到這裡,如有不同意見,歡迎留言。

之後,在那美剋星面臨弗利薩、面對人造·人17、18號時,貝吉塔再沒變成巨猿,這除了和沙魯後來說的「力量均衡」勝過「絕對力量」的理論有關之外,和敵人的戰鬥力太過懸殊以及與貝吉塔的性格也有一定關係,不到最後一刻,貝吉塔是不願意不擇手段的,但是到了最後一刻,即使不擇手段,也難以取勝了(損耗力量後巨猿效果巨減)。

正所謂性格決定了一切。

好了,本期就聊到這裡,如有不同意見,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