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那個黨,除了以仇恨意識出發的「反中」愚民 還有啥?

【宋楚瑜對國際現勢的觀察】

七大工業國組織(G7)會議於2021年6月14日落幕, 大會公報在美國主導下、集中火力瞄準中國。 在疫苗捐贈承諾方面, 提出「重建更好世界」(Build Back Better World, B3W)來抗衡中國的「一帶一路」計畫;美英再就新冠(Covid-19)病毒溯源調查責難於中國;重提促請中國尊重新疆人權, 再談香港的自治權利;G7首次表示重視臺海和平與穩定, 並鼓勵以和平方式解決兩岸議題。

宋習會

G7峰會上、美國力推40兆全球基建計畫來抗衡中國, 問題是並未交代錢從何來?美國為了圍堵中國的崛起, 重返多邊主義, 聯合其他西方盟國抗衡中國的策略真能奏效?

雖然美國一再說G7在對中國立場上日益趨同, 並強調與會各方普遍認為中國代表著對世界民主政治的重大挑戰, 甚至說所在乎的是民主政體能否在瞬息萬變的21世紀與世界各地的獨裁政府較勁。 但不可忽略的是, 在對中國的態度上,

即使同屬民主政體的其他六國領袖與美國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

譬如說, 法國總統馬克宏在峰會後、於英國康沃爾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明確表示, G7不是敵對中國的「俱樂部」, 在應付氣候變遷、國際貿易以及發展政策等問題上, G7成員仍要和中國一起努力;並指出「現在發展和中國的合作夥伴關係需要坦誠與尊重。 」馬克宏並說, 他看到中國走出的道路, 在過去幾十年讓數億人脫貧。 同樣地, 在對中國的態度上, 英國及其他工業國領袖的立場也與美國不盡相同。

義賣品no.9--金雞美人 45x33含竹節紋木框 N.T28,000

(欲收藏私訊 [email protected])

馬克宏總統的話, 讓我想起在2017年受命代表總統到越南參加APEC領袖會議, 在會議短暫休息、各領袖代表三三兩兩聚在一起交談的時候, 習主席當著馬來西亞首相納吉、泰國總理帕拉育和 我的面說, 在未來四年中國大陸將全力推動脫貧, 希望能在2021年讓中國所有老百姓的生活水準在聯合國的國際貧窮線之上。 大陸對脫貧的投入確實有目共睹, 馬克宏總統的一番話頗有肯定習主席近年來的努力成果意味。

長期來, 美國居於世界獨霸的地位, 但卻忽略了當前的世界局勢早已擺脫二戰結束後、所謂自由世界與共產國際兩大集團劍拔弩張對峙的局面。 美國發行國債向全球借貸, 為了償債、無節制地超印美元, 直接導致全球通膨的惡果;為了維持美軍駐紮全球的龐大軍費、要求盟國買單……, 諸多片面強勢作為早已引起盟國的非議。

何謂G7?美其名為世界七大發達國家經濟體組織。 說穿了, 就是工業革命後、最早開始以「船堅炮利」進行掠奪他國資源的帝國主義陣營(加拿大除外)。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 慣以「自由民主」區別於共產國際的「極權統治」, 冷戰時期以軍備競賽的手段拖垮了蘇聯;不曾想30年後,

讓強調其治理具回應性及調適性、施行「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中國大陸崛起, 進一步威脅到美國霸權的地位。 時至今日, 國際局勢丕變, 當華沙公約組織不再威脅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時, 德國為了冬季取暖, 必須要和俄國進行天然氣的交易;沒有了北極熊對帝國興衰的威脅, 即便往日榮光漸已褪色, 英、法、德這三個老牌的工業帝國, 又豈甘為美國之牛後?

如今, 美國拜登總統在「中國威脅論」下, 欲一舉投入近兩兆美元重金以求迎頭趕上、「補修學分」, 重整美國基礎建設, 但面對美國國內疫情嚴峻、種族紛爭、治安槍擊恐攻頻傳, 民主、共和兩黨黨爭方興未艾, 通膨浮現等等諸多自身困境, 「Make America Great Again」效果如何?仍然令人存疑!

《孫子兵法》有雲,「兵貴勝,不貴久」,是直指兵家用兵當求速勝、切忌曠日持久。從韓戰、越戰、波灣戰爭到阿富汗……,美國這個世界超強為何淪落到如今國內基礎建設左支右絀?正所謂「久暴師則國用不足」、「雖有智者,不能善其後矣」,美國長期以來海外用兵,不就正是現在急需「修補學分」之因?

我們必須承認,當前中國大陸全心致力於脫貧的攻堅戰、著力於基建發展道路橋梁以求縮短城鄉差距,外貿縱然受阻但可轉向發展內需,目前又卯足全力於高科技業的自主發展,即便是面對西方強國的競逐圍堵,仍不放棄推動全方位民族復興的努力,將是中國大陸持續發展的最大本錢。這是現實的形勢,我們不能錯估歷史的過去以及現實國際政治發展的未來,這些都是我們在臺灣的鄉親不能不思索判斷的課題。

1949年後,兩岸彼此間存在的一直是「文化價值」與「生活方式」主張的差異,競爭的是「西方民主」與「共產國際」的制度之爭,是「民權與民生方面的實踐之爭」,而非臺灣人是不是中國人的「民族之爭」。

中國大陸隨著改革開放的進展,累積了重大經濟成果,全然「姓社」的共產主義已修正為當前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社會窮的時候,為了追求富裕,社會主義往往不敵於資本主義。同樣地,當資本主義過度發展,分配的不公及財富的過度集中,就引發社會底層的反抗,這時候就突顯出社會主義的不可或缺性,因此政府施政的觀念應當是因勢利導,也就是要有「輔正量度」的施政作為。

最近,中國大陸構思建立「國家共同富裕示范區」,如若能讓兩岸人民共同公平參與,不啻為增加彼此互信的重大舉措。

當前臺灣對大陸的經貿依存度已高達42.6%,即使不能說臺灣經濟得依靠中國,但兩岸產業內貿易比率升高,融合度愈來愈高卻是不爭的事實,難道還能無視中國大陸這個仍在持續成長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存在?很難想象,在如此高度的兩岸經貿依存下,臺灣某些人居然依舊能視若無睹,罔顧民生福祉的現實,以仇恨意識出發的「反中」作為遂行爭取選票的政治手段!其實,誠實地瞭解歷史、務實地處理未來,以歷史同源的民族情感做為交流基礎,該堅持的絕不妥協、可商榷的亦不固執,兩岸之間大可和平相處,經貿上互利互補。

(欲收藏私訊 [email protected])

義賣品 2021 鴻運 周明翰 膠彩(巖彩) 30x44cm 臺幣15500

除兩岸經貿高度依存外,民進黨執政期間,漠視許多臺灣民眾認同兩岸同根同源的感受,執意「修改課綱」達到「去中國化」的目的,誤導臺灣的年輕人不再認同中華民族,實為不智之舉。「認識臺灣本土文化」根本不應「去中國化」,我們現在都接受原住民鄉親是來自「南島民族」的血緣,那又何必扭曲絕大多數臺灣同胞的先民是來自唐山、同為中華民族的事實! 還有人說「臺灣在歷史上從未是中國的一部分」,那麼請問1683年滿清康熙皇帝又如何收復臺灣並置官設治?在滿清統治臺灣的二百多年期間,又有多少臺灣俊彥科舉中試後入朝為官?而當時美國還未出現在世界版圖中!如果臺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1895年甲午戰敗,滿清政府又有何權力將臺灣割讓給日本?

國民黨雖然批評民進黨「去中國化」,然2008至2016國民黨執政的八年,卻未見將課綱內容導正。

更精確地說,利益分配的不公,才是讓臺灣人民對兩岸交流經貿往來失去信心與信任的背後主因;近20年來、貧富差距的急遽擴增,更讓臺灣社會底層忿忿不平。與其說2014年的「太陽花運動」,是反對立法院通過兩岸服貿協議,倒不如說是對肇始於2005年起,兩岸交流紅利盡數流入少數國民黨權貴買辦口袋的反彈!而2014年縣市長選舉,就是投射出臺灣人民對社會分配不公、貧富差距擴大,權貴子弟充斥的憤怒!

為什麼2008至2016年、號稱兩岸交流黃金八年的過程,沒有讓臺灣人民、特別是現在被稱為「天然獨」的臺灣年輕人,能夠感受到兩岸同屬一家人,共同融入「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有果必有因,就因為這八年是臺灣社會分配不均最嚴重的時期。質言之,兩岸之間最需操心的關鍵問題,不僅是在史觀上讓臺灣的年輕人瞭解到兩岸間的「臍帶」,尤為重要地是大陸當局亦應清楚認識什麼是臺灣人民所需要的,讓臺灣年輕同胞對中華民族復興有共同的「期待」。更清楚地說,當前臺灣人民期待能「維持臺灣自由民主開放與保護人權的現狀」、「維持臺灣政治制度,可以有民選的政府來治理國家,讓人民有充分表達政治意見自由的現狀」以及「維持臺灣可以在國際上有適當的空間去參與國際社會與經貿交流,並貢獻臺灣心力的現狀」,更重要地是在兩岸之間,「要維持非戰爭和平交往的現狀」。

總而言之,中國大陸經濟持續成長是不容忽視的既定事實,中國大陸貫徹「脫貧攻堅」、「一帶一路」的政策效果。肩負2020年817萬票的期許,臺灣執政當局難道不能引為借鏡?若只是任由交相責難、惡言以對,僵局難解、戰雲紛起卻不思改善,難道非等到烽火連天,才要認真思考兩岸和平發展的迫切性?請聽政壇老師傅語重心長地呼籲,切莫輕忽對岸億萬人民的歷史使命感,更不要挑弄中國大陸人民對兩岸關係敏感的神經。臺灣不能只片面擷取報導美、日或G7聯合聲明中「關心臺海的和平與穩定」這句話,卻毫不關心下一句「鼓勵以和平方式解決兩岸問題」應該要如何推展?甚至視若無睹!

智者多慮 愚者自安,若非憂國憂民,誰又願意「烏鴉噪耳、狗吠火車」?

《孫子兵法》有雲,「兵貴勝,不貴久」,是直指兵家用兵當求速勝、切忌曠日持久。從韓戰、越戰、波灣戰爭到阿富汗……,美國這個世界超強為何淪落到如今國內基礎建設左支右絀?正所謂「久暴師則國用不足」、「雖有智者,不能善其後矣」,美國長期以來海外用兵,不就正是現在急需「修補學分」之因?

我們必須承認,當前中國大陸全心致力於脫貧的攻堅戰、著力於基建發展道路橋梁以求縮短城鄉差距,外貿縱然受阻但可轉向發展內需,目前又卯足全力於高科技業的自主發展,即便是面對西方強國的競逐圍堵,仍不放棄推動全方位民族復興的努力,將是中國大陸持續發展的最大本錢。這是現實的形勢,我們不能錯估歷史的過去以及現實國際政治發展的未來,這些都是我們在臺灣的鄉親不能不思索判斷的課題。

1949年後,兩岸彼此間存在的一直是「文化價值」與「生活方式」主張的差異,競爭的是「西方民主」與「共產國際」的制度之爭,是「民權與民生方面的實踐之爭」,而非臺灣人是不是中國人的「民族之爭」。

中國大陸隨著改革開放的進展,累積了重大經濟成果,全然「姓社」的共產主義已修正為當前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社會窮的時候,為了追求富裕,社會主義往往不敵於資本主義。同樣地,當資本主義過度發展,分配的不公及財富的過度集中,就引發社會底層的反抗,這時候就突顯出社會主義的不可或缺性,因此政府施政的觀念應當是因勢利導,也就是要有「輔正量度」的施政作為。

最近,中國大陸構思建立「國家共同富裕示范區」,如若能讓兩岸人民共同公平參與,不啻為增加彼此互信的重大舉措。

當前臺灣對大陸的經貿依存度已高達42.6%,即使不能說臺灣經濟得依靠中國,但兩岸產業內貿易比率升高,融合度愈來愈高卻是不爭的事實,難道還能無視中國大陸這個仍在持續成長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存在?很難想象,在如此高度的兩岸經貿依存下,臺灣某些人居然依舊能視若無睹,罔顧民生福祉的現實,以仇恨意識出發的「反中」作為遂行爭取選票的政治手段!其實,誠實地瞭解歷史、務實地處理未來,以歷史同源的民族情感做為交流基礎,該堅持的絕不妥協、可商榷的亦不固執,兩岸之間大可和平相處,經貿上互利互補。

(欲收藏私訊 [email protected])

義賣品 2021 鴻運 周明翰 膠彩(巖彩) 30x44cm 臺幣15500

除兩岸經貿高度依存外,民進黨執政期間,漠視許多臺灣民眾認同兩岸同根同源的感受,執意「修改課綱」達到「去中國化」的目的,誤導臺灣的年輕人不再認同中華民族,實為不智之舉。「認識臺灣本土文化」根本不應「去中國化」,我們現在都接受原住民鄉親是來自「南島民族」的血緣,那又何必扭曲絕大多數臺灣同胞的先民是來自唐山、同為中華民族的事實! 還有人說「臺灣在歷史上從未是中國的一部分」,那麼請問1683年滿清康熙皇帝又如何收復臺灣並置官設治?在滿清統治臺灣的二百多年期間,又有多少臺灣俊彥科舉中試後入朝為官?而當時美國還未出現在世界版圖中!如果臺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1895年甲午戰敗,滿清政府又有何權力將臺灣割讓給日本?

國民黨雖然批評民進黨「去中國化」,然2008至2016國民黨執政的八年,卻未見將課綱內容導正。

更精確地說,利益分配的不公,才是讓臺灣人民對兩岸交流經貿往來失去信心與信任的背後主因;近20年來、貧富差距的急遽擴增,更讓臺灣社會底層忿忿不平。與其說2014年的「太陽花運動」,是反對立法院通過兩岸服貿協議,倒不如說是對肇始於2005年起,兩岸交流紅利盡數流入少數國民黨權貴買辦口袋的反彈!而2014年縣市長選舉,就是投射出臺灣人民對社會分配不公、貧富差距擴大,權貴子弟充斥的憤怒!

為什麼2008至2016年、號稱兩岸交流黃金八年的過程,沒有讓臺灣人民、特別是現在被稱為「天然獨」的臺灣年輕人,能夠感受到兩岸同屬一家人,共同融入「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有果必有因,就因為這八年是臺灣社會分配不均最嚴重的時期。質言之,兩岸之間最需操心的關鍵問題,不僅是在史觀上讓臺灣的年輕人瞭解到兩岸間的「臍帶」,尤為重要地是大陸當局亦應清楚認識什麼是臺灣人民所需要的,讓臺灣年輕同胞對中華民族復興有共同的「期待」。更清楚地說,當前臺灣人民期待能「維持臺灣自由民主開放與保護人權的現狀」、「維持臺灣政治制度,可以有民選的政府來治理國家,讓人民有充分表達政治意見自由的現狀」以及「維持臺灣可以在國際上有適當的空間去參與國際社會與經貿交流,並貢獻臺灣心力的現狀」,更重要地是在兩岸之間,「要維持非戰爭和平交往的現狀」。

總而言之,中國大陸經濟持續成長是不容忽視的既定事實,中國大陸貫徹「脫貧攻堅」、「一帶一路」的政策效果。肩負2020年817萬票的期許,臺灣執政當局難道不能引為借鏡?若只是任由交相責難、惡言以對,僵局難解、戰雲紛起卻不思改善,難道非等到烽火連天,才要認真思考兩岸和平發展的迫切性?請聽政壇老師傅語重心長地呼籲,切莫輕忽對岸億萬人民的歷史使命感,更不要挑弄中國大陸人民對兩岸關係敏感的神經。臺灣不能只片面擷取報導美、日或G7聯合聲明中「關心臺海的和平與穩定」這句話,卻毫不關心下一句「鼓勵以和平方式解決兩岸問題」應該要如何推展?甚至視若無睹!

智者多慮 愚者自安,若非憂國憂民,誰又願意「烏鴉噪耳、狗吠火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