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揭秘:1945年東北戰場林彪兩次伏擊杜聿明為何都無功而返

1945年11月22日杜聿明大軍挺近錦州, 林彪避其鋒芒向中央發電報請求撤退再尋戰機。 11月23日, 中央軍委複電林彪、羅榮桓、彭真:同意林彪22日電報的基本意見, 但黃克誠、梁興初兩部應力求在敵側後消滅敵之一兩個師, 遲滯敵之前進, 以便爭取時間進行各種準備, 尋找機會消滅敵人。 林彪當日決定在錦西、高橋以西地區進行一次殲滅戰。 他命令梁興初的第一師、黃克誠的第三師火速趕到江家屯集結;沙克部第二十七旅在高橋、錦西附近正面抗擊;楊國夫的第七師以一個團為誘餌, 逼近與吸引敵人;主力則隱蔽集結于楊家仗子、毛家屯一帶,

準備對進入這一地區的國民黨軍進行一次殲滅性打擊。 然而, 當擔任誘敵任務的楊部將敵誘到預定地點後, 主力部隊尚未到達。 唯一按時到達的梁興初部已是疲憊不堪。 這場由東北人民自治軍總司令策劃的殲滅戰, 就這樣不戰而罷。

11月24日杜聿明下達了攻打錦州的命令。 擔任迂回任務的國民黨第五十二軍兵分兩路, 渡過小淩河, 向錦州側後進擊。 擔任正面攻擊的國民黨十二軍, 倚仗優勢兵力和強大炮火於26日發起攻擊。 東北人民自治軍於錦州、錦縣、二郎山等地同國民黨軍展開激戰。 當天, 我軍即撤出錦縣, 放棄錦州。 錦州失守, 遼西走廊東門洞開。 東北人民自治軍失去了遏止國民黨軍進入東北的最後一道屏障;中共控制全東北的條件亦不復存在。

林彪

杜聿明部從突破山海關到攻佔遼西重鎮錦州僅僅用了十天。 蔣介石發來電報, 嘉獎杜聿明部全體官兵, 並嚴令杜聿明, 沒有他的手諭不准繼續向東北腹地前進。 撤出錦州後, 林彪將黃克誠部、梁興初部、楊國夫部和山東軍區第二師羅華生部, 集結於錦州以西、以南、以北的週邊地帶, 伺機殲敵一部。 28日, 集結於錦州西南大小虹螺山地區的梁興初和黃克誠部, 向行進于高橋附近之國民黨軍後續部隊進行側擊, 但未達到預期戰果。 11月底至12月初, 在北寧鐵路錦西至錦州段俟機殲敵, 又沒能奏效。

1945年11月中下旬, 東北人民自治軍被迫放棄遼西走廊, 退向東北腹地。

國民黨接收東北, 是有關協定與條約確定的, 蘇聯紅軍完成《雅爾達協定》所規定的義務後, 必須將東北行政權交還國民黨政府。 蔣介石一面令杜聿明部停止推進, 一面與美國磋商, 希望利用美國軍艦繼續運兵北上, 同時還利用外交手段疏通蘇聯, 要求蘇暫緩撤軍, 以便更多的國民黨軍開赴東北。 利用美國海軍第七艦隊, 蔣介石將新六軍、新一軍, 第七十一軍源源不斷地運至關外。 蔣介石的意圖是, 待後續部隊到達後, 準備發動更大規模的進攻, 與共產黨爭奪中長路及其沿線的大城市。

杜聿明

面臨著國民黨軍隊即將開始的大規模進攻, 作為處在第一線的東北局領導人, 深感形勢嚴峻。 錦州失守後, 獨佔東北的戰略目標已無法實現。

下一步應當採取什麼樣的戰略方針?林彪是最先發言的。 11月22日, 他在那個我有一個根本意見”的電報中, 已向中央建議:應準備放棄錦州以及以北二三百里, 讓敵拉長分散後, 再選弱點突擊。 應就地進行準備與充分訓練, 養精蓄銳, 特別加強炮兵的建設, 以待以後之作戰。 林彪在電報中至少表達了兩層意思:其一, 放棄遼西決戰的企圖, 撤往遼寧腹地;其二, 部隊必須進行準備與訓練, 才能待以後之作戰。

三天后, 也就是東北人民自治軍撤出錦州的前一天, 東北局的重要領導成員陳雲、高崗、張聞天經過認真研究, 最後由陳雲主持起草了致東北局和中共中央的《對滿洲工作幾點意見》。 指出:我們必須承認,

首先獨佔三大城市及長春鐵路幹線以獨佔滿洲, 這種可能性現在是沒有的。 因此, 當前在滿洲工作的基本方針, 應該不是把我們的全部注意力集中於這三大城市, 而是集中必要的武裝力量, 在錦州、瀋陽前線給國民黨部隊以可能的打擊, 爭取時間。 同時, 將其他武裝力量及幹部, 有計劃地主動地和迅速地分散到北滿、東滿、西滿, 包括廣大鄉村、中小城市及鐵路支線的戰略地區, 以掃蕩反動武裝和土匪, 肅清漢奸力量, 放手發動群眾, 擴大部隊, 改造政權, 以建立三大城市週邊及長春鐵路幹線兩旁的廣大的鞏固根據地。

毛澤東

由於內容比較多, 《建議》分兩次發往中央。 中央在收到《建議》一半時, 即刻回電說:看了你們未完的電報, 中央完全同意。由中共中央東北局副書記兼北滿分局書記陳雲起草的這份《建議》,對中央調整和轉變關於東北工作的方針以及作戰部署,起到了重要作用。同一時期,黃克誠、李富春、羅榮桓等,也向中央發出過類似的電報。12月28日,毛澤東在為中共中央起草的關於建立鞏固的東北根據地的詣示中,對中國共產黨在東北的工作方針和軍事部署作了明確而具體的決定。毛澤東指出:

我黨現時在東北的任務,是建立根據地,是在東滿、北滿、西滿建立鞏固的軍事政治的根據地。對東北人民自治軍的部署,毛澤東也作了明確規定:將正規軍隊的相當部分,分散到各軍分區去,從事發動群眾,消滅土匪,建立政權,組織遊擊隊、民兵和自衛軍,以便穩固地方,配合野戰軍,粉碎國民黨的進攻。長期以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武裝鬥爭,都離不開根據地。毛澤東的“工農武裝割據”、“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槍桿子裡面出政權”等等著名論斷,都是根據地沃土上發育出來的理論碩果。

中央完全同意。由中共中央東北局副書記兼北滿分局書記陳雲起草的這份《建議》,對中央調整和轉變關於東北工作的方針以及作戰部署,起到了重要作用。同一時期,黃克誠、李富春、羅榮桓等,也向中央發出過類似的電報。12月28日,毛澤東在為中共中央起草的關於建立鞏固的東北根據地的詣示中,對中國共產黨在東北的工作方針和軍事部署作了明確而具體的決定。毛澤東指出:

我黨現時在東北的任務,是建立根據地,是在東滿、北滿、西滿建立鞏固的軍事政治的根據地。對東北人民自治軍的部署,毛澤東也作了明確規定:將正規軍隊的相當部分,分散到各軍分區去,從事發動群眾,消滅土匪,建立政權,組織遊擊隊、民兵和自衛軍,以便穩固地方,配合野戰軍,粉碎國民黨的進攻。長期以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武裝鬥爭,都離不開根據地。毛澤東的“工農武裝割據”、“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槍桿子裡面出政權”等等著名論斷,都是根據地沃土上發育出來的理論碩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