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兩閨蜜在郊區蓋13㎡「土坯房」,身處荒野,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

兩個姑娘辭掉自己工作, 用多年攢下的錢在郊區買下了一處荒地, 並用黏土在其上建起了她們的圓頂「土坯房」, 在僅13㎡的小屋和圍起的院子裡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 你別說, 還真挺有個性!

想瞭解一下她們的生活嗎?一起來看看~

小屋外觀

不得不說, 這座小房子的造型還真是挺特別的, 看上去很像愛斯基摩人的雪屋, 但同時白色的房子和藍天映襯, 讓它又像是一朵漂浮在天際線上的白雲。

這間小屋屬於艾米莉和艾麗卡二人, 她們相識後沒多久, 便約好日後一起找一處接近自然的地方生活, 經過數年時間, 終於找到這處位處偏遠郊區的院落, 二人略微一商量, 最終決定在此地定居。

兩人差不多用了得有18.5萬美元將這個小院和周邊買下,

而後對其進行了一系列的裝修改造——包括用黏土建起這間土坯房後, 幾乎耗盡了她們所有的積蓄, 當然最後的效果還是不錯的!

周圍環境

周圍的環境算不上富饒, 相對貧瘠的土地上長滿了仙人掌, 不過身處曠野中的感覺非常棒,

那種一望無際的平原和遠處的山脈交融, 讓人由衷地放鬆。

最浪漫的是, 在晚上還能欣賞到漫天繁星, 點燃院中的篝火, 兩人靜坐賞月, 還真有那種網紅度假屋的范兒~

當然啦, 目前兩人也充分依靠這種優勢, 憑藉在網上分享自己的生活, 以及偶爾租出小屋換來的報酬生活, 雖然收入不高, 但也怡然自得。

屋內設計

通過一扇拱形木門走入屋內,你會發現這裡的空間比想象中要小一些,畢竟厚厚的土坯牆起著保溫隔熱的作用,一定程度上也讓屋內的視覺觀感看上去更加厚重一些。

而房屋內的整體設計偏向波西米亞風格,簡單的土坯結構分隔了內部的臥室區域和外部的小客廳。

屋內的裝修自然也不複雜,而是盡可能貼近荒野生活那種粗獷、質樸的感覺,波希米亞風的地毯、抱枕,以及藤編的小茶幾,都剛好貼合了這種風格。

小小的兩個地墊就是兩位姑娘的沙發,在這裡聊聊天、看看書都很不錯,即便沒有電視機這類的電子設備,她們通常也會在這裡窩很久,說不出的愜意~

沙發對面的小桌既是餐桌也是倆人的辦公桌,折疊式設計能夠很好地利用空間,在不用的時候收起,不會佔據太多的空間。

為了提升土坯房內的採光能力,兩位姑娘還在頂部加入了一個天窗,不僅能夠在白天起到採集自然光的作用,還能在晚上當作觀星的天窗。

內部的臥室也是這種拱形的設計,不僅結構堅固穩定,同時也頗有異域風情~而且和外面純白的色調不同,內部保留了天然的大地色調,讓整間屋子看上去更加原生態。

床下的兩個抽屜是屋內的主要收納空間,但不是唯一的收納區,在整座院落的外面,二人後來又建起了一間普通的小平房,專門收納一些生活用品,同時那間小平房也是在姑娘倆將這間土坯房租出去時,生活和睡覺的地方。

整間房子的電路從周圍的鎮子上接過來,總而言之用電方面還是沒問題的,而在床頭的隔板上,我還發現了一個有意思的東西——

這空調遙控器是不是有些眼熟?

總而言之,整間13㎡的小房子裡就這些功能啦~但並不是說沒有廚房衛浴,這些必要的生活設施,都被放置在了院落中。

屋外設計

院子裡一圈都搭起了這種簡易的木棚,用來遮風擋雨——好像也不能遮風……在這些木棚下方,則有著包括廚房、餐廳、衛生間、浴室在內功能完備的生活區域。

用水也是直接接入地下的自來水管路,比起很多「離網」生活的家庭來說,這樣做顯然更加方便一些。

在廚房的櫥櫃檯面下,還嵌入了小小的冰箱,差不多能容納下姑娘倆一周的食材,雖然空間不大,但勉強夠用。

哦對,各種碗筷廚具也被收納在了櫥櫃中,由於只需要供兩人生活即可,所以東西倒是也不多,能夠放得下。

由於屋外風沙的原因,所有的調味品和零食之類的食物,都被整齊收納進了櫥櫃對面的高櫃中,關上櫃門能夠妥善保存起來。

餐桌是一張最多可容納十人同時用餐的大桌,有時候姑娘倆的朋友遠道而來找她們玩,她們就會在這張大餐桌上一起用餐。

一旁的多功能烤箱,也能讓姑娘倆和朋友們開一場BBQ,大快朵頤一番!

棚子剩下的空間基本上都被用作了休閒區域,安裝了吊床、擺放了躺椅,倆人兒養的牧羊犬的狗窩也在棚下。

有時候只是在院子裡曬曬太陽、看著狗狗撒歡兒,或者是小小的瞇上一覺,也能讓姑娘倆感受到這種「慢生活」的魅力所在。

險些忘了說,衛生間位於單獨的一個區域,同樣用土坯建造而成,外觀上保留原本的土色,和白色的臥室房屋區分開來。

馬桶採用了很多房車和離網生活常常用到的堆肥式設計,一旁的鐵皮桶內是鋸末、乾草一類的東西,如廁後只要將它倒入馬桶中,就能慢慢變成幹肥料,還是挺環保的設計。

似乎是為了告訴人們這間小房子完全是土坯結構,姑娘倆還在衛生間的牆壁上做了個小小的視窗,打開就能看到內部草桿和土混合而成的土坯材質。

至於洗手池和淋浴間,則全部放到了戶外區域,用簡單的木板將其隔開統一安置在院外一處平坦的地面上,甚至沒有安裝頂棚。

小小的洗手池既是日常洗漱的區域,同時也是姑娘倆的洗衣房,基本上衣服都要手洗才行。

走過兩道木板牆後,就是這處露天淋浴間啦,由於本身身處曠野中,再加上隔斷高度足夠,倒也不必太過擔心隱私性。

說在最後:

個人覺得,在這間小小的土坯房裡生活有好有壞,周圍環境荒涼、設施不便自然都是要考慮的問題,但這同時也是姑娘倆心靈的綠洲,這樣的生活能讓她們感到快樂,或許才是最重要的吧!你覺得呢?

通過一扇拱形木門走入屋內,你會發現這裡的空間比想象中要小一些,畢竟厚厚的土坯牆起著保溫隔熱的作用,一定程度上也讓屋內的視覺觀感看上去更加厚重一些。

而房屋內的整體設計偏向波西米亞風格,簡單的土坯結構分隔了內部的臥室區域和外部的小客廳。

屋內的裝修自然也不複雜,而是盡可能貼近荒野生活那種粗獷、質樸的感覺,波希米亞風的地毯、抱枕,以及藤編的小茶幾,都剛好貼合了這種風格。

小小的兩個地墊就是兩位姑娘的沙發,在這裡聊聊天、看看書都很不錯,即便沒有電視機這類的電子設備,她們通常也會在這裡窩很久,說不出的愜意~

沙發對面的小桌既是餐桌也是倆人的辦公桌,折疊式設計能夠很好地利用空間,在不用的時候收起,不會佔據太多的空間。

為了提升土坯房內的採光能力,兩位姑娘還在頂部加入了一個天窗,不僅能夠在白天起到採集自然光的作用,還能在晚上當作觀星的天窗。

內部的臥室也是這種拱形的設計,不僅結構堅固穩定,同時也頗有異域風情~而且和外面純白的色調不同,內部保留了天然的大地色調,讓整間屋子看上去更加原生態。

床下的兩個抽屜是屋內的主要收納空間,但不是唯一的收納區,在整座院落的外面,二人後來又建起了一間普通的小平房,專門收納一些生活用品,同時那間小平房也是在姑娘倆將這間土坯房租出去時,生活和睡覺的地方。

整間房子的電路從周圍的鎮子上接過來,總而言之用電方面還是沒問題的,而在床頭的隔板上,我還發現了一個有意思的東西——

這空調遙控器是不是有些眼熟?

總而言之,整間13㎡的小房子裡就這些功能啦~但並不是說沒有廚房衛浴,這些必要的生活設施,都被放置在了院落中。

屋外設計

院子裡一圈都搭起了這種簡易的木棚,用來遮風擋雨——好像也不能遮風……在這些木棚下方,則有著包括廚房、餐廳、衛生間、浴室在內功能完備的生活區域。

用水也是直接接入地下的自來水管路,比起很多「離網」生活的家庭來說,這樣做顯然更加方便一些。

在廚房的櫥櫃檯面下,還嵌入了小小的冰箱,差不多能容納下姑娘倆一周的食材,雖然空間不大,但勉強夠用。

哦對,各種碗筷廚具也被收納在了櫥櫃中,由於只需要供兩人生活即可,所以東西倒是也不多,能夠放得下。

由於屋外風沙的原因,所有的調味品和零食之類的食物,都被整齊收納進了櫥櫃對面的高櫃中,關上櫃門能夠妥善保存起來。

餐桌是一張最多可容納十人同時用餐的大桌,有時候姑娘倆的朋友遠道而來找她們玩,她們就會在這張大餐桌上一起用餐。

一旁的多功能烤箱,也能讓姑娘倆和朋友們開一場BBQ,大快朵頤一番!

棚子剩下的空間基本上都被用作了休閒區域,安裝了吊床、擺放了躺椅,倆人兒養的牧羊犬的狗窩也在棚下。

有時候只是在院子裡曬曬太陽、看著狗狗撒歡兒,或者是小小的瞇上一覺,也能讓姑娘倆感受到這種「慢生活」的魅力所在。

險些忘了說,衛生間位於單獨的一個區域,同樣用土坯建造而成,外觀上保留原本的土色,和白色的臥室房屋區分開來。

馬桶採用了很多房車和離網生活常常用到的堆肥式設計,一旁的鐵皮桶內是鋸末、乾草一類的東西,如廁後只要將它倒入馬桶中,就能慢慢變成幹肥料,還是挺環保的設計。

似乎是為了告訴人們這間小房子完全是土坯結構,姑娘倆還在衛生間的牆壁上做了個小小的視窗,打開就能看到內部草桿和土混合而成的土坯材質。

至於洗手池和淋浴間,則全部放到了戶外區域,用簡單的木板將其隔開統一安置在院外一處平坦的地面上,甚至沒有安裝頂棚。

小小的洗手池既是日常洗漱的區域,同時也是姑娘倆的洗衣房,基本上衣服都要手洗才行。

走過兩道木板牆後,就是這處露天淋浴間啦,由於本身身處曠野中,再加上隔斷高度足夠,倒也不必太過擔心隱私性。

說在最後:

個人覺得,在這間小小的土坯房裡生活有好有壞,周圍環境荒涼、設施不便自然都是要考慮的問題,但這同時也是姑娘倆心靈的綠洲,這樣的生活能讓她們感到快樂,或許才是最重要的吧!你覺得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