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懿傳:出身卑微的惢心最後卻「得六妃送嫁」,從宮女到一府主母,只因她做了三件大事

《如懿傳》是一部宮廷劇, 卻又不是典型的宮鬥劇。

不像《甄嬛傳》看起來那麼多謀略算計, 更多的是弘曆與青櫻從「相看兩不厭」到「緣盡情滅」的過程。

這部劇每個人物都刻畫的非常細膩, 為家族榮耀而活的皇后, 耳根子軟沒主見的純妃, 陰毒跋扈的嘉妃, 癡心執念的舒妃, 每一張美人面都有愛恨糾葛的故事。

身處後宮的她們有多少榮華, 就有多少淒涼。 的寵時榮耀加身, 失寵時悲戚離世。

她們或為名位, 或為家族, 或為子嗣, 對皇帝獻媚討好, 虛情假意。 卻都沒有得到愛情, 婚後的日子也過得戰戰兢兢。

唯一嫁給愛情,

婚姻和美的就是如懿的貼身宮女溥連心。

她沒有家室, 沒有地位, 在後宮之中只是一宮主位的婢女, 而她卻被皇帝和後妃贊許。 被兩個男人追求, 最後嫁給了心意相通之人。

惢心成親的時候, 如懿眼含熱淚, 滿臉不舍地為她蓋上紅蓋頭, 希望她能去宮外過自己夢寐以求的平淡生活。

與此同時, 為惢心送嫁的, 還有當時和如懿交好的海蘭、綠筠、意歡、婉茵和嬿婉。

「得六妃送嫁」的丫環, 不僅在如懿傳裡只有她一個, 就算是放眼中國所有的古裝劇, 可能也只有她一個。

但是在看到惢心出嫁的那一刻,

「六妃送嫁」這樣一個豪華的陣容, 卻沒有讓人覺得浮誇, 而是只有感動。

因為陪如懿一路走來的惢心, 實在是太不容易了, 而她也終於迎來了自己的「出頭之日」。

「我和他都是奴才, 但若勤勉, 未必沒有出頭之日。 前朝那些王公大臣, 有哪個不是皇上的奴才呢?」

這句話, 是惢心第一次在宮裡遇到江與彬時, 和身邊的宮女菱枝說的一番話。

菱枝聽後, 忍不住贊了一句:「姐姐好志氣」。

不錯, 身為宮女, 出身微賤的惢心, 如若沒有從心底裡生長出來的自信和勇氣, 是斷斷不敢拿自己和王公大臣們相比, 看到自身突破階層限制的可能性的。

在她眼裡, 獲得出頭之日的唯一途徑, 就是「勤勉」。

這種「勤勉」, 我們可以在她勸諫江與彬的時候看到, 也可以在她平日的為人處世當中看到。

這種「勤勉」, 不是一味地努力、低頭做好自己分內的事, 而是把目光放長遠, 不和他人爭一時之長短, 時刻關注自己的主子最需要什麼, 最終成為她身邊最不可替代的那個人。

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惢心為了自己的「出頭之日」,都做了些什麼。

惢心和蓮心、茉心、麗心、葉心這幾個丫環一樣,都是潛邸裡從了心字輩的大丫鬟,在如懿等人嫁進潛邸的時候,就開始伺候她們

只是到了後來,她們當中有的成為了主子身邊的掌事姑姑,就像茉心和惢心一樣,管理一宮奴才;有的則被主子的陪嫁丫鬟排擠,就像蓮心和麗心一樣,不得重用。

我們再看如懿宮裡,最開始她的陪嫁丫鬟阿箬,仗著伺候如懿多年就盛氣淩人,經常對惢心頤指氣使,還讓她給自己燒水擦身,搶她的衣服穿,那麼惢心是如何在阿箬的淫威之下,一點一點取得如懿信任的呢?

我們來看看這幾件事,就不難發現惢心和阿箬的區別。

那時候如懿還叫青櫻,因為姑母的事被甄嬛遷怒,讓她端著滾燙的雞湯站了好久,手都燙紅了。

青櫻回去後,阿箬一邊責駡惢心沒有看護好主兒,一邊讓她去外面思過。

而這時候惢心做了什麼呢?

她陪青櫻從太后那裡出來後,就立刻偷偷去養心殿把這事兒告訴了李玉,李玉又轉達給了皇帝,這樣一來,青櫻的委屈就沒有白受。

反觀阿箬,她除了會指責和抱怨以外,遇見事兒的時候第一時間想的往往是如何撇清關係,保全自己,而不是怎麼幫忙解決問題。

這樣一來,兩個人的差距就立刻顯現出來了:

如果你是如懿,你是會喜歡一個處處爭強好勝、經常給自己惹麻煩、眼高手低的丫環呢?還是一個默默做事,把眼睛落到實處,經常幫自己解決問題的丫環呢?

接下來再說第二件事。

在海蘭被貴妃誣陷偷紅蘿炭的時候,阿箬第一時間想到的,是攔著如懿不讓她去救海蘭,就算最後不得已跟著去了,她也不過是跪在貴妃跟前,巴巴地求情,發揮不了任何實際的用處。

反觀惢心,則多留了一個心眼兒,沒有立刻跟著進去,而是先看看裡頭的情形如何,發現事情不對的時候,立刻去搬救兵。

如果說在雞湯事件上,惢心發揮的作用還沒有那麼明顯,那麼在這件事情上,惢心的不可替代性就開始顯現出來了。

這件事看似簡單,但實際上卻處處考驗著一個人的應急能力、人際關係能力以及膽色。

在大家都著急著要去救海蘭的時候,惢心沒有被大家焦急的情緒帶跑,而是能夠冷靜下來,意識到光靠嫻妃一個人肯定是不行的,所以就先在門口看一眼情況,然後立刻跑去搬救兵。

這個做法體現了她的應急能力,能夠在突發危機事件的時候做出冷靜理智的判斷,這也說明她平時就是這樣一個善於思考的人,所以才能夠在第一時間看清形勢,找出最佳的解決辦法。

辦法是有了,可明知道皇后在養心殿陪皇上,兩人都已經睡下了,一般人敢去打擾嗎?

一般人不敢,惢心其實也不敢,所以她在跟王欽說話的時候怯怯的,一是因為王欽不好相處,二是因為這件事情難辦。

但在這種情況下,惢心還是說了,不管能不能成,總是得把自己能做的都做了吧,這就是惢心的膽識,也是她對如懿忠心的體現。

忠心,就是遇見事兒的時候不怕事兒,能夠跟主子一起承擔。

接下來李玉出場了,他偷偷地替惢心請來了皇上,幫了嫻妃和海蘭一個大忙。

這時候,惢心的人際關係能力就體現出來了。從表面上來看,李玉幫助惢心,是因為他們是老鄉,但從本質上看,他和江與彬之所以一直對惢心不離不棄,是因為惢心的人品。

惢心的忠誠、低調和聰慧,不僅在主子眼中是有價值的,就算是在同為奴才的李玉和江與彬眼中,也是極為珍貴的。

所以他們才會對她不離不棄。

我們再來看第三件事:陪如懿進冷宮。

如懿被打入冷宮的時候,所有人都棄她而去,只有惢心一個人跟著她進去,這一去,誰也不知道到底能不能回得來,可惢心還是義無反顧地跟去了。

在這件事上,足以看得出她對如懿的忠心究竟是一種上位的手段,還是她身上真實的品質。

品質和手段的區別在於:真正擁有一種品質的人,他們往往能經得住時間和困難的考驗,因為他們的內心堅守著某種信念,相信自己只要按照某種原則去做事,上天必定不會辜負自己。

而喜歡使用手段的人,內心則沒有這種堅定的力量,他們喜歡憑藉自己的小聰明,做一些投機取巧的事情,來博取別人一時的好感,獲得短暫的好處,一旦遇到大的困難,他們就會產生動搖,然後開始尋找別的手段。

這種人在《如懿傳》和《甄嬛傳》裡都很常見,比如阿箬、浣碧和余鶯兒,她們眼中往往只有一時的利益,卻沒有長久的定性,所以她們會傾向於使用一些看似聰明的手段,去贏得自己想要的東西,但最終都得不到好下場。

也正是因為這樣,才襯托出惢心的可貴。

最後,在惢心替如懿去慎刑司受了一趟刑以後,她在這宮裡的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完成了。

她用一條腿的代價,換來了別人夢寐以求的安穩生活,從此以後,她不再是一個卑微的宮女,而是江與彬的夫人,一府的主母。

惢心終於用她的「勤勉」,換來了自己的「出頭之日」。

溥實,惢心嫁給愛情並非偶然,她對待主子忠心,不攀附權貴,是個宜室宜家的好姑娘。

即使放在現代,這樣的女孩對待工作認真負責,對老闆忠心,又不愛慕虛榮,也是很多人心裡的白月光呢。

在感情裡執著專一 ,把戀人和朋友的界限劃的很清楚。對戀人江與彬又整理衣領,含情脈脈的親密。而對於朋友李玉則禮貌中不失規矩。一直中規中矩,既給了愛的人安心,也讓不愛的人死心。

這樣的女孩現在也是少見。對待自己喜歡的人,直接回應喜歡,讓對方明白。對於追求自己,自己卻不願嫁的人,可以保持距離不曖昧,不讓對方浮想聯翩。她在感情裡不是一個自私的人。凡事都會為對方考慮,讓對方覺得貼心又溫暖。不像現在的很多女孩子那樣任性自我,凡事以自我為中心。只考慮自己的感受,不顧及對方的安危。

溥而,惢心嫁給愛情,婚後生活的幸福。守著丈夫,孩子,有著平凡的幸福。她讓後宮諸位娘娘們心生羨慕,雖然沒有錦衣玉食,權勢地位。但她卻嫁給了一心一意對自己好的人,過著平安富足的日子。

像惢心這樣的姑娘嫁給愛情絕非偶然,不是幸運,而是必然的結果

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惢心為了自己的「出頭之日」,都做了些什麼。

惢心和蓮心、茉心、麗心、葉心這幾個丫環一樣,都是潛邸裡從了心字輩的大丫鬟,在如懿等人嫁進潛邸的時候,就開始伺候她們

只是到了後來,她們當中有的成為了主子身邊的掌事姑姑,就像茉心和惢心一樣,管理一宮奴才;有的則被主子的陪嫁丫鬟排擠,就像蓮心和麗心一樣,不得重用。

我們再看如懿宮裡,最開始她的陪嫁丫鬟阿箬,仗著伺候如懿多年就盛氣淩人,經常對惢心頤指氣使,還讓她給自己燒水擦身,搶她的衣服穿,那麼惢心是如何在阿箬的淫威之下,一點一點取得如懿信任的呢?

我們來看看這幾件事,就不難發現惢心和阿箬的區別。

那時候如懿還叫青櫻,因為姑母的事被甄嬛遷怒,讓她端著滾燙的雞湯站了好久,手都燙紅了。

青櫻回去後,阿箬一邊責駡惢心沒有看護好主兒,一邊讓她去外面思過。

而這時候惢心做了什麼呢?

她陪青櫻從太后那裡出來後,就立刻偷偷去養心殿把這事兒告訴了李玉,李玉又轉達給了皇帝,這樣一來,青櫻的委屈就沒有白受。

反觀阿箬,她除了會指責和抱怨以外,遇見事兒的時候第一時間想的往往是如何撇清關係,保全自己,而不是怎麼幫忙解決問題。

這樣一來,兩個人的差距就立刻顯現出來了:

如果你是如懿,你是會喜歡一個處處爭強好勝、經常給自己惹麻煩、眼高手低的丫環呢?還是一個默默做事,把眼睛落到實處,經常幫自己解決問題的丫環呢?

接下來再說第二件事。

在海蘭被貴妃誣陷偷紅蘿炭的時候,阿箬第一時間想到的,是攔著如懿不讓她去救海蘭,就算最後不得已跟著去了,她也不過是跪在貴妃跟前,巴巴地求情,發揮不了任何實際的用處。

反觀惢心,則多留了一個心眼兒,沒有立刻跟著進去,而是先看看裡頭的情形如何,發現事情不對的時候,立刻去搬救兵。

如果說在雞湯事件上,惢心發揮的作用還沒有那麼明顯,那麼在這件事情上,惢心的不可替代性就開始顯現出來了。

這件事看似簡單,但實際上卻處處考驗著一個人的應急能力、人際關係能力以及膽色。

在大家都著急著要去救海蘭的時候,惢心沒有被大家焦急的情緒帶跑,而是能夠冷靜下來,意識到光靠嫻妃一個人肯定是不行的,所以就先在門口看一眼情況,然後立刻跑去搬救兵。

這個做法體現了她的應急能力,能夠在突發危機事件的時候做出冷靜理智的判斷,這也說明她平時就是這樣一個善於思考的人,所以才能夠在第一時間看清形勢,找出最佳的解決辦法。

辦法是有了,可明知道皇后在養心殿陪皇上,兩人都已經睡下了,一般人敢去打擾嗎?

一般人不敢,惢心其實也不敢,所以她在跟王欽說話的時候怯怯的,一是因為王欽不好相處,二是因為這件事情難辦。

但在這種情況下,惢心還是說了,不管能不能成,總是得把自己能做的都做了吧,這就是惢心的膽識,也是她對如懿忠心的體現。

忠心,就是遇見事兒的時候不怕事兒,能夠跟主子一起承擔。

接下來李玉出場了,他偷偷地替惢心請來了皇上,幫了嫻妃和海蘭一個大忙。

這時候,惢心的人際關係能力就體現出來了。從表面上來看,李玉幫助惢心,是因為他們是老鄉,但從本質上看,他和江與彬之所以一直對惢心不離不棄,是因為惢心的人品。

惢心的忠誠、低調和聰慧,不僅在主子眼中是有價值的,就算是在同為奴才的李玉和江與彬眼中,也是極為珍貴的。

所以他們才會對她不離不棄。

我們再來看第三件事:陪如懿進冷宮。

如懿被打入冷宮的時候,所有人都棄她而去,只有惢心一個人跟著她進去,這一去,誰也不知道到底能不能回得來,可惢心還是義無反顧地跟去了。

在這件事上,足以看得出她對如懿的忠心究竟是一種上位的手段,還是她身上真實的品質。

品質和手段的區別在於:真正擁有一種品質的人,他們往往能經得住時間和困難的考驗,因為他們的內心堅守著某種信念,相信自己只要按照某種原則去做事,上天必定不會辜負自己。

而喜歡使用手段的人,內心則沒有這種堅定的力量,他們喜歡憑藉自己的小聰明,做一些投機取巧的事情,來博取別人一時的好感,獲得短暫的好處,一旦遇到大的困難,他們就會產生動搖,然後開始尋找別的手段。

這種人在《如懿傳》和《甄嬛傳》裡都很常見,比如阿箬、浣碧和余鶯兒,她們眼中往往只有一時的利益,卻沒有長久的定性,所以她們會傾向於使用一些看似聰明的手段,去贏得自己想要的東西,但最終都得不到好下場。

也正是因為這樣,才襯托出惢心的可貴。

最後,在惢心替如懿去慎刑司受了一趟刑以後,她在這宮裡的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完成了。

她用一條腿的代價,換來了別人夢寐以求的安穩生活,從此以後,她不再是一個卑微的宮女,而是江與彬的夫人,一府的主母。

惢心終於用她的「勤勉」,換來了自己的「出頭之日」。

溥實,惢心嫁給愛情並非偶然,她對待主子忠心,不攀附權貴,是個宜室宜家的好姑娘。

即使放在現代,這樣的女孩對待工作認真負責,對老闆忠心,又不愛慕虛榮,也是很多人心裡的白月光呢。

在感情裡執著專一 ,把戀人和朋友的界限劃的很清楚。對戀人江與彬又整理衣領,含情脈脈的親密。而對於朋友李玉則禮貌中不失規矩。一直中規中矩,既給了愛的人安心,也讓不愛的人死心。

這樣的女孩現在也是少見。對待自己喜歡的人,直接回應喜歡,讓對方明白。對於追求自己,自己卻不願嫁的人,可以保持距離不曖昧,不讓對方浮想聯翩。她在感情裡不是一個自私的人。凡事都會為對方考慮,讓對方覺得貼心又溫暖。不像現在的很多女孩子那樣任性自我,凡事以自我為中心。只考慮自己的感受,不顧及對方的安危。

溥而,惢心嫁給愛情,婚後生活的幸福。守著丈夫,孩子,有著平凡的幸福。她讓後宮諸位娘娘們心生羨慕,雖然沒有錦衣玉食,權勢地位。但她卻嫁給了一心一意對自己好的人,過著平安富足的日子。

像惢心這樣的姑娘嫁給愛情絕非偶然,不是幸運,而是必然的結果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