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一斤蝗虫卵换小米一斤:力度堪比打鬼子的1943年蝗虫阻击战

1943年是林縣(今河南林州)遭受歷史上罕見的大早災的第二個年頭, 禍不單行的是蝗蟲又來了, 加上日偽頑的騷擾搶糧, 如果擱在國統區, 整個社會就要崩潰了。 然而, 那時的我黨不愧是時代的先鋒, 愣是靠著深入群眾、發動群眾和嚴密的組織紀律, 打贏了這場蝗蟲阻擊戰。

最初, 因為一家一戶的小農生產, 常因甲家捕蝗, 乙家反對, 怕把蟲子攆到自己地里而發生爭吵、打架, 甚至鬧出人命。 有些人干脆聽天由命。 有人還散布螞炸是“神蟲”, 是天降災禍, 在劫難逃。 組織起來剿蝗, 又有人認為給別人打蝗蟲太吃虧。

在這種情況下, 縣委和縣政府抽出大批縣、區干部, 深入鄉村進行廣泛的動員, 用事實教育群眾, 告訴群眾必須組織起來, 形成合力, 擰成一股繩, 才能消滅蝗蟲。

要想消滅蝗蟲, 就得組織全縣人民齊上陣, 可沒有組織紀律, 那就是一盤散沙。 縣、區、鄉都成立了指揮部, 縣農會主席任全縣總指揮。 各村成立剿蝗大隊, 并按照不同人的特點, 抽出少數精干人員組成偵察隊, 青壯年組成突擊隊, 此外還織織了老年隊、婦女隊和兒童團。 偵察隊負責偵察, 掌握蟲情, 突擊隊是剿蝗的主力, 機動作戰, 老、幼、婦全體動員, 軍政商學齊上陣, 村與村、區與區還要開展剿蝗競賽。

讓老百姓廣泛參與消滅蝗蟲, 在平常年景都實屬不易, 何況是大饑荒的第二年,

所以黨員干部要帶頭, 黨和政府做出了最大的努力, 從外地調入大量小米, 同時所有公務人員和部隊每人每天節約一兩口糧, 作為刨“螞炸蛋”的獎勵糧、代賑濟。 群眾每刨一斤蝗卵, 當場兌換小米一斤。 這樣一來, 連會走路的幼兒和常年大門不出的老入都投入了刨蝗卵戰斗。

群眾發動起來了, 就要讓他們貢獻出來自己的聰明才智, 群眾有的是高招, 有的是創舉, 這里我就不講了, 文史資料里寶貝真多。

人民群眾的創造力和戰斗力, 一旦迸發出來, 那股勁頭真不是蓋的。 群眾發現鳳凰山是蝗蟲在當地的老巢, 全縣組織了一萬余名群眾將方圓二十多里層層包圍追剿, 連鉆到石縫土洞里的幼蟲都被挖出或用泥土封死,

徹底犁庭掃穴, 使其不能擴散危害。

而且, 傳統的小農意識也放下了, 區里鄉里互助會戰, 還組成滅蝗兵團到鄰縣支援戰斗。

行文至此, 我突然覺得這不就是我黨全民抗戰路線和國民黨片面抗戰路線的根本區別嗎?打蝗蟲跟打鬼子是不是很像?

注:本文所有圖片均來源于網絡。

本文是看北朝發布內容。 主編原廓, 作者黨人碑, 歡迎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轉載, 轉載同是需注明出處, 若有未注明者取消轉載資格。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