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两个连长都战死殉国!淞沪会战中国军队的坦克部队为何遭遇惨败?

1937年8月13日, 上海的“八一三”抗戰正式打響。 而在同月的18日, 在杜聿明少將的率領下, 中國陸軍當時最精銳的陸軍裝甲兵團自石家莊折返南京南下淞滬與日軍交戰。 這一次也是中國軍隊歷史上首次大規模動用裝甲力量和日軍硬碰硬。

然而這次由中國軍隊主動出擊的“會戰”結局卻是以傷亡十多萬人, 主動撤離而告終。 在面對日軍海陸空立體攻勢下, 就算是被認為是抗戰初期核心裝甲力量的陸軍裝甲兵團也只得鎩羽而歸。 然而總結起經驗來, 其實不光是裝甲兵自身的問題。 就拿1937年中國軍隊的步坦認知能力來說,

就是一個非常大的漏洞與缺陷。


淞滬會戰中參戰的陸軍裝甲兵團動用了兩個連的單位, 一個叫“虎”, 一個叫做“龍”。

淞滬會戰中參戰的陸軍裝甲兵團動用了兩個連的單位, 一個叫“虎”, 一個叫做“龍”。 其下屬裝備的都是英國威克斯系列輕型坦克(6噸和3.5噸)。 而6噸型的威克斯輕型坦克有一門短管47毫米炮, 至于3.5噸者則只配發有機槍, 但可以水陸并行。

事實上, 中國軍隊在淞滬會戰初期遭遇的日軍數量并不是很多。 會戰早期日軍裝備的94式超輕型坦克, 也根本無法對中國軍隊的現役坦克構成任何威脅(即便是在戰役中后期投入了89式中型坦克, 日軍也無法對中國坦克兵在技術上構成優勢)。 然而, 在1937年8月19日抵達戰區后,

陸軍裝甲兵團裝甲營1連連長郭恒健在當時的第87步兵師師長王敬久的敦促下, 未經過仔細的戰斗偵查和檢修就投入到了對日軍的作戰當中。


1937年正在租界邊境區域和英國守備軍士兵交談的德械師單位。

1937年正在租界邊境區域和英國守備軍士兵交談的德械師單位。 即便是這些抗戰早期的“精銳”, 對于步坦協同的認知也僅僅停留在很低的程度之上。 相當一部分人甚至認為坦克就是無敵的, 需要我們步兵做什么呢?

坦克剛一開到陣地, 第87師的步兵就要求這些“金剛不壞”的“鐵王八”馬上出擊。 而坦克兵們則要求步兵跟隨在其身后提供必要掩護。 步兵指揮官滿口答應。 隨后6輛中國軍隊的坦克就這些沿著四川北路,

輕松突入到了上海楊浦地區的日軍陣地之中, 沿途橫掃一切日軍的機槍火力點, 所向披靡!坦克甚至一度殺到了當時匯山碼頭附近的日軍司令部周邊。 郭連長在率領坦克單刀直入后, 命令原地待命整頓。 可等了整整兩個多小時, 卻沒有見到一個友軍步兵跟上來!急的發慌的郭連長從自己的威克斯坦克上跳下車, 想轉身返回己方陣地尋找友軍時被日軍狙擊手打死。 而當時的第2連連長鄭邵炎在得知“不見友軍跟上, 前又有大量日軍步兵聚集”的報告后, 選擇了悲壯般的一幕:讓自己的坦克殺入日軍陣地, 用履帶碾死日軍。 然而這種自殺式攻擊的方法并沒有什么實質性的效果。 鄭連長遭到了早已準備就緒的日軍反坦克炮攻擊,
連人帶車以身殉國。


鄭邵炎連長的威克斯坦克單車突擊日軍陣地的場景乃是事后擺拍。

鄭邵炎連長的威克斯坦克單車突擊日軍陣地的場景乃是事后擺拍。 要知道在面對這樣一個“子彈打不穿, 手雷炸不動”的怪物時, 照片上的這些日軍士兵可沒有如此淡定的趴在掩體后面。 而是四散而逃

也就是在此戰后, 中國軍隊高層指揮開始反思使用坦克戰術的利弊。 并做了總結:沒能給坦克兵足夠的時間準備造成無畏的犧牲, 同時未能對基層的步坦協同認知進行科普, 導致“坦克突擊, 步兵休息”的尷尬局面最終造成被日軍分割包圍的慘劇。 而淞滬會戰大部為巷戰, 將坦克用于巷戰時務必需要強調步兵的配合。


為日軍艦炮所摧毀的中國威克斯輕型坦克。

淞滬會戰是中國裝甲兵的首次硬仗, 雖然戰敗, 但仍然取得了相對不錯的戰果:擊毀17輛日軍裝甲車輛, 繳獲日軍駐上海征兵辦事處的軍旗。 也可以說是小小的提升了一下士氣吧。


上圖為日軍繳獲的中國軍隊所用威克斯6噸輕型坦克。

上圖為日軍繳獲的中國軍隊所用威克斯6噸輕型坦克。 而坦克上的人則是日本戰地記者濱野嘉夫。 這個報道了淞滬會戰的知名朝日新聞記者最終將在1937年12月3日斃命于中國軍隊戰車機槍之下。

本文為筑壘地域授權發布原創作品, 主編原廓, 原著木言北。 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 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