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影視»正文

1分鐘就能煮熟,吸盡湯汁,入口順滑!

辦公室有位福建妹子,

每天都給我們宣揚她家鄉泉州的美食。

講真, 泉州小吃也真的太多了。

光在舌尖提到過的就有

土筍凍、海蠣煎、石花膏(四果湯)、

麵線糊、鹹飯、鼎邊糊,

還有美食君去旅遊時吃過的薑母鴨、

鹵面、沙茶牛肉······

沒有一道不好吃, 說著說著就饞了。

問福建妹子最愛哪一道,

她直說麵線糊。

手工做的麵線, 加了地瓜粉煮得濃稠軟滑,

配上不同的澆頭,

麻油、豬腳、大腸、小腸、鴨肉、豬肝、

蝦仁、魷魚、鹵蛋、雞蛋、海鮮,

隨意組合, 豐儉由人。


她甚至說,

自己每次離開家前,

都會背走一箱父母為她準備的麵線,

因為外面吃不到這樣的味道。


大胃王木下也曾挑戰過十人份麵線。

“面很軟, 很容易入口,

很適合沒有食欲的時候吃”,

一連說了十幾次好吃,

甚至麵線也在日本流行起來了。


看她哧溜面的樣子, 正在寫稿的我······

舌尖3《香》對麵線的的評價,

就直白多了:

“湯汁濃稠、入口順滑、軟糯不爛,

纏繞著蝦米蟹肉香菇等澆頭, 鮮美清甜”。

但就是這樣簡單的味道,

俘獲了舌尖導演和全國人民的胃。


看餓了沒~

福建是麵線最初的發源地,

特別以泉州人最愛麵線。

他們會在做麵線時加入地瓜粉,

增加濃稠順滑的口感, 就成了“麵線糊”。

地道麵線在福建遍地都是。


福建妹子說,

看著店面老舊一點的, 味道總不會差。

麵線做起來並不難,

地道的手工麵線, 2分鐘就能煮好。

配 料:

高湯(雞湯、骨湯等) 手工麵線 澆頭(蝦米雞蛋香菇豬肝瘦肉海鮮等)

做 法:

1. 高湯與麵線10:1比例, 煮沸騰;

2. 放入麵線, 攪拌;(加地瓜粉或澱粉勾芡可做成麵線糊)

3. 1分鐘, 起鍋, 碼澆頭, 完成。


煮熟的麵線顏色通透、條條分明的,

也特別吸湯、掛湯,

用豬骨高湯煮的, 每一口都是肉骨味,

濃滑的口感、濃郁的香氣,

特別爽口、飽足。


麵線和湯融為一體~

而且麵線很細, 1分鐘就能煮熟

平時早餐宵夜, 隨手煮一把, 非常快手。

牛 肉 面 線

吸盡肉汁的麵線, 比肉還好吃!


海 鮮 面 線

海鮮一定要足夠新鮮, 才能引出麵線的清甜


炒 面 線

麵線炒制後有彈牙口感,

跟肉絲蛋絲豆芽更是絲絲入扣~


是不是饞蟲都被勾出來了?!

既然不能親自去福建,

不如先嘗嘗

這份福建泉州產的地道手工麵線吧。

麵線是營養豐富的麵食, 之所以稱為麵線, 就是因為它細如絲線。

而且因為煮熟後很綿軟, 不用怎麼嚼就能吞下, 牙齒沒長齊的小孩子都能吃。

一小把握在手裡, 輕盈雪白, 因為是手工製作, 所以麵線的粗細是不均勻的, 用這個方法可以分辨機器/手工麵線。

麵線的製作, 也是一門武林絕技。

揉面、抽面、拉麵、甩面、曬面, 十幾道工序, 歷經7、8個小時, 才能做成一份面。 麵線店裡做面的師傅只能專心做面, 根本沒法招待客人。

特別是拉麵甩面兩個步驟, 將一團面反復拉伸, 眼看著手臂粗的面, 抻得比手指細了, 比麻繩細了, 最後細如髮絲, 才算成了。

據說, 一摞麵線捋開, 總長甚至能達到30米。

拉伸好的麵線,

晾曬在院子裡, 迎著和煦的風和陽光, 光影綽約, 好像武林高手的一處秘境, 空氣中彌漫著面香。

光看著, 就升起了對傳統手工藝的敬佩感。

不同季節, 面裡加入的鹽的比例也不一樣。 為了保留面的清香, 也必須採用陽光晾曬。

天氣好的日子, 才有清新輕盈的好面, 打包送到吃貨手裡。 麵線的手藝不凡, 也獲得國家的認可, 被列入晉江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靠一雙手、一門絕技練就的一把麵線, 吃到嘴裡才會有敬仰、撫慰的心情, 這可不是機器產出的麻木麵線可比的。

這次吃貨妹子給大家開團的手工麵線, 就產自福建泉州。

開團價是59元/份, 一份12袋, 每袋50g, 一袋就是一人份, 平均下來相當於5元/人, 一頓早餐都不止這個價了呢!

辦公室的福建妹子試吃後,

還要了連結又買了兩份!

福建本地人也說好吃的閩南傳統麵線, 小夥伴們大可以放心大膽買2、3份, 早餐宵夜、一家老小都能吃。

心動的小夥伴們, 趕緊戳連結下單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