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古人中探花为何会比中状元还高兴?原因很羞涩,大姑娘很喜欢

科舉制被稱為古代的高考, 但是實際上這種制度的選人難度不是現在的高考可以比擬的。 最開始, 科舉制是皇帝用來選拔民間有才能的一種方式, 這也是一種窮苦人家孩子翻身做主人的機會。

但是實際中, 人們覺得進行科舉的成本太高, 而不愿意放棄一個有力的勞動力, 所以窮苦人家的孩子是沒有機會去學習的。 只有有錢人家的少爺, 才會有機會和時間去接觸讀書這件事情。

古代書生通過各層次不同的科舉, 可以晉升為不同的身份, 最低等級的人叫做童生, 他們是通過了縣試和府試的學者,

才可以被稱為童生。

對于很多人來說, 童生也是非常難考的。 童生具有參加院試的資格, 如果通過院試, 則可以晉升為秀才。

在古代來說, 秀才已經是非常受人尊敬的讀書人了, 他們擁有很多尋常人所沒有的特權和享受。 那么在他之上的舉人, 就更加有社會地位, 所以當范進得知自己獲得舉人稱號的時候, 一下子受不了刺激就瘋了。

在舉人之上的就是進士了。 古人考取到進士, 就代表他們可以被皇帝賜官, 可以進入官場之上攪動世間風云了。 而進士的前三名, 往往是一國之君最為關注的三個人。

第一名是狀元, 在現如今的社會人們, 也常常將一個省的高考第一名, 稱作高考狀元, 就是因為人們都很認可, 他們的文采和見識。

在科舉中的第一名, 他的思想和見識是經過皇帝到主考官的一直贊揚的, 所以狀元必定在之后的官場中, 發揮出自己的光彩。 而且很多狀元, 在當上狀元后, 就會立馬獲得官場其他官員的拉攏, 好點的還能受到皇帝的賜婚, 一躍成為乘龍快婿。

在殿試中的第二名叫做榜眼, 但是非常奇怪的一點是, 歷史上關于榜眼的趣事很少。 或許, 第二名在當時, 也是一件比較讓人郁悶的事情。

第三名叫做探花, 傳聞中當探花的人, 都是皇帝覺得進行殿試的人里, 最好看的人。 這似乎已經是歷朝歷代傳承下來的潛規則。 如果你當上探花, 那說明你的才學和樣貌都受到了朝廷的認可。 古人也是非常注重外貌的, 樣子如果長得磕磣,

也不會受人待見。

比如我們在電視劇中的李尋歡, 就是個探花郎, 也是獲得各種優待。 在受女孩子歡迎上, 也絲毫不亞于狀元郎, 大姑娘們也很喜歡探花郎。 所以, 古人在獲得探花時, 有時候會比中狀元更高興, 這意味著嬌妻美妾近在眼前。

但是科舉制發展到后來, 就變成了束縛人們思想的工具, 讀書人開始只注意記憶而不是理解和反思, 使得中國的文明停滯不前。 這或許就是科舉制度的弊端吧, 昔日最先進的制度, 到后來反而成為文明前進的絆腳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