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农田边一种野草,30年前是穷苦人的救命野菜,现在见到就除掉

我國地域廣袤, 植被資源豐富, 特別是農村野外, 更是有著各種各樣的野草、野生樹木等, 對于這些野生植物, 可能現在很多的年輕人都不太重視, 但是對于老一輩的農民朋友來說, 有不少野草就是個寶貝, 特別是在過去生活條件不好的時候, 不少老一輩農民朋友就是靠著這些野草來過活的。 下面筆者就介紹這么一種野草, 它就曾受到不少老一輩農民朋友的喜愛, 不過如今卻無人問津了。

說起這種野草, 想必許多在農村生活過的朋友應該都見過, 它在我國算是一種非常常見的野草了, 除了臺灣、福建、江西、廣東、廣西、貴州、云南幾個省市以外,

幾乎是遍及我國各個省市的農村里, 在路邊、農田邊、菜園子里、房前屋后幾乎都能見到, 特別是夏季最是常見, 這種野草就是“藜”, 不過由于藜分布比較廣, 各個地方的土話對它的稱呼也不一樣, 有的地方稱它為“落藜”, 有的地方稱它為“胭脂菜”、有的地方稱它為“灰菜”或是“灰灰菜”等。

說起藜這種野草, 其實老一輩的農民朋友對它的印象應該挺深的, 在30多年以前, 農村生活條件可以說很差, 經常是吃不飽飯, 于是許多窮苦的老一輩農民朋友就會去野外挖一些野草回來充饑, 而藜就是其中一種, 藜的嫩葉可以食用, 開水燙一下涼拌著吃, 或者炒食都可以。

不過如今隨著生活條件越來越好,

人們也不吃這種野菜了, 加上又有喜歡生長在小麥、棉花、豆類、薯類、蔬菜、花生、玉米等旱作物田及果園里, 對這些農作物及果樹的生長有著一定的影響, 因此現在許多農民朋友一見到藜就除掉。

其實藜除了能食用以外, 它還有著要用價值。

據《中華本草》所記載, 藜的幼嫩全草可入藥, 其味甘性平, 入藥具有清熱祛濕、解毒消腫、殺蟲止癢的功效, 可用于治療發熱、咳嗽、痢疾、腹瀉、腹痛、疝氣、齲齒痛、濕疹、疥癬、白癲風、瘡瘍腫痛、毒蟲咬傷等多種癥狀。

當然了, 藜雖然有著食用和藥用價值, 但筆者并不建議食用, 因為藜還是一種有小毒的野草, 如果處理不當, 有的人會在食用藜的嫩葉以后, 在日照下裸露皮膚部分即發生浮腫及出血等炎癥,

局部有刺癢、腫脹及麻木感, 加上現在還經常打農藥, 所以大家對藜只需要做了解即可。

最后弱弱的問一句, 各位朋友, 你們以前吃過“藜”嗎?歡迎留言交流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