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明朝时期女囚最怕的“弹琵琶”是什么样子?跟这富有诗意的名字不搭边

本文系大錘子授權有閑者說歷史原創發表,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取、洗稿。

提到刑罰很多人或許不會感到陌生, 在中國歷史上不論哪朝哪代哪怕統治者如何英明, 皇帝如何仁慈, 但刑罰始終一直存在著。 它不僅起的是防止變亂穩定統治的作用, 在很大程度上他也把控著平民階級的思想, 畢竟禮教不單單是靠言傳身教就能夠實現的, 刑罰這種外力同樣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今天筆者也簡單介紹一下明朝時期這個“彈琵琶, 看看古人對待犯人是如何處置的。

在這里也要提到的便是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了,

當過農民、做過和尚直到參軍之后才慢慢走向了登基的道路, 或許是由于出生于貧寒所以非常了解平民的生活環境, 也或許是為了穩固自己得來不易的江山社稷。 在懲罰貪官污吏上面可以用“心狠手辣”來形容, 在他看來貪污并不分多少, 哪怕是一件衣物甚至一張紙都算你貪, 在他手下被屠殺的貪官數量幾乎可以用數以千計來形容。

正是對于刑法上面的嚴峻, 從而導致他從法引申到了罰上面也是弄出了很多花樣, 前面所提到的“彈琵琶”就是出自他的手中。 彈琵琶從字面意思來看一般是指古時候那些在河中的船只上, 例如在白居易《琵琶行》中所出現的那句“千呼萬喚始出來, 猶抱琵琶半遮面”的貌美婦人,

以琵琶抒發自己的心事;或者是在水滸傳中魯智深在酒樓之中聽到的那個柔弱女子被鎮關西所霸占, 只能用琵琶來訴說自己的苦衷。


彈琵琶的美貌女子

從這里也可以知道琵琶在古時候通常是比較高雅的, 也是許多文人墨客喜歡對此濃墨重彩的, 而能彈琵琶的女子才華自然是差不到哪里去。 不過到了朱元璋這里“彈琵琶”卻成為了一種血腥刑罰, 在明史上的記載是:“其最酷者曰琵琶, 每上, 百骨盡脫…….何獄不成”。 可以知道的是在當時這是一樁對于身體的一種巨大折磨, 而一般經歷過這種刑罰的人不管對錯基本上都會認罪了。


刑罰圖尺度太大用這個代替

而它所具體實施的方法史書中所記載的便是把犯人身上的衣服去掉,

身子后傾露出肋骨之后用一把鋒利的匕首在肋骨處來回反復摩擦, 看起來很像是古代彈琵琶的樣子, 也因此得名為“彈琵琶”。 對這一刑罰最過于畏懼的也大多數是女性, 首先當時對于貞潔看的十分重要, 去除上衣本就是一種玷污方式, 碰到性子烈的女性可能會直接想不開。 其次便是疼痛程度也是極為劇烈, 而古代女性大多數都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 身子較為柔弱一旦受刑在中途死去的自然也是不在少數。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