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以色列連軸轉勸德法英放棄伊核協議 美歐矛盾或加深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4日開始為期3天的歐洲之行, 將“力勸”德國、法國和英國領導人放棄伊核協議。

同日, 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宣佈命令, 要求伊朗原子能組織立即提高鈾濃縮能力。

分析人士認為, 在歐洲找到更好替代方案之前, 內塔尼亞胡在伊核協議上“撼動”歐洲立場的可能性不大。

同時, 圍繞伊核協議廢存的分歧, 或加深美歐之間矛盾。


6月4日, 內塔尼亞胡在德國。 法新社

“表面友好, 事情困難”的德國之行

德國是內塔尼亞胡3天訪歐之旅的首站。 4日, 內塔尼亞胡與德國總理默克爾會晤。 在會後聯合記者會上,

雙方認同, 伊朗在中東地區的影響力對以色列安全構成威脅, 但默克爾重申德國立場——不放棄伊核協議。

默克爾說, 德國和以色列對確保伊朗不能獲得核武器的目標是一致的, 分歧在於如何實現這一目標。 雖然美國宣佈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 但德國會謀求讓伊朗繼續遵守協議。


6月4日, 出訪德國的內塔尼亞胡和默克爾共同會見記者。 法新社

內塔尼亞胡稱, 伊朗正在發展自己的核武器庫, 並正試圖“征服中東”, 加強其在敘利亞等地的軍事力量。 他呼籲對伊朗加強經濟制裁, 切斷伊朗發展核武器和在中東地區擴張的經濟基礎。

不過, 伊朗一直否認在敘有駐軍, 堅稱駐敘的伊朗軍事人員是應敘政府邀請派出的軍事顧問。

德國媒體用“表面友好, 事情困難”來評價內塔尼亞胡此次德國之行。

據伊朗國家電視臺4日消息, 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當天宣佈, 要求伊朗原子能組織立即將鈾濃縮能力恢復到19萬“分離功單位”。

以色列撼動歐洲立場可能性不大

內塔尼亞胡此次訪問歐洲, 主要有兩大目的, 一是試圖遊說德法英三國領導人放棄挽救伊核協議;二是向歐洲施壓, 遏制伊朗繼續擴大在中東的影響力, 促使伊朗軍事力量撤離敘利亞。

以色列駐歐盟前大使、特拉維夫大學國家問題研究所資深研究員奧代德·埃蘭認為, 內塔尼亞胡在伊核協議上“撼動”歐洲立場的可能性不大。 不過, 在限制伊朗導彈研發、擴大中東影響力等議題中,

可能得到歐洲某種“承諾”。

在歐洲看來, 伊核協議是一項歷史性成果, 一旦廢除, 歐洲和中東安全都將面臨嚴峻挑戰。 在沒有更好替代選項之前, 歐洲不可能因為以色列的“遊說”而輕易打破底線。


5月11日, 在伊朗首都德黑蘭, 民眾抗議美國退出伊核協議。 新華社發(哈拉比薩茲攝)

可以預見, 圍繞伊核協議廢存, 美歐之間矛盾或將加深。 分析人士認為, 歐洲只有形成獨立、統一、有效的外交戰略, 才有可能打破僵局, 與美國在伊核問題上展開有效談判。

伊核協定是多邊主義重要成果

伊核問題全面協議由伊核問題六國、伊朗和歐盟共同談判達成, 且經過聯合國安理會第2231號決議核可, 是多邊主義重要成果。 近三年實踐充分證明全面協議是有效的。

維護全面協議的完整性和嚴肅性, 有助於維護國際核不擴散體系及中東和平穩定, 對通過政治外交手段解決其他熱點問題也有示範意義。 希望有關國家從長遠和大局出發, 避免妨礙全面協議執行。


5月25日, 奧地利維也納召開伊核問題全面協議聯合委員會會議。 新華社記者劉向攝

背景連結

2015年7月, 伊朗與伊核問題六國(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和德國)達成伊核問題全面協議。 根據協定, 伊朗承諾限制其核計畫, 同時享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權利, 國際社會解除對伊朗實施的制裁措施。

今年5月8日, 美國總統特朗普宣佈退出伊核協議, 並重啟因伊核協議而豁免的對伊制裁。

伊朗方面表示, 將暫時留在伊核協定中並將與協定其他各方磋商,

但如果協議規定的伊朗的利益不能得到維護, 伊朗原子能組織將重啟“任何水準”的鈾濃縮活動。

中國、俄羅斯、英國、法國、德國與伊朗代表5月25日在奧地利維也納舉行伊核問題全面協議聯合委員會會議, 討論美國退出全面協定的影響以及協定執行下步方略。

-END-

記者:韓梁 任珂 鄭揚

編輯:閆亮 孫浩 錢泳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