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同样是冒险,为什么邓艾敢偷渡阴平,诸葛亮不敢奇袭子午谷?

熟讀漢末三國史, 我們不難得知, 蜀將魏延是一個頗有將略的大才, 他駐守漢中十餘年無失;他與能料諸葛亮先機的郭淮大戰, 能大勝而歸。 劉備充分相信他的能力, 於是破格提拔, 讓他獨當一面, 可是到了諸葛亮時期, 卻只注重他的驍勇。 而與此同時, 魏延也覺得諸葛亮太過怯懦, 不敢冒險, 難成大事, 兩人之間矛盾重重。 而他們之間最大的分歧, 則是奇襲子午谷之計, 這是怎麼回事呢?

《魏略》中記載道,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時候, 魏延提出自己率五千兵馬, 從子午穀出兵, 十日到達長安, 並推斷說當時曹魏的長安守將,

是沒什麼本事的夏侯楙, 自己大兵一到, 此人必然逃走。 與此同時, 諸葛亮在大道進軍, 與自己會合, 可一舉平定咸陽以西的地盤。 而諸葛亮認為此事太過冒險, 堅定的選擇了拒絕。 《三國志》中的說法, 雖然略有差異, 卻也非常相似——“延每隨亮出, 輒欲請兵萬人, 與亮異道會於潼關, 如韓信故事, 亮制而不許, 延常謂亮為怯, 歎恨己才用之不盡。 ”

對於這件事, 很多人認為, 魏延的說法太過冒險, 甚至有些異想天開。 首先, 子午穀艱險難行, 他的兵馬出穀之後, 已是疲兵, 很難有戰鬥力, 如果遭遇埋伏, 很可能會被一網打盡;其次夏侯楙雖然怯懦不堪, 卻不一定會逃走, 就算他逃走了, 長安也不一定會直接開城投降。

可是, 三十多年後,

滅蜀之戰爆發, 魏將鄧艾偷渡陰平, 翻山越嶺, 甚至冒著迷路的危險, 率少量疲敝之師, 兵臨成都城下, 立下了迫降後主劉禪的大功。 那麼, 鄧艾的偷渡陰平到達比奇襲子午谷強在哪裡呢?諸葛亮不同意魏延之計, 真的是因為太過謹慎而錯失良機嗎?小編認為, 答案是否定的, 偷渡陰平能夠成功, 並不代表奇襲子午谷也能成功, 為什麼要這麼說呢?

一、戰略目標不同

雖然“蜀人鹹知亮素有吞魏之志”, 但是諸葛亮並不打算一口吃成胖子, 他的目標是一點一點蠶食曹魏, 見好就收, 而魏延的口氣太大, 如果按照他的計畫, 就算成功也會遭遇曹魏大規模的反撲, 很可能前功盡棄, 甚至出現更嚴重的後果, 這一點是國力較弱的蜀漢,

承受不起的。

而滅蜀之戰的時候, 雖然司馬昭的目的, 僅是積累戰功, 但鄧艾卻真的有滅蜀之志, 而就算他拿下了蜀漢, 曹魏也完全吃的下, 所以他不必有任何顧忌。 而且他偷渡陰平如果成功, 便代表著蜀漢的滅亡, 他根本不必擔心有什麼反撲, 再加上當時蜀漢的大多數名將, 例如姜維、廖化、張翼等人, 都在前線, 蜀漢後方空虛, 他沒什麼好顧忌的。 因此鄧艾敢偷渡陰平, 諸葛亮不敢嘗試奇襲子午穀。

二、子午穀奇謀並不新鮮

當時的名將, 大都熟讀兵法, 因此很多著名的戰例, 大家都耳熟能詳, 誰都不好糊弄, 例如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剛剛退兵, 曹真就料到了他第二次會“暗度陳倉”, 而魏延的子午穀奇謀, 是韓信曾經用過的,

很可能早就被魏軍防範。 可是偷渡陰平一事, 卻沒有這樣的顧慮, 這樣的優勢, 是子午穀奇謀無法相比的。

三、偷渡陰平能夠成功, 有一定的僥倖心理

另外, 偷渡陰平一戰, 之所以能夠成功, 有一定的運氣成分, 畢竟如果當初諸葛瞻聽取了黃崇的建議, 搶佔險要地形, 鄧艾可能無法兵臨成都城下;如果劉禪聽取了姜維、霍弋等人的建議, 調兵回援成都, 蜀漢不會滅亡, 反而鄧艾會全軍覆滅;甚至如果閻宇的巴東軍沒有神秘消失, 劉禪再拖延一段時間投降, 結果都會不一樣。 而奇襲子午穀, 到達會經歷什麼, 能否成功, 卻都是未知數。

通篇分析之後, 我們不難得知, 雖然都是冒險行徑, 都是看起來不可能成功的戰役, 可就算偷渡陰平一事成功了,

奇襲子午穀也不一定會成功, 諸葛亮不同意這個計畫, 不一定是錯失了良機, 還可能是避免了一場巨大的損失。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三國志》《三國志集注》等書, 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 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