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號稱最有血性的四川人,為何總是內戰外行、外戰內行?

四川是一個神奇的地方, 這裡地處四川盆地, 四周群山環繞, 易守難攻, 沃野千里, 有“天府之國”之稱, 歷來是中原王朝戰略縱深的大後方, 統治者都選擇四川作為最後防線或是在這裡韜光養晦。 可以說, 四川是中華民族的最後一道防線。

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和人文環境是積蓄力量最好的土壤, 每當中華民族遭受外辱的危急存亡關頭, 總能憑藉四川東山再起, 安史之亂、宋元之戰、明清之戰、抗日戰爭時期, 四川一次次為中原政權輸血續命, 功不可沒。

但奇怪的是, 妄圖憑藉四川山川險勝之地據守的割據政權無一不是人亡政息。

秦滅古蜀國, 一年即下;劉秀收復巴蜀;兩年即平;鄧艾偷渡陰平奇襲成都, 一鼓而下;就連孱弱的東晉滅成漢, 也才用了四個月時間。

種種歷史事件表明, 四川人內戰外行, 外戰內行。 歷史上的四川割據政權孱弱無比, 幾乎是一推即倒。 但是面對外地入侵時, 四川總能爆發出強大的戰鬥力, 頑強抵抗到最後, 元滅南宋, 蒙哥汗折戟釣魚臺;清軍入關, 四川舉省殉國。

抗日戰爭爆發, 中華民族危急, 四川主席劉湘當即表示:川軍出兵30萬, 供給壯丁500萬。 這些如同叫花子一般的四川漢子遠離家鄉, 血染疆場, 以低劣至極的裝備與日軍精銳相抗, 往往戰至一兵一卒而不投降。

抗戰結束後, 四川人用鮮血和生命兌現了他們的諾言:川軍戰死26萬人,

負傷35萬人, 遠遠超過劉湘承諾的出兵30萬人。

按理說, 四川地處大西南, 是抗戰的大後方, 他們本不必如此積極抗日。 但是一聲令下, 這支被嘲諷為叫花子的部隊毅然開赴戰場, 被當做炮灰部隊, 哪裡危險就去哪裡, 用一個個血肉之軀築成一道牢不可破的血肉長城。

男兒立志出鄉關, 不破日寇終不還。 埋骨何須桑梓地, 人生無處不青山。 一寸山河一寸血, 川人不曾負國, 國人亦絕不負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