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古代皇上明明是坐在殿上,人們卻為什麼把它叫陛下

我們首先要搞清一個問題, 那就是什麼東西是“陛”。 這就得從古代的建築說起, 當時人們為了對皇上的皇權表示尊敬和對廟宇所供奉的神靈的崇拜, 便在建築皇宮大殿和廟宇中的大殿時都要把殿的地基起高一些, 在宮殿的大門口都建有幾個或者許多級的臺階。 這些臺階在《現代漢語詞典》中就被簡明解釋為“陛”, 如“石陛”等。 但在《辭海》中的對於“陛”的解釋就多了一層“帝王”二字, 即“陛”是指帝王宮殿的臺階。 這一點在古代“陛”確是專指皇宮中的宮殿門前的臺階, 只有王者或諸侯才能把通往他們宮殿的臺階成為“陛”。

其他人的不能隨便用“陛”這個名稱的。 其實, 我們現在細細想起來, 這個臺階, 也就是“陛”在建築上的確是有一定的作用的, 宮殿或神廟為了防止雨水的侵入。 肯定是要把地基建的高一些, 那人們要進入宮殿就勢必要有一些臺階才能上到比地面高的宮殿裡。 而人們卻把這個建築所需要的臺階給予了人為的思想意識, 把有的宮殿臺階專門建的高高的, 來顯示皇權和神靈, 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原來, 皇上手下的官員到皇宮去朝見皇上, 都是要站在宮殿門外的臺階下面兩旁, 不能直接進入宮殿和皇上平起平坐。 後來, 皇上專門在大殿中做了一個高於地面的寶座, 在做上幾個象徵性的“陛”。 表示他要比所有的官員高出許多。

這點, 我們現在在故宮博物館裡還可以看到當時的實物。 顯然易見, 只有站在臺階下的人才是真正的“陛下”, 那樣稱呼他們為“陛下”才是對的, 而當時也就是這麼稱呼臺階下的大臣官員為陛下。

再到了後來, 一方面是為了顯示皇帝的威嚴, 同時也是為了保護皇上的安全, 就在陛的兩邊站了兩行威武的近衛兵。 站在檯子下面的“陛下”更是不能接近皇上, 那皇上就高高在上。 東漢大文學家蔡文姬的父親在他的《獨斷》一文中寫到“謂之陛下者, 群臣與天子言, 不敢指斥天子。 故呼在陛下者而告之, 因萆達者之意也。 ”他的意思是說, 之所以稱皇上為陛下, 是因為臣子們有事需起奏皇帝時為了體現尊敬的意思,

只是說台下有人要想皇上稟告。 因此可一看出稱皇上為“陛下”不是說皇上是“陛下”, 而是說要給皇帝稟告事情的人在陛下。

司馬遷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記載“今陛下興義兵, 誅殘賊.......”可見到了西漢時期, 把皇上稱為“陛下”已經被人們廣泛接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