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德國科學家在南極成功收穫黃瓜和蘿蔔,未來將能在太空種植該類農作物

人類想在太空中種植農作物的想法由來已久, 但具體實施起來卻是舉步維艱, 處處受限。 首當其衝的問題就是太空環境中沒有種植農作物所需要的土壤、陽光、水等自然條件。 此外, 太空中的微重力環境、強輻射等都屬於影響農作物生長的不利因素。

既然, 太空環境看起來如此不適宜種植農作物, 是否人類可以就此放棄這一設想呢?答案是否定的。 究其原因, 一是, 地球在人類的不斷開發下, 能源、環境、氣候等各方面均出現不同程度的危機, 作為人類家園的地球已岌岌可危, 人類急需尋找下一個宜居星球,

而人類賴以生存的農作物也需要可在地外星球種植收穫, 否則人類未來完成星際移民後將無果腹之物。

二是, 宇宙之浩瀚, 目前人類僅能探知太陽系內的天體, 其餘偌大的宇宙空間內, 或許存在未知的星球相較於目前已知天體, 星球環境更適宜農作物生長。 若現階段人類就早早放棄研究太空農作物種殖, 當發現有種植農作物潛力的星球時, 又要花費大量時間從頭研究, 每況愈下的地球還能無休止的一等再等嗎?

三是, 即使在人類無法實現星際移民的情況下, 太空種植農作物依然可以作為在國際空間站或者某星球上執行航太任務的宇航員的食物, 此舉很好的解決了宇航員的食物補給問題,

便於宇航員開展為期較長的任務。

四是, 人類目前的科技水準雖無法做到改變已知天體的星球環境, 來適應農作物生長。 但是, 人類可以嘗試改變農作物的種植條件, 以達成在太空中種植農作物的目標。

目前, 由德國航空航太中心領導的研究機構諾姆埃爾三號站就完成了在南極上一個名叫EDEN ISS溫室種植蔬菜的研究, 並且已收穫了第一批成果, 包括18棵黃瓜、70棵蘿蔔以及3.6kg的沙拉青菜, 這些實驗蔬菜在外形、口感、營養等方面, 均與普通蔬菜無異。

該研究機構的經理Bernhard Gropp介紹稱, EDEN ISS中除蔬菜外, 還種有草本植物羅勒、歐芹、韭菜、香菜等。

據悉, 該實驗旨在測試在惡劣的環境下, 農作物的最佳培養方案。 因此, 全封閉的EDEN ISS中沒有土壤和陽光,

同時, 水、人工照明、二氧化碳水準都被嚴格掌控在一定範圍內。

隨著科學家們對該試驗的不斷完善, 也為人類在太空種植農作物的相關研究, 奠定了一定基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