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從“大辮子”無軌電車到新能源公交 他們見證了鄭州公交四十年變化


60年代公車

公車是一座城市最重要的交通工具, 公車的變遷也是一座城市改革開放40年發展的縮影, 見證了中國汽車工業40年的飛速發展, 從車型的變化、線路長短、票價支付的多樣化, 無不見證著這座城市的日新月異。


70-80年代公車

1954年, 鄭州公交正式成立, 3條線路、6台車、17名職工就是當初全部的“資產”, 經過60多年的發展, 這一數字也早已翻了百倍。 截止到目前, 鄭州公交的運營線路達344條, 運營車輛6420台, 職工人數達15000餘人, 對比當初的17名職工, 整整翻了八百多倍。


70年代末80年代初公車

80年代鄭州公交覆蓋區域南到航海路、北到動物園、西到電器廠附近、東到東明路中醫學院附近,

而如今也早已擴大到了東到綠博園、西到滎陽喬樓、南到新鄭龍湖、北到黃河邊, 隨著城市的發展, 鄭州公交的覆蓋範圍也不斷升級擴大。


80-90年代公車

53歲的靳春鳴一說起公交, 整個人都興奮了起來, 30多年間, 他經歷了無軌電車、柴油動力車、汽油動力車、油電力動力車、汽電動力車, 再到如今的新能源純電動車, 他這一代老公交人, 見證了鄭州公交四十年來的反覆運算。

方寸車廂裡, 是一代人的集體記憶, 一段歷史的變革。

無軌電車的“大辮子”時代

2017年3月, 鄭州市交通委發佈了53個交通重點專案, 其中最後一項是:鄭州將開工建設農業路快速通道工程BRT無軌電車供電工程,

這則消息勾起了很多老鄭州人對曾經“大辮子”無軌電車的美好回憶。

1979年4月30日, 一輛頭上托著長長“大辮子”的公車駛上綠城的大道上, 這就是鄭州有史以來第一條無軌電車——101路, 而如今的鄭州公車長中還有曾開過“大辮子”的司機。

靳春鳴是鄭州公交的一名“老司機”, 今年已經53歲了。 當年從學校畢業後, 因為看到公車上的售票員很洋氣, 便由此踏進了鄭州公交的大門。 自1982年以來, 老司機的身份已經伴隨他整整36年了。

橘黃色和白色雙色車身, 鉸鏈式的兩節車廂, 足足13米長, 這就是靳春鳴成為公車長後駕駛的第一輛無軌電車。 當年的101路從人民醫院出發, 途徑紫荊山、火車站, 再到終點的國棉六廠, 是當年電車線路中最長的一條了。

“當年車少人多, 一輛車滿座三十多人, 但基本都能上七八十人, 不管什麼時候, 車廂裡烏泱泱的全是人。 ”靳春鳴回憶起當時的情景。

當年的無軌電車可是實實在在的“電車”。 遇到下雨天, 電車上的“大辮子”就漏電, 乘客上車後拉著扶手, 一碰手就被電的麻一下“師傅, 你這車咋還漏電啊。 ”靳師傅就半開玩笑的說:“電車不帶點電怎麼行。 ”說起這個細節時, 靳師傅哈哈大笑起來, 那段早已遠去的記憶瞬間浮現到了眼前。

從無空調到有空調

1997年之前, 靳春鳴一直開著101的無軌電車, 從1997年到2003年他改開無軌的單電車, 直到2004年, 他才開上了換擋的柴油汽車。

那個時候的公車上沒有空調, 真是實力演繹了冬冷夏熱。 “毛巾可是我們公車長的標配,

不管是男司機還是女司機, 脖子裡都掛著條白毛巾, 有些則直接裹在頭上, 座位旁邊還放著一桶水, 時不時的就把毛巾浸濕搭著。 到了冬天司機座位旁還漏風, 一些女司機就拿小毯子裹著腿。 ”靳春鳴一邊說一邊做著拿毛巾掛脖子的動作。

2006年, 靳春鳴開上了空調車, 也正是從2006年開始, 鄭州公交逐步進入空調車的歷史。 2013年以後鄭州公交引入了油電混合動力車, 再到2016年以後, 逐步過渡到如今最常見的純電動式公車。

方向盤從無助力到有助力

現如今開車上路, 大多數人最怕的就是女司機, 尤其是新手女司機, 簡直被稱為馬路殺手, 而這位見證鄭州公交一路發展的女司機, 卻早已有26年的駕齡。

朱永豔可謂是公交世家,

從爺爺輩到叔叔輩再到她這一輩, 一家三代都奉獻給了鄭州公交, 自1954年鄭州公交成立之初, 爺爺就成為了公車長, 可謂是當年的第一代司機了。 或許是從小耳濡目染, 讓她覺得女生開公車拉著一車人很威風, 於是1988年, 她正式成為一名“公交人”。

實習期一過, 朱永豔就開上了從關虎屯到鄭州市電視臺的9路公車。 “當時是新手, 一邊掛擋一邊踩離合, 還得看著前面的路, 不僅手忙腳亂, 而且精神還高度緊張。 當時的方向盤還不帶助力, 又大又沉, 遇到需要轉彎的路段, 都要站起來拉方向盤, 手上磨得都是繭子。 現在都改成了帶助力的方向盤, 開起來特別輕鬆。 ”

從9路、208路、32路、263路再到如今的115路, 朱永豔行走的公交線路遍佈大半個鄭州, 也見證了這座城市的點滴發展。當年的32路車開往陳寨,剛剛通車時,陳寨大多都是2層的小樓房,自從通了公車,陳寨也慢慢發展了起來,到處都蓋起了十幾層的高樓 。“這也驗證了一句話,公交要走到城市發展的前面,引領城市的發展,公交開到哪裡哪裡就富裕。”朱永豔自豪的說起。

車長的習慣早已滲透到生活

“身為女車長,只要一提起孩子就想掉眼淚。”上班開車累,孩子就丟給父母照顧,但孩子還小總是吵著要找媽媽,於是父母就把孩子帶到車上,在一旁坐著看朱永豔開車。回憶起女兒1歲多時的情景,她臉上還帶著滿滿的虧欠。而這種情況不單單發生在朱永豔一個人身上,鄭州公交的女車長大多有這種經歷,“我們真的虧欠孩子太多太多了。”

開了這麼多年的公車,那種開車的習慣早已深入骨髓。有時候朱永豔和家人開車出去玩,看見公交站牌還會下意識靠邊進站停一下,看見乘客還想讓他們上車,為此朱永豔沒少受到家裡人的嘲笑:“你真的是開了一輩子的公車長。”

今年的10月份朱永豔就要退休了,開了20多年的公車,她一路見證了鄭州的變化,鄭州公交的發展,“說實話心裡還挺捨不得的,捨不得跟自己的公交說再見。”

也見證了這座城市的點滴發展。當年的32路車開往陳寨,剛剛通車時,陳寨大多都是2層的小樓房,自從通了公車,陳寨也慢慢發展了起來,到處都蓋起了十幾層的高樓 。“這也驗證了一句話,公交要走到城市發展的前面,引領城市的發展,公交開到哪裡哪裡就富裕。”朱永豔自豪的說起。

車長的習慣早已滲透到生活

“身為女車長,只要一提起孩子就想掉眼淚。”上班開車累,孩子就丟給父母照顧,但孩子還小總是吵著要找媽媽,於是父母就把孩子帶到車上,在一旁坐著看朱永豔開車。回憶起女兒1歲多時的情景,她臉上還帶著滿滿的虧欠。而這種情況不單單發生在朱永豔一個人身上,鄭州公交的女車長大多有這種經歷,“我們真的虧欠孩子太多太多了。”

開了這麼多年的公車,那種開車的習慣早已深入骨髓。有時候朱永豔和家人開車出去玩,看見公交站牌還會下意識靠邊進站停一下,看見乘客還想讓他們上車,為此朱永豔沒少受到家裡人的嘲笑:“你真的是開了一輩子的公車長。”

今年的10月份朱永豔就要退休了,開了20多年的公車,她一路見證了鄭州的變化,鄭州公交的發展,“說實話心裡還挺捨不得的,捨不得跟自己的公交說再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